天天看点

高端品牌一定要做折叠屏手机吗?

作者:PM宋先生

终于,在2022年4月,vivo还是发布了自己的首款折叠屏手机“X Fold”。这样一来,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五家主流的安卓手机品牌,全部推出了自己的折叠屏手机。

不过同样是折叠屏手机,但是每家的产品目标都不一样。以至于市场上有一种呼声就是“只有做了折叠屏手机,才能做高端品牌”。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高端品牌一定要做折叠屏手机吗?

旗舰之争

将折叠屏手机推向市场并大批量供货的,是三星和华为两家企业。前者的Galaxy Z Fold和后者的Mate X,正式发布前后仅仅差了几天时间,可以说是同步推向市场的。

折叠屏在当时无论是从可用性还是售价来说,都算不上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消费级”产品,但是三星和华为之所以要推出,核心是为了安卓旗舰的品牌之争。

华为从2018年Mate 20系列大获成功开始,便作为中国手机高端品牌的代表,在国际上与苹果和三星竞争,尤其是同属安卓阵营的三星,其高端系列本来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就很低,华为P系列和Mate系列更是让三星雪上加霜。

因此对于华为和三星来说,并不是因为做了折叠屏所以是高端品牌。而是本身已经是高端品牌之后,才不得不为了保持品牌形象,而必须要做高端手机。

更何况三星本身就是最大的OLED柔性屏生产企业,推出折叠屏手机,是对自己的柔性屏最大的宣传。

高端品牌一定要做折叠屏手机吗?

国产紧跟

至于小米、OPPO、vivo这三家国产厂商,本质上主力产品都是中低端机器。拿小米举例,即便是2021年,小米5000元以上的高端旗舰产品小米11 Ultra,销量也不过几百万台,核心依旧是红米这样3000元的中端走量机型。

做不了高端机,就赚不了钱,拿不到独占技术,做不了高端机,成为了一个死循环。如何来破除这个循环,国产厂商选择的方式是堆料,推出类似过去三星Note系列一样的机器,把硬件配置拉满,再喊一个类似“安卓之光”的口号。

折叠屏这样新形态的设备,自然也就成为了国产厂商们展示“技术”的主战场。从小米的MIX Fold,到OPPO Find N,再到vivo X Fold。每一代产品都越做越好,可用性越来越强,以至于仅仅半年时间,被视作性价比之王的MIX Fold,就已经被甩在了后面。

但是折叠屏手机让国产厂商冲入高端了吗?小米从10系列开始到如今的12系列,被指产品同质化严重,系统越做越不好用;OPPO Fin X系列雷声大雨点小,曾经主推的Reno系列整个2021年几乎没有什么声音。

总归来说就是,消费者对于国产手机厂商,印象依旧是“买办”级别,核心零部件全靠供应商,即便做了折叠屏,也还是组装厂。这就是目前的现实情况。

高端品牌一定要做折叠屏手机吗?

苹果看戏

安卓厂商在折叠屏手机上打得火热,但是苹果却纹丝不动。按照其高管的话说就是,按照目前苹果对于折叠屏产品的评估,2025年之前都不会考虑折叠屏形态的iPhone。

当然,没有折叠屏,也不妨碍苹果站稳高端手机品牌第一的位置。因为“高端”指的从来都不是产品表面,而是背后的技术和资源积累。

目前手机厂商中,具备芯片、系统设计研发能力的企业,依旧只有苹果、三星、华为三家,华为因为制裁导致台积电等企业无法为其代工生产,但不代表华为失去了设计研发能力。

实际上苹果虽然没有推出折叠屏手机,却在最近几年,实现了操作系统的整体闭环,完成了处理器全面统一,实现了内容服务层面的业务扩张。

这就好比做菜,国产厂商还在比拼谁炒得好吃时,苹果已经在考虑如何摆盘更漂亮了。除了软件和硬件能力,苹果还搭建了自己的音乐、新闻、流媒体平台,用内容服务来圈住用户。

苹果用实际行动告诉国产厂商,并不是一定要做折叠屏手机,才可能站稳高端市场。

高端厂商可以做折叠屏手机,但做折叠屏手机的并非高端厂商,两者并没有绝对的关联。我认为国产手机厂商需要做的,应该是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在硬件同质化的大背景下,谁能够提供差异化的软件和服务,才是吸引用户买单的重点。

国产品牌一日不重视软件和服务,折叠屏手机只会是一款杯水车薪的产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