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端品牌一定要做折疊屏手機嗎?

作者:PM宋先生

終于,在2022年4月,vivo還是釋出了自己的首款折疊屏手機“X Fold”。這樣一來,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五家主流的安卓手機品牌,全部推出了自己的折疊屏手機。

不過同樣是折疊屏手機,但是每家的産品目标都不一樣。以至于市場上有一種呼聲就是“隻有做了折疊屏手機,才能做高端品牌”。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高端品牌一定要做折疊屏手機嗎?

旗艦之争

将折疊屏手機推向市場并大批量供貨的,是三星和華為兩家企業。前者的Galaxy Z Fold和後者的Mate X,正式釋出前後僅僅差了幾天時間,可以說是同步推向市場的。

折疊屏在當時無論是從可用性還是售價來說,都算不上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消費級”産品,但是三星和華為之是以要推出,核心是為了安卓旗艦的品牌之争。

華為從2018年Mate 20系列大獲成功開始,便作為中國手機高端品牌的代表,在國際上與蘋果和三星競争,尤其是同屬安卓陣營的三星,其高端系列本來在中國市場的存在感就很低,華為P系列和Mate系列更是讓三星雪上加霜。

是以對于華為和三星來說,并不是因為做了折疊屏是以是高端品牌。而是本身已經是高端品牌之後,才不得不為了保持品牌形象,而必須要做高端手機。

更何況三星本身就是最大的OLED柔性屏生産企業,推出折疊屏手機,是對自己的柔性屏最大的宣傳。

高端品牌一定要做折疊屏手機嗎?

國産緊跟

至于小米、OPPO、vivo這三家國産廠商,本質上主力産品都是中低端機器。拿小米舉例,即便是2021年,小米5000元以上的高端旗艦産品小米11 Ultra,銷量也不過幾百萬台,核心依舊是紅米這樣3000元的中端走量機型。

做不了高端機,就賺不了錢,拿不到獨占技術,做不了高端機,成為了一個死循環。如何來破除這個循環,國産廠商選擇的方式是堆料,推出類似過去三星Note系列一樣的機器,把硬體配置拉滿,再喊一個類似“安卓之光”的口号。

折疊屏這樣新形态的裝置,自然也就成為了國産廠商們展示“技術”的主戰場。從小米的MIX Fold,到OPPO Find N,再到vivo X Fold。每一代産品都越做越好,可用性越來越強,以至于僅僅半年時間,被視作成本效益之王的MIX Fold,就已經被甩在了後面。

但是折疊屏手機讓國産廠商沖入高端了嗎?小米從10系列開始到如今的12系列,被指産品同質化嚴重,系統越做越不好用;OPPO Fin X系列雷聲大雨點小,曾經主推的Reno系列整個2021年幾乎沒有什麼聲音。

總歸來說就是,消費者對于國産手機廠商,印象依舊是“買辦”級别,核心零部件全靠供應商,即便做了折疊屏,也還是組裝廠。這就是目前的現實情況。

高端品牌一定要做折疊屏手機嗎?

蘋果看戲

安卓廠商在折疊屏手機上打得火熱,但是蘋果卻紋絲不動。按照其高管的話說就是,按照目前蘋果對于折疊屏産品的評估,2025年之前都不會考慮折疊屏形态的iPhone。

當然,沒有折疊屏,也不妨礙蘋果站穩高端手機品牌第一的位置。因為“高端”指的從來都不是産品表面,而是背後的技術和資源積累。

目前手機廠商中,具備晶片、系統設計研發能力的企業,依舊隻有蘋果、三星、華為三家,華為因為制裁導緻台積電等企業無法為其代工生産,但不代表華為失去了設計研發能力。

實際上蘋果雖然沒有推出折疊屏手機,卻在最近幾年,實作了作業系統的整體閉環,完成了處理器全面統一,實作了内容服務層面的業務擴張。

這就好比做菜,國産廠商還在比拼誰炒得好吃時,蘋果已經在考慮如何擺盤更漂亮了。除了軟體和硬體能力,蘋果還搭建了自己的音樂、新聞、流媒體平台,用内容服務來圈住使用者。

蘋果用實際行動告訴國産廠商,并不是一定要做折疊屏手機,才可能站穩高端市場。

高端廠商可以做折疊屏手機,但做折疊屏手機的并非高端廠商,兩者并沒有絕對的關聯。我認為國産手機廠商需要做的,應該是提高産品的可用性。在硬體同質化的大背景下,誰能夠提供差異化的軟體和服務,才是吸引使用者買單的重點。

國産品牌一日不重視軟體和服務,折疊屏手機隻會是一款杯水車薪的産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