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不是“笨小孩”,低分不是我的错

作者:北京日报客户

“读书,大概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只要愿意,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打开一本书进入另一个世界,这是属于我们的幸运。但有一群人,却无法体会阅读的乐趣。

我不是“笨小孩”,低分不是我的错
我不是“笨小孩”,低分不是我的错

左上:Daniel Britton;左下:Wikipedia;右上:geon;右下:《地球上的星星》(来源:果壳)

上面的图片不是乱码,是一个特殊群体眼中的真实世界,他们是“阅读障碍者”。阅读障碍最大的困难就是看不懂语言文字。一本普通的书,在他们眼中是这样的:

  • “字会乱跑,只能断断续续地读”;
  • “书上的字一闪一闪的,一会黑一会白”;
  • “字都是反的,有时候会挤成一堆”;
  • ......

这种缺陷,通常在学龄期开始规范阅读和写字后才逐渐被发现。

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也是第7个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在全民热议阅读之趣,尽享读书之乐时,小编邀请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与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杨斌让教授,再次聊聊那些被阅读困扰的孩子们。

我不是“笨小孩”,低分不是我的错

许多人可能是通过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或者央视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第一次知道新名词:“阅读障碍”。

实际上,阅读障碍并不少见,在英语国家中发生的概率大概有2%~10%。杨斌让教授介绍,在中国,学龄儿童中大约有5%~8%患有阅读障碍,相当于每100名学生就有5-8名阅读障碍患儿。目前,学术界关于阅读障碍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尚未达成一致。对阅读障碍认知较为一致的,是指由于某些复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部分儿童虽然拥有正常智力、情感以及相应的教育及社会文化机会,但在阅读方面会出现特殊学习困难状态,他们的阅读水平常常落后于相当年龄和智力的儿童。

看不见的障碍

杨斌让教授介绍,“阅读障碍”是一类特定的学习障碍,在儿童期可能与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存,两者都有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阅读障碍更多地表现在进行阅读时)、信息处理速度慢、学习成绩不好等共同症状,非常容易导致家长的混淆。很多ADHD儿童由于其注意力缺陷、多动等问题影响其学习效果,进而造成诸多学业问题。这些问题随着儿童专注力改善的转变会有所好转,但阅读障碍是“看不见的障碍”,他们的阅读能力要远远低于其智力水平应有的阅读能力水平。

如果被忽视的时间越长,对阅读发展和自尊的影响就越严重。因此,父母认清ADHD与阅读障碍的区别,及早发现阅读障碍并予以正确的干预至关重要。

这样识别“小怪兽”

作为父母,如何发现并初步判断孩子不是“笨小孩”,也不是学习态度差,很有可能患有“阅读障碍”呢?杨斌让教授给出了以下初判条件:

当儿童出现不能准确或缓慢而费力的读字

可以准确阅读但难以理解所读内容

频繁多次的读错同音字、读错词

一个孩子用10分钟才能阅读完其他儿童2分钟就能读完的短文...

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家长就要关注儿童的阅读能力问题了,并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专业检测。

我不是“笨小孩”,低分不是我的错

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中模拟阅读障碍者看到的文字

可能伴随终生≠无解

虽然可能会伴随终身,但阅读障碍带来的困境并不是无解的。例如:调整书本上的字号和间距,建立字卡库;亲子共读,把文字转换成音频讲给孩子听,改变阅读方式,阅读时给孩子更多的时间等等。特殊的学习支持、环境设置上的改变...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孩子克服阅读障碍带来的影响。

但对有阅读障碍的儿童来说,最重要的角色无疑是家长。家长要做到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接纳和认可自己的信心。

在今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杨斌让教授为家长推荐了几本经典书籍,如:《走出迷宫:认识发展性阅读障碍》《我不是笨小孩子》,特别是《走出迷宫:认识发展性阅读障碍》这本书中不仅谈及理论知识,还分享了许多家长在家就可以操作的干预方法。此外,书中也重视到家校合作对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家长调整状态,摆平心态,和儿童统一战线才能打好这场持久的攻坚战。

我不是“笨小孩”,低分不是我的错
我不是“笨小孩”,低分不是我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