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不是“笨小孩”,低分不是我的錯

作者:北京日報客戶

“讀書,大概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

隻要願意,你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打開一本書進入另一個世界,這是屬于我們的幸運。但有一群人,卻無法體會閱讀的樂趣。

我不是“笨小孩”,低分不是我的錯
我不是“笨小孩”,低分不是我的錯

左上:Daniel Britton;左下:Wikipedia;右上:geon;右下:《地球上的星星》(來源:果殼)

上面的圖檔不是亂碼,是一個特殊群體眼中的真實世界,他們是“閱讀障礙者”。閱讀障礙最大的困難就是看不懂語言文字。一本普通的書,在他們眼中是這樣的:

  • “字會亂跑,隻能斷斷續續地讀”;
  • “書上的字一閃一閃的,一會黑一會白”;
  • “字都是反的,有時候會擠成一堆”;
  • ......

這種缺陷,通常在學齡期開始規範閱讀和寫字後才逐漸被發現。

4月23日是第27個世界讀書日,也是第7個深圳未成年人讀書日。在全民熱議閱讀之趣,盡享讀書之樂時,小編邀請到深圳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與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楊斌讓教授,再次聊聊那些被閱讀困擾的孩子們。

我不是“笨小孩”,低分不是我的錯

許多人可能是通過一部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或者央視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第一次知道新名詞:“閱讀障礙”。

實際上,閱讀障礙并不少見,在英語國家中發生的機率大概有2%~10%。楊斌讓教授介紹,在中國,學齡兒童中大約有5%~8%患有閱讀障礙,相當于每100名學生就有5-8名閱讀障礙患兒。目前,學術界關于閱讀障礙的概念和理論解釋尚未達成一緻。對閱讀障礙認知較為一緻的,是指由于某些複雜的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部分兒童雖然擁有正常智力、情感以及相應的教育及社會文化機會,但在閱讀方面會出現特殊學習困難狀态,他們的閱讀水準常常落後于相當年齡和智力的兒童。

看不見的障礙

楊斌讓教授介紹,“閱讀障礙”是一類特定的學習障礙,在兒童期可能與多動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共存,兩者都有可能難以集中注意力(閱讀障礙更多地表現在進行閱讀時)、資訊處理速度慢、學習成績不好等共同症狀,非常容易導緻家長的混淆。很多ADHD兒童由于其注意力缺陷、多動等問題影響其學習效果,進而造成諸多學業問題。這些問題随着兒童專注力改善的轉變會有所好轉,但閱讀障礙是“看不見的障礙”,他們的閱讀能力要遠遠低于其智力水準應有的閱讀能力水準。

如果被忽視的時間越長,對閱讀發展和自尊的影響就越嚴重。是以,父母認清ADHD與閱讀障礙的差別,及早發現閱讀障礙并予以正确的幹預至關重要。

這樣識别“小怪獸”

作為父母,如何發現并初步判斷孩子不是“笨小孩”,也不是學習态度差,很有可能患有“閱讀障礙”呢?楊斌讓教授給出了以下初判條件:

當兒童出現不能準确或緩慢而費力的讀字

可以準确閱讀但難以了解所讀内容

頻繁多次的讀錯同音字、讀錯詞

一個孩子用10分鐘才能閱讀完其他兒童2分鐘就能讀完的短文...

當出現以上情況時,家長就要關注兒童的閱讀能力問題了,并盡快帶孩子去醫院進行專業檢測。

我不是“笨小孩”,低分不是我的錯

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中模拟閱讀障礙者看到的文字

可能伴随終生≠無解

雖然可能會伴随終身,但閱讀障礙帶來的困境并不是無解的。例如:調整書本上的字号和間距,建立字卡庫;親子共讀,把文字轉換成音頻講給孩子聽,改變閱讀方式,閱讀時給孩子更多的時間等等。特殊的學習支援、環境設定上的改變... ...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孩子克服閱讀障礙帶來的影響。

但對有閱讀障礙的兒童來說,最重要的角色無疑是家長。家長要做到無條件的接納和支援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樹立接納和認可自己的信心。

在今年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楊斌讓教授為家長推薦了幾本經典書籍,如:《走出迷宮:認識發展性閱讀障礙》《我不是笨小孩子》,特别是《走出迷宮:認識發展性閱讀障礙》這本書中不僅談及理論知識,還分享了許多家長在家就可以操作的幹預方法。此外,書中也重視到家校合作對兒童閱讀能力發展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家長調整狀态,擺平心态,和兒童統一戰線才能打好這場持久的攻堅戰。

我不是“笨小孩”,低分不是我的錯
我不是“笨小孩”,低分不是我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