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作者:拾娱

2016年猴年央视春晚前夕,几乎是全网都在高呼:“希望六小龄童上春晚,我就想听他大喊一句俺老孙来也!”

彼时,六小龄童在网友心中的地位颇高,口碑也相对较好,有人称他是“老戏骨”“老艺术家”,有人赞他“德艺双馨”。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然而,在之后的几年里,六小龄童的口碑却发生断崖式下跌,“六学”、“战略式后仰”、“中美合拍,文体两开花”等梗火爆一时。

曾经被众人追捧,后来却被众人嘲笑“晚节不保”,甚至有人讽刺他“仅靠一个角色,就吃了一辈子,还要把自己奉为经典”。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事实上,纵观整个演艺圈,仅靠一个角色就吃一辈子的演员有很多,就比如最经典的“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

多年前,他凭借济公这一个角色就火遍了全国,他的济公扮相早已深入人心。

以至于直到现在,我们提到济公这个角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游本昌版本的样子。而相应的,提到孙悟空,很多人脑海里出现的必然是六小龄童的扮相。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一生成就一部经典,仅靠一个角色,就能吃一辈子。

对于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来说,这是一个演员一生的荣耀。可同样是“靠一个角色吃一辈子”,六小龄童为何被嘲“晚节不保”,游本昌却获赞“德艺双馨”?

接下来,我们把他们二人放在一起看,同样是老艺术家,差距就出来了。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先来说一说六小龄童。

六小龄童原名是章金莱,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86版《西游记》中经典的美猴王孙悟空。

可实际上,作为一名资深演员,六小龄童还出演过《过年》《猴娃》《吴承恩与西游记》等多部影视剧。

其中,他于2003年在电视剧《连城诀》中饰演的花铁干,也可以称得上演技高超,令人印象深刻。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然而近几年里,六小龄童执着于“自夸自擂”和“孙悟空正统”,以及他的“六学”梗,让本就高光的“孙悟空”形象,盖住了他所有角色的光芒。

但同时,也让他的口碑直线下滑。

关于“孙悟空正统”的争议事件其实很多年前就发生了,只是那一时期六小龄童的“老艺术家”口碑尚存,也没人相信那些“黑料”。

时间来到2018年前后,六小龄童以“孙悟空正统”自居的视频和言论不断被爆出。

诸如,他几乎在每一所大学演讲的时候都会将自己扮演的孙悟空一角,与周星驰在《大话西游》里的形象作对比。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同时,他会模仿周星驰在影片中的动作,并批评其演得像个小混混,是在糟蹋经典。

期间,他还会斥责他人对《西游记》的改编,称:这种改编简直就是恶搞,“人妖不分”、“是非颠倒”,需要向观众谢罪。

可实际上,多年来,确实有很多借着西游记名义拍摄的影视剧,质量上也是参差不齐。

但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在很多影迷的心中,跟六小龄童版本一样经典,只不过两部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角度不一样而已。

绝大多数观众都是同时喜欢这两个版本,可六小龄童却在各种场合不断批评其他人的创作是“瞎编乱造”,是在糟蹋经典。

这就引发了不少网友吐槽,同样都是以吴承恩的作品为基础,凭什么你的就是正统,别人的就是“毁经典”?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而这,就讨论到了《西游记》是不是属于六小龄童个人独有的问题上。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作品,当初杨洁导演拍摄86版电视剧时,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付出了心血。

那时候设备简陋,资金有限,拍摄时很多演员都是一人饰演多个角色,拼尽全力努力将作品做到最好。

所以,《西游记》能成为经典,并不是六小龄童一个人的功劳。而他在剧中饰演的角色,更不是他个人独有的人物。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可他的表现却是让人感觉,“所有人演的孙悟空都要以他为标准,只有他那个版本才是最正宗的美猴王形象”。

由此便有很多网友嘲讽他“自吹自擂”,“改编不是胡编”“国际影星”“战略式后仰”等梗都出自六小龄童的各种言论。

后来直接让他被全网吐槽的,就是他口中的中美合拍版《西游记》的宣传事件。

彼时,他先是在《西游记》导演杨洁的追悼会上宣传该电影,并留下了传播一时的“六学”梗,“中美合拍,两开花”被嘲讽至今。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后来,在演员闫怀礼的忌日等各种不同的场景下,他总能话锋一转,借机宣传自己的电影。

而那一时期,替身事件、猴子敬礼事件以及他和杨洁导演的恩怨、骂网友的往事,也早被网友一一曝光,一次又一次让他口碑跌落。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以上种种,桩桩件件的“黑料”铺天盖地,六小龄童成了众人口中的“晚节不保”,往日里老艺术家“德艺双馨”的形象,也沦为了笑柄。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走到这一步,跟他自己的“不清醒”有着很大的关系。靠一个角色吃一辈子的演员有很多,但很少有人像他这样“独占”并全盘否定他人作品。

演员要懂得与角色分开,特别是一些受人尊重的演员,更要懂得谨言慎行,爱惜羽毛,这样才不至于像“潘子”那样被嘲“晚节不保”。

而同样是老艺术家,同样是“靠一个角色吃一辈子”,我们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一目了然。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游本昌在拍摄《济公》之间,已经演绎过79个角色。

23岁就开始演话剧的他,参演过很多作品却一直是籍籍无名,直到52岁演了“济公”才爆火。而这一个角色,便成了他的标签。

多年来,陈浩民、周星驰等人都翻拍过“济公”,剧中的角色形象也大多都是以游本昌版为参考,或者说,就是模仿的游本昌。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可见,游本昌所饰演的济公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那句众口相传的“游本昌就是济公,济公就是游本昌”并非虚言。

他所饰演的“济公”为何经典?我想这跟他的演戏经验和敬业精神脱不开干系。

数十年的话剧舞台经验,让他更加注重对人物的刻画,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剧中角色的帽子还是衣服、破扇子,都是他自己设计准备的。

手拿一把破扇子,一个葫芦酒壶,口中唱着“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一个诙谐幽默的济公形象,活灵活现。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而且他在拍戏过程中,因为天气太热而不得不吃臭肉的那段经历更是被观众纷纷点赞,他本可以不吃,却为了拍摄效果依然大口大口地嚼着。

别的不说,单说这种敬业精神,就不是如今的一些,动不动哪儿磕破了、感冒了就自诩敬业的青年演员可比的。

而游本昌配得上“德艺双馨”的称号,绝不仅仅是因为这些。

当年,“济公”大火后,游本昌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演员,很多人看完他的表演都称赞他,“把济公演活了”。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然而,“济公”之后,众人发现他鲜有作品问世,就好像“消失”了一般。

直到在后来的报道中我们才明白,原来,游本昌爆火后有很多剧本找上门来,但他并没有失去清醒,而是更加严格对待剧本。

很多想着蹭“济公”热度的剧本,以及质量很差的剧本都被他一一拒绝,在他看来,“文艺工作者是为观众服务,为弘扬真善美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

所以,即便是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他也不愿意去亵渎艺术、欺骗每一个喜欢他的观众,这是他作为演员的底线。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而这,也源于他所扮演的“济公”的角色。

如果非要说游本昌有没有和六小龄童一样受角色影响,我想,严格来说,有,但是他和六小龄童区别很大。

六小龄童一直以来都是沉迷于“孙悟空”这个角色而无法自拔,为此才做出了那些“荒唐事”,而游本昌却不一样。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说:

“20多年里头,(济公)这个角色一直没有离开过我,我一直在领悟,受益无穷。”
“我跟济公,不是简单的演员和角色的关系,因为我遇到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度化了我,我从他那里得到的都是积极的东西”

不计较得失,坚守底线,恪守本分,不损人利己,无我利他济世为公……这些“济公”的优秀品质,在游本昌拒绝欺骗观众的那一刻,就已经充分体现。

不仅如此,多年来,有很多演员都演过济公这一角色,而当媒体询问游本昌的看法时,他只是说,“只要是劝人向善的(演)济公,都是好的。”

同样是塑造了一个难以超越的角色,将他的这份坦然与修为,跟六小龄童的“执着与较真”放在一起看,是不是差距就出来了?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如今,游本昌早已剃度出家,潜心钻研佛法。

偶尔,他会出演话剧,也会客串一些影视剧,2021年的那部《测谎人》中便有他的身影。同时,他还会拍一些小视频,说着鼓舞人心的话。

其中不少都是他再次手拿破扇,身穿破衣的济公扮相,将近90岁的高龄,举手投足间却依然还是那个癫狂可爱的济公模样。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引得网友纷纷夸他“亲切”,盛赞他“德艺双馨”。

但评论里,没有一个人说游本昌是在消费经典角色。而同样是靠一个角色吃一辈子的六小龄童,受到的待遇却大相径庭。

前面我们说到的他被网友吐槽一事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靠孙悟空这个角色吃一辈子的他,如今依然执着于西游记情怀。

“中美合拍”的梗很少提了,前两年,他又拉上汪粤、马德华等《西游记》演员合拍了一部电影《财迷》,然而仅上映3天便匆匆下架,票房只有14万。

同样是“老艺术家”,把六小龄童和游本昌放在一起看,差距出来了

想来,观众早已不再对他的情怀买单,最终票房惨败,又一次被群嘲。

可以看出,相比于游本昌的“活出自我,活得洒脱”,六小龄童成也猴哥,“败”也猴哥,他将自己困在了角色里,深受其累。

将他们二人放在一起看,能看出很大的差距,但我并不是想否定六小龄童,他有演技,演的孙悟空也十分经典。

而如今,他遭到质疑和嘲讽,只能说他和游本昌的选择不同。

他们一个执着于名利,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代表了不同的人生选择,由此便决定了他们所受到的不同评价。

所以,作为一名早已功成名就的老艺术家,能活成游本昌这样,不为世俗名利所累,洒脱自在,着实少之又少。

同样是靠一个角色吃一辈子,有人被嘲“晚节不保,吃老本”,有人却能守住“德艺双馨”的称号,这就是人生态度上的差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