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央视看不下去了:轮胎圈惨成这样!

日前,央视财经频道《正点财经》对轮胎行业现状做了详细报道,从轮胎企业成本压力、市场销售惨淡、物流不畅等方面,做了全面的调查。

轮胎厂利润压缩,“看菜吃饭”

市场需求进一步遇冷,原料成本确实步步紧逼,轮胎生产企业面临“无利无量”的境地,不少企业开始“看菜吃饭”,调整生产规模,以适应市场变化。

浙江杭州一家轮胎企业,由于近期需求不旺、物流不畅等因素影响下,公司主动降低了产量,将出厂规格由两千多种缩小至1600多种。

央视看不下去了:轮胎圈惨成这样!

产量下降利润压缩,企业开始从各环节入手减少原料损耗,以降低用工成本,缓解经营压力。

“现在一个系统64个硫化机,只需要巡查人员一个班一个人,以最少的人、最快的节拍和最优的生产模式来生产产品。”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央视看不下去了:轮胎圈惨成这样!

某橡胶集团董事长告诉记者:“现在也只能叫看菜吃饭,比如对适销对路的产品保证生产,对一些相对库存高的产品做一些压缩。同时,我们在工厂数字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样就可以大幅降低整个环节所消耗的成本。”

2021年,2.8万轮胎企业注销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大陆注销近2.8万家轮胎相关企业,同比增长超37%,但也有一些头部企业正加速调整生产结构,发展高效高质低成本生产模式。

专家表示,旺季不旺的市场大环境,也在加快国内轮胎行业的洗牌速度。

央视看不下去了:轮胎圈惨成这样!

“在艰难的时候,要加强行业的自律,树立品牌的意识,把产品质量做上去,等市场回暖以后,假如一些小的企业倒闭了,留存下来的企业就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徐文英表示。

价格上涨,物流成本直线上升

除了轮胎市场需求不旺,今年以来,随着能源、物流成本的不断上涨,轮胎价格也在持续走高,这更加重了轮胎企业的经营压力。

在杭州一家轮胎直营门店,记者看到,店里在年初取消了一系列优惠活动。“去年1月份,我们会做一些买三送一活动,一条205/55 R16规格来讲,四条轮胎是1200元,今年这一规格是按照399元原价销售,价格几乎没有优惠的空间。”工作人员表示。

央视看不下去了:轮胎圈惨成这样!

今年以来,轮胎用橡胶、炭黑等价格不断上涨,此外物流用工成本也在直线走高。4月中旬,在杭州某品牌工厂外,记者看到,大量轮胎成品堆放在工厂外等待运输。

央视看不下去了:轮胎圈惨成这样!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往年这里是车等货,现在是几天等不来一辆车。“整个轮胎送出去就很难,满足各地防疫政策条件的驾驶员很少,而且越来越少。一部分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原材料价格几乎已经翻了好几番,成品去年以来有四、五次涨价,但也就是十来个点。”

经销价格倒挂,毛利率下降

此外,中间环节的经销商一方面要完成上游厂家的指标任务,另一方面尽可能缩短回款周期,这也造成了本就低迷的轮胎市场,价格竞争越发激烈,利润空间持续被压缩。

央视看不下去了:轮胎圈惨成这样!

北京某轮胎贸易公司总经理助理表示,“整个一季度,我们这边轮胎品牌大概有10%-15的涨幅,但给到市场不可能涨那么高,甚至有时候价格有倒挂的现象,那我们毛利润就更低了。相比去年,公司毛利润下降了3%-5%。”

轮胎店销量大降,被迫裁员

每年3、4月份,随着天气转暖,轮胎行业进入了传统的旺季,但是今年疫情多年散发、车企停产、物流不畅等因素,直接引发了轮胎市场的需求低迷。

在北京的一家零售店,自2月份以来共卖出了100条左右的轮胎,门店负责人告诉记者,放在旺季这只是一周的销售量,现在每天只能卖出4、5条,去年平均每天卖出20多条。

央视看不下去了:轮胎圈惨成这样!

“财务、洗车等其他工作都是我们自己在做,原来店里有8个人,现在都裁掉了,就是自己干。”

旺季不旺环境下,为避免太多货物砸手里,零售商大多选择少量多次进货,这无形中再次加重了上游代理商的负担。

经销商库存翻倍,销量腰斩

北京某轮胎经销商告诉记者,仓库某批库存中,存放最多的已经达到半年时间,库存压力很大。

“用车没有那么大,损耗相应减少,某规格正常库存是20多天周转一次,现在快两个月了。越大规格周转越慢,比如某重卡轮胎,以前两个月周转期,现在达到6、7个月。”仓储物流经理表示。

央视看不下去了:轮胎圈惨成这样!

北京某轮胎贸易公司董事长告诉记者,“往年一季度销售30多万条,库存15万条,今年一季度销售15万条,库存是30万条,销售量下降50%,库存递增一倍。大家都是为了完成工厂的指标,所以库存压力非常大。”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半钢轮胎样本企业总库存量约1863万条,同比增加15.77%;全钢轮胎样本企业总库存量约1243.5万条,同比增加41.34%,国内轮胎企业库存高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