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龙象共舞”如何重启?

作者:中印对话

文/ Rabi Sankar Bosu

中印关系仍应以合作为主导,推动互利互补和良性竞争,避免对抗。

2020年4月1日,在中印两国建交7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统科温德互致贺电。习主席在贺电中指出,“我高度重视中印关系发展,愿同科温德总统一道努力,推动中印关系迈上新台阶,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亚洲乃至世界贡献更多正能量。”

不可否认,中印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人口总和占全球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世界近五分之一。中印有两千多年的互动交流史。然而,2020年,中印两国边防人员在加勒万河谷发生冲突,双边关系严重恶化。

过去三年,中印两国边防部队在边界西段旷日持久的冲突和对峙已经严重影响了双边关系,阻碍了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2022年,两国领导人应该搁置争议。喜马拉雅山脉两侧超过27亿的两国人民应携手前行,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龙象共舞”如何重启?

当地时间2022年3月31日,印度孟买,外国游客在印度门前拍照,印度的国内旅游业已经逐步复苏。

边境冲突让两国关系急剧下滑

2020 年 6 月 15 日,发生在中印边境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导致双方都有边防官兵丧生,让双边关系跌至新低。这是一场惨烈的悲剧。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中印在边境问题上达成了一系列双边协议,但就两军如何在有争议的“拉达克地区”实际控制线上“脱离接触,避免摩擦”,双方尚未达成完整协议。当实控线两侧双方都有大量驻军时,紧张局势随时随地都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升温。

边境争端引发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印边境地区的小规模冲突和紧张局势是会持续下去,还是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两国在冲突爆发后相互指责,能否使让边境局势恢复正常?今年是中国农历虎年,新的一年是否会给中印关系发展带来新的维度?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曾表示:“边界争议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中印关系的全部。”他指出,双方都需要认识到,边境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加勒万河谷冲突发生之后,印度对华政策进入了一个危险阶段。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华鹰派强硬措施,例如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和制裁,禁止有中国背景的手机应用程序等。印度领导层加快了向美国的战略靠拢,并将中国描述成“扩张主义者”。印度在中印边境地区引入了新的交战规则,给予边防部队指挥人员在实控线采取行动的“充分自由”。印度的种种行为,包括极力讨好美国、重启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取消与中国企业的订单,都妨碍了中印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这种趋势甚至可能会阻碍印度实现到 2024 年成为 “5 万亿美元经济体”的愿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关系的保障

中印两国人民应该从历史中汲取动力,在先辈打下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为两国友谊谱写新篇章。上世纪50年代,中印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国家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予以适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印度被称为“潘查希拉”。1954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各国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印两个亚洲邻国和平关系的基础。

然而,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之后,两国关系长期处于低谷。1988年,时任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次“破冰”之旅对两国恢复和发展友谊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此背景下,已故中国领导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 1988 年 12 月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指出五项原则是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邓小平说:“真正的亚太世纪或者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

“龙象共舞”如何重启?

2018年4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湖北省武汉市会见来华进行非正式会晤的印度总理莫迪。

自此,历届印度和中国政府都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态度来改善双边关系,着眼于打造亚洲世纪。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通过“家乡外交”这一特殊形式,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个人友谊,开创了领导人交往的新模式。 2018 年 4 月,习主席和莫迪总理在中国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重申两国彼此不是威胁或对手,两国应致力于促进经贸领域的友好合作,同时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2019年10月,中印两国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在印度金奈举行,双方推动了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加强了深层次战略沟通。习主席指出,实现“龙象共舞”是中印唯一正确选择。这一提法充分体现了合作、平等和相互尊重。

在经历了2017年洞朗对峙和2020年加勒万河谷事件之后,回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许是确保中印关系健康发展的最佳选择。2021年12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印两国和睦相处、合作共赢是必然选择,也是中印关系的正确方向。中印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更有益于世界。因此,两国应该走出边界争端的阴影,增进相互了解,避免冲突对抗,着眼大局,不纠结于偶发事件,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

重新审视两国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中印关系波折不断,但两国的贸易额却在2021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超过1250亿美元。尽管印度政党呼吁抵制中国产品并限制中国投资,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对印度出口达到了975.2亿美元,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256.6亿美元。令人鼓舞的是,印度对中国的出口也在稳步增长。根据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1 年印度对中国的出口超过 260 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 2020 年和 2019 年分别仅为 190 亿美元和 171 亿美元。

据估计,数百家在印度开展业务的中国公司为当地创造了至少 20 万个工作岗位。各方都希望印度政府创造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让中国企业投资“印度制造”项目,在印度顺利开展业务,这也有利于印度的国家利益。 如果印度政府给中国企业制造障碍甚至把其赶出印度市场,这不会给印度带来任何益处。来自中印两国的数据都显示,目前印度急于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只会给其自身带来不良影响。

中印关系仍应以合作为主导,推动互利互补和良性竞争,避免对抗。中国有诚意改善与印度的关系,但希望这种诚意是双向的。中印关系不是“龙象相争”,而是“龙象共舞”。印度应该通过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来实现“印度制造”的愿景。2022年,两国决策层是时候鼓起勇气,携起手来,实现“龙象共舞”。

本文作者为印度西孟加拉邦中印友好组织“新视野广播听众俱乐部”创始人兼秘书长。

本文为《中印对话》独家稿件,未经许可媒体不得转载。

微信号|China-India-Dialogue

邮箱|[email protected]

官网|www.chinaindiadialog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