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方利山:中国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作者:黄山网

名城屯溪之西,横江岸边的隆阜老街,是一条远近闻名的商埠古街。

隆阜古镇作为戴、吴、罗、江等徽州名门望族的聚居地之一,历史相当悠久。在其旁边的奕棋,西周古墓葬出土文物已证明,这一带三千多年前勾吴山越先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已经“不亚于北方中原文明”。据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家谱》所载:戴族“自南唐”“忠恭公”戴安迁隆阜始,“迄今历有千百余载”。可知隆阜古镇至少在一千多年前就是徽州之域的氏族聚落。隆阜是皖、浙、赣各邑新安江水路交通贸易的必经之地,明清以来隆阜沿江有大小十几个码头,日夜船泊繁忙。

​方利山:中国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有说“隆阜”之称就是因众多船舶多在此拢岸、商兴物阜而得名。随着徽商的兴盛,隆阜古镇成为当时名城屯溪翼下的繁华名镇,有“隆阜浮岚、响山晚翠、珠里平芜、琅玕古木、禹门钩月、剡水濯缨、古寺晨钟、悠然夜读”等“八景”,在这明山秀水的怀抱之中,“隆阜”老街很早就声名在外。

​方利山:中国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隆阜老街的上、中、下三段部分街区图(图片来自《休宁戴氏宗谱》之“隆阜村居之图”)

从隆阜东边村口戴氏大祠堂“荆墩祠”起始,从“云起亭”经过“剡水钟灵”石坊,进入“礼门”,就来到了“隆阜”正街。屯溪老街“镇长四里”,“隆阜”老街也有三里多长。自东往西,依次为隆阜下街、隆阜中街、隆阜上街,沿街的店铺,大大小小至少有三、四十家,一家着连一家。

​方利山:中国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隆阜老街东端的“云起亭”(图片来自网络)、隆阜老街中街街景

​方利山:中国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隆阜老街中街一中药店广告遗存及隆阜老街上街(图片来自网络)

在上、中、下街,“十八巷”石阶通往横江边的船运码头。在上街几个船运码头,至今留存的红麻石台阶,货运岁月的磨痕仍可让人想见当年“隆阜”老街的繁忙景象。“树仁里码头”和街口之间,竟然有两道结实高大的石库门,当时晚上还可以关闭。这是新安江上游至今保留着的最原汁原味的徽商码头。而中街“总店码头”通道台阶上,则至今仍保留着当年过街楼的建筑,型制独特,江、街连通,风光特美。

​方利山:中国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1924年大陆现代著名女作家(《工作着是美丽的》一书作者)陈学昭,在“安徽省立第四女子师范学校”当国文老师时,就经常从这里渡船去到江中“花苑芭”,留连忘返。1981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土田健次郎教授看此美景也啧啧称奇。由于年复一年各种独轮车的辗压,留下了隆阜老街街面条石深深的车辙痕,见证着“隆阜”老街的当年繁华。“隆阜”老街沿江至今保留相对完好的“树仁里码头”、“总店码头”、“船渡码头”、“上村头码头”、“后底码头”等徽商码头,成为不可多得的稀珍徽州文化生态物态资源。

和屯溪老街、万安老街、龙川古街等一样,隆阜老街是目前徽州之域徽商古街的又一重要现存,它更是一条历史蕴含特别丰富的文化古街。这里是“休宁隆阜戴”的繁衍生息之地,早在一千多年前,其先祖南唐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监察御史戴安和其子戴奢,从歙县篁墩迁来定居之后,在这条古街的上、中、下段,都留下了大量“隆阜戴”书写人生奋斗史的足迹。“隆阜戴”历代有不少高官显宦。南北朝的戴淳就是和新安程灵洗(中华太极拳祖师)共同起兵抗击侯景之乱保境安民的威武将军。明清间大画家戴本孝以及丹青名家戴省、戴文英、戴思望等也都是”隆阜戴”的荣耀。

​方利山:中国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资料图

清中叶,从隆阜老街迁往江西的“江西四戴”(戴第元、戴均元、戴心亨、戴衢亨)更是享誉国中。乾隆间(1736-1795),隆阜老街戴第元移居江西大余,中进士,官编修,为官勤勉,官至太仆寺少卿。而其弟戴均元、其子戴心亨、戴衢亨也先后中进士,入翰林,并任主试、学政等职,官声较好。特别是那个戴衢亨,其人从小聪明好学,6岁即能诗文,学于白鹿洞书院,才华出众。传说当时的县令昏聩平庸,不肯取他,戴衢亨直到30岁还未中秀才,众童生为之不平,尽力相帮,为其捐了个秀才,取得了乡试资格。戴衢亨励志苦读,果然不负众望,此后在80天里,他凭着厚实的学术功底,满腹奇才,竟然从乡试到会试、殿试,一路夺关斩将,连考连捷,场场夺魁,连中三元,一举摘得了状元桂冠。据说那位有眼无珠的县太爷闻知之后,吓得连夜弃官而逃。戴衢亨荣归徽州隆阜故里时,特别在隆阜下街的戴家祠堂“红庙”里撰了一副对联:“三十年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也无名,人眼不开天眼开;八十日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又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抒发了他鄙视庸吏埋没人才的愤懑之气和志满意得之后的畅快心情。传说虽然未必都真,而戴衢亨中状元后被授编修,主江南、湖北乡试,督山西、广东学政,官内阁学士、兼翰林院掌院进士、文颖阁总裁、体仁阁大学士、充会试正总裁。朝廷大典各类巨制,悉出其手。戴衢亨人性清通,无声色之好,心地坦白,清慎自守,是史有明载的好官。

至于百姓皆知的清中叶中国杰出思想家、百科全书式大学者戴震(1724-1777),则更是从名城屯溪隆阜升起的一颗世纪之星。戴震故居就在隆阜中街边的三门里。他出身徽商之家,十七岁有志于闻道,治学主张实事求是,“论治以富民为本”,在语言文字、天文、地理、算学、音韵、训诂、考证等各个方面都有突出的学术成就,而最了不起的是,他在哲学上提出了“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的“理欲统一”哲学,主张“平恕”,勇敢地批判“后儒以理杀人”,质疑几千年来“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级秩序,为平民百姓代言,成为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先驱。现在,1924年由“摇碧楼”改建的“戴震藏书楼”仍临街而立,粉墙黛瓦,石库门斑驳,依然是当年“隆阜东原私立图书馆”风貌。还有戴震故居遗址、戴震洗砚池遗迹、“隆阜戴氏”、黄炎培“戴东原先生读书处”手迹等石碑,都让人直观感受到隆阜老街的历史厚重。

​方利山:中国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在戴震之后,“隆阜戴”迁浙江开化的一支还出了一个刑部尚书戴敦元,其人为官清正,主张“为官食禄”就要“为民办事”,是隆阜老街出去的又一位历史名人。

“隆阜戴”,是徽州的名门旺族,在明清时期,就有不少徽商富户出自戴家。民谚说:“歙县两溪南,抵不上休宁一商山;休宁一商山,抵不上隆阜一戴家。”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就有隆阜木商戴朗在湖州、德清经商。屯溪老大桥“镇海桥”,就是明代嘉靖五年(1526)隆阜戴广宪率其侄等族人捐资建造,这座七孔大桥,长130米,宽6米,高9米,将屯溪老街繁华城区和黎阳老街连成一片,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至今隆阜中街“戴氏七房厅”仍在,体量宏大,内部构架特别,雕饰精美,仍是徽州现存不多的徽派古民居代表作。“戴家大屋”也在进行保护。隆阜老街商而致富的人家不少,当年隆阜下街的曹家花园、大铁门、万和堂等等,都是他们留下的杰作,自青阳来徽州的曹礼安,购下戴家所遗的大量假山石营造了名闻遐尔的隆阜老街“曹家花园”,这批假山石后来散佚到香港、2015在比利时Roeulx城堡的花园展出,2018年辗转流至法国、又回到香港,2019年嘉德拍卖行拍卖,底价就9.4亿!

​方利山:中国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2018年11月5日—2019年6月2日,整座园林假山移至法国科松河畔展览,旁边就是达·芬奇(Leonardo DaVinci)参与设计建造的香波堡(Château de Chambord)。

​方利山:中国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近代屯溪电灯厂大老板、屯溪商会会长曹止斋也是隆阜老街走出的徽商。民间还有谚云:隆阜老街“吴家有个吴念良,家里珍珠用斗量”,可见其经商之富。清初民末,隆阜老街,也是“茶务都会”的屯溪制作“屯绿”的基地之一,紧邻“曹家花园”的“茶行”,“规模差不多就有两三个生产队那么大”。

​方利山:中国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隆阜老街在近现代文化教育方面也很有名气。隆阜人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历史上至少有(戴东原家的“游艺塾”、曹福高私塾、吕培基私塾、蒙子林私塾等)多所私塾。后来江彤侯、陶行知、洪范五、胡晋接、方新等人又在隆阜老街三门里戴东原故居处创立了安徽省立第四女子师范学校,很有生气。1914年黄炎培先生视察后曾给予很高评价。戴英还创办了“休宁县立农业初等小学堂”。据知,到1949年,隆阜曾有12所中、小学堂。近现代以来,隆阜的平民文化扫盲教育也很有成绩,仅1923年至1924年,在平民学校受教育的百姓就有两千多人。当时陶行知得知隆阜有一位69岁的老太太也参加了扫盲识字,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叫不识字的隆阜,变为识字的隆阜”,是“光明的隆阜”之希望。陶行知并且向隆阜上街的隆阜女师赠送了一块“长城砖”。

​方利山:中国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资料图 下同

​方利山:中国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方利山:中国名城屯溪的隆阜老街

隆阜老街名响周边的还有“搭台唱戏”和“隆阜台阁”,当时在隆阜下街搭的隆阜花戏台,有钱人竞相炫富,争奇斗艳,竟是“金镯结栏杆,珍珠串对联”,“戏场奇巧壮丽,人马斗舞亦然”,引得四方民众蜂涌观奇。而为纪念越国公汪华的“隆阜台阁”则更是别出心裁,上、中、下三层,俊俏儿童扮戏,花扎、彩灯相围,六抬、八抬巡游,是隆阜老街远近闻名的特色民俗。

隆阜老街亦是平常热闹的百姓生活街,至今四个社区3000多居民在这里朝夕相处,伴随着“槛外横江流日夜”。

隆阜老街是名城屯溪的重要文化名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