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芯视野】射频前端成“战略高地” 华米OV打的什么“芯”算盘?

【芯视野】射频前端成“战略高地” 华米OV打的什么“芯”算盘?

集微网报道(文/王小方)上周,国产PA龙头唯捷创芯“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首个“华米OV”国产手机天团股东加持的射频上市公司。

步入5G时代,射频前端不但价值量攀升,对于手机厂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了进一步保障供应链安全,手机厂商纷纷加大对射频前端领域的投资,射频前端成为手机厂商们竞相争夺的“战略高地”。

【芯视野】射频前端成“战略高地” 华米OV打的什么“芯”算盘?

唯捷创芯部分融资信息 (来源 天眼查)

华米OV为何纷纷出手?

事实上,近两三年间,华米OV均在加大对射频前端领域的投资。这些投资既包括了主打滤波器、PA、射频开关、LNA等器件、模组厂商,也涵盖了部分下游的代工厂商。

【芯视野】射频前端成“战略高地” 华米OV打的什么“芯”算盘?

图 华米OV射频前端投资表 (信息来源 天眼查)

针对这股投资“热潮”,开元通信技术(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斌认为,先前的产能紧缺与之后的资本市场利好起了很大的作用。在2018年后,全球射频前端芯片曾出现过一段持续较长的缺货期,而科创板的推出,再加上卓胜微创业板上市后股价的表现亮眼,也助推了射频领域的投资浪潮。

“在这些投资中,手机厂商的出发点差异性不大。手机厂商主要出于供应链安全的考虑,借此得到更多保障,并获得更有竞争力的成本;同时,基于半导体行业大背景,融入这股投资热潮可以获得不错的投资回报。”上海猎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CMO杨红祥告诉集微网。

从细分板块来看,华为、小米在射频滤波器、PA等相关领域都有涉及;OPPO和vivo则更偏向于PA领域。上海萍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汪洋补充道:“华米OV投资的都是团队实力和技术积累备受认可的企业,通过投资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可以形成更强竞争力。除手机赛道外,小米生态链相关的物联网应用射频也受到青睐。”

手机厂商的投资和供应链的导入相伴相生,射频厂商既有先被投资再被供应链采用,也有作为供应链厂商接受投资的情况。以锐石创芯为例,2020年获得小米顺为投资,2021才进入小米供应链;与之相对,锐石创芯2020年已进入OPPO供应链,2021年才获得OPPO投资。

【芯视野】射频前端成“战略高地” 华米OV打的什么“芯”算盘?

图 企业发展历程(来源 锐石创芯官网)

“手机厂商对射频前端企业的投资大大增加了对后者的项目采用机会,同时,被投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此外,有了手机厂商的品牌背书,也有利于吸引更多资本和人才的进入。不过,可能会不利于企业平衡市场需求和产品规划,对企业的发展规划可能会有所掣肘。”杨红祥表示。

除了资金支持、订单导入和品牌提升等诸多好处外,贾斌进一步指出,投资也有助于企业研发,因为手机厂商能带来更多技术交流和产品测试机会,有助于产品的优化迭代。汪洋则表示,近年的射频前端投资潮和上市潮有助于加速国产化进程,使得企业能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护城河。同时,有助于公司优化治理,加速研发更高毛利的产品,最终与国际一线厂商展开正面竞争。

射频前端战略意义凸显

从投资时间线看,资本市场对射频前端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近两三年间。一方面,5G手机的普及率不断走高,另一方面则是“华为事件”给产业界带来了供应链方面的警醒。那么,为何射频前端变得如此重要?透过华为和苹果的行动或可以摸索出一些规律。

自供应链遭美方打击后,华为急需构建芯片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从射频前端板块看,在遭美制裁前,华为并非完全没有准备。事实上,华为旗下海思半导体此前一直在进行射频前端的研发投入。但由于缺乏自主性技术、工艺与产业链的支持,其中的BAW滤波器实在无法找到可供替代的来源。

在2019年以前,华为主要采用美日厂商的SAW滤波器,几乎不采用国产SAW滤波器。自2019年被美国“禁运”后,华为便开始着手替换美系射频前端器件,同时,也大大加速了国内SAW滤波器的本土化进程。

华为于2019年创立哈勃投资。此前,华为一贯遵循不投资控股任何一家企业的长期原则。如今,从哈勃投资的布局可以看出,其使命和华为芯片的自救策略是紧密关联的。

【芯视野】射频前端成“战略高地” 华米OV打的什么“芯”算盘?

图 华为射频前端板块投资 (信息来源 天眼查)

与华为被“禁运”的情况相反,苹果一直与美日射频巨头Skyworks、Qorvo、博通、村田等保持紧密的业务联系,甚至是部分厂商的最大客户。

从射频前端的演变历史看,由分立器件走向模组化的过程中,苹果一直是重要“推手”。早在2008年,苹果公司推出了首款支持3G的手机iPhone 3G,并在这部手机中首次采用模组方案。此后,历代iPhone便一直引领着射频前端模组化的大方向。直到去年发布的iPhone 13,它依旧以支持45个频段居同期智能手机榜首。

【芯视野】射频前端成“战略高地” 华米OV打的什么“芯”算盘?

图 iPhone 3G采用的PAMiD模组

由于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优势地位,苹果一直在供应链上拥有很大话语权,其射频模组主要来自Skyworks、Qorvo、博通、村田等国际巨头,可以说是当前最好的方案。即便如此,苹果依旧将自研芯片拓展到了射频前端领域。

对于苹果积极投入自研的举动,贾斌作了解读:“一方面,根据市场传闻苹果自研基带可能接近面世,如果再加上射频前端的自主研发,苹果公司将有机会提供更加完整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通常苹果手机不区分地区版本,一部手机需要支持全球几乎所有商用频段,因此,自研不但能降低越来越高的模组采购成本,也有助于打造产品特性和外观的差异化。”

那么,面对射频模组研发的高技术壁垒,苹果是否能很快攻破呢?晋江三伍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林认为,相较国内厂商,苹果公司切入射频前端的优势很大。主要因为美国的射频前端产业生态更成熟,苹果能够吸纳本土,甚至全球相关人才,组建一支研发实力强劲的团队。再加上富足的资金投入,优质的资源、平台支持,突破难度并不是太大。

相较而言,苹果和华为的现实处境可谓天差地别。不过,从供应链的视角看,二者都在加大对射频前端的投入,强化对供应链的掌控,大的方向可谓完全一致。

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龙头企业,华为和苹果一直被视作业界“风向标”,通过对二者的观察,可以发现射频前端供应链与手机厂商的关系正在加强,这给国内射频前端厂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补强国产供应链刻不容缓

随着蜂窝通信从2G、3G、4G发展到5G,射频前端的重要性不断攀升,包括器件的用量,设计和工艺的要求都随之大幅提升。到了6G时代,射频前端的需求和重要性还将进一步提升,可以预见,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有较大增长空间。

然而,就目前来看,国内射频前端厂商在产品、产业链和市场方面均难以与Qorvo、Skyworks、博通、村田这些国际巨头直接抗衡。这主要源自高性能滤波器的缺失,产业链代工环节过于薄弱,进而导致许多厂商只能依靠低毛利率产品角逐市场。

相较其他应用芯片,射频前端芯片在技术、产业链上都更加独特。芯朴科技(上海) 有限公司 COO顾建忠表示,射频供应链非常复杂,不像CMOS芯片,主要就是CMOS Fab和封测厂。射频前端供应链涉及不同工艺的若干芯片组合,比如GaAs、CMOS、CMOS SOI、基板、SMD、滤波器等等,主要供应链风险在于供应商品类过多。

自2018年以来,随着芯片国产化的提速,国内射频芯片市占率明显提升。贾斌针对产业链指出:“从产业分工的角度看,国内许多设计公司是在海外代工的,只是实现了中低端产品的设计自主化,代工、设备、材料方面还远未自主化;从产品角度看,高性能射频滤波器,以及高复杂度的射频模组芯片,还是牢牢掌握在美日国际厂商手中。”

早在2019年,华为海思将自研PA交给三安光电代工,目的也是分散供应渠道,扶持国内代工产业链,进而提升供应链安全。这也说明,就产业发展而言,不仅企业需要掌握核心技术,也需要完整产业链生态的支持。

康希通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市场及应用工程副总裁虞强表示,在2020年底至今的全球供应链紧缺的大环境下,GaAs产能不是瓶颈,随着国产GaAs晶圆厂产能规模不断扩大,GaAs工艺晶圆产能将更充沛。此轮晶圆短缺主要体现在SOI/CMOS工艺,尤其是成熟的CMOS工艺,2022年仍然不大乐观。

“目前,射频前端封测端已普遍国产化,常用工艺有WBQFN、WBLGA、FCLGA、SIP。射频前端芯片对上芯/打线有严格要求,国内企业主要采用在射频芯片封测领域具有成熟经验的厂商,如长电、华天、甬矽、嘉盛等。经过2021年的扩产,产能已有所释放。随着产品迭代、性能提升,ATE设备也需同步更新,这又是一笔重大投资。”虞强告诉集微网。

经过长时间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开发后,国内一些射频前端企业已经初具规模,手机厂商也在加速对国产化射频器件、模组的导入,在某些细分领域,如射频开关、LNA、PA等,渐渐能与美日国际厂商正面交锋。

不过,国内厂商整体上仍以面向中低端市场的分立器件为主,在利润更高的5G模组、发射端模组方面几近空缺,甚至从“国产替代”陷入到“替代国产”的漩涡中,整个行业毛利率都处于较低水平。汪洋认为:“毛利率是衡量产品价值和公司价值的关键指标,毛利率20%和40%对价值评判来说,差别不是2倍,而是10倍。毛利率高,代表产品和市场有门槛、竞争对手少、技术含量高。”

【芯视野】射频前端成“战略高地” 华米OV打的什么“芯”算盘?

图 部分国内外射频前端厂商营收对比 (信息来源 企业公开财报)

那么,厂商如何突破低毛利率“桎梏”呢?虞强提出了五大方向: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及产品性能,加快进入中高端市场;打造差异化产品线,提供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特性;加强与SoC厂商的合作和配合关系,提升系统性能和可靠性;增强终端客户粘性、提升客户端议价权;扩大市场规模并积极整合供应链资源,从而优化产品成本。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射频厂商与手机厂商的共同努力下,国产射频前端产业链将会愈加完整。此外,在手机厂商的投资热潮之后还紧跟着一波上市潮,杨红祥表示:“这对推动射频前端国产化是重大利好,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及生产的投入,赶超国际厂商,并吸引更多国内、甚至国际人才投入射频行业。”不过,他亦指出,盲目追求上市可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校对/Andrew)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