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忠武”——郭子仪

作者:好学阿璨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自古以来文臣荣誉最高的谥号是“文正”,武将荣誉最高的谥号是“忠武”,可以说“忠武”是武将一生追求的最高谥号,也是对武将最大的褒奖。而在唐朝的近300年间,得到这个武将最高荣誉的人只有两个,就是尉迟恭和郭子仪。

尉迟恭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一生三救李世民,“忠武”二字可以说理所应当,而另一位郭子仪,则有着更加传奇的人生经历。郭子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建功立业的武状元,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屹立不倒。作为中兴悍将,“忠武”这个名号郭子仪受之无愧。

“忠武”——郭子仪

郭子仪画像

武则天当政时期,为了清除异己,对军队进行了大清洗,全部换上了亲信。然而武则天的这些亲信良莠不齐、能力有限,导致大唐帝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则天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武举考试,用以选拔人才、充实军队、稳定边防。郭子仪正是在武举考试中崭露头角,夺得头筹,从而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郭子仪成为武状元之后,在单于都护府担任左卫长史一职,后来经过多年的征战磨砺,立下了不少的战功,被提拔为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公元754年任天德军(今属内蒙古)使,兼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北)太守、朔方(今陕西北部)节度兵马使。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今河北涿州)起兵造反,唐玄宗任命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军(今宁夏灵武南)太守,充朔方节度使,诏命率本部军马东讨安史叛军,很快收复了云中、马邑(今山西朔州)、东陉(今山西代县)等10余郡,郭子仪也因功加封御史大夫。

公元756年六月,叛军攻破哥舒翰所镇守的潼关,消息传到京城,大臣们乱成一团,护着唐玄宗逃往四川。七月,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当时因局势所限,京城中甚至没有多少将士,只有临时抽调兵力组成守军,士气也非常低落,很难指挥起来。而此刻盘踞两京(长安、洛阳)的叛军,却是气势逼人、声势浩大,唐肃宗情急之下,急诏郭子仪、李光弼率兵勤王,郭子仪的朔方军西进灵武,大大提升了当时唐朝军队的士气。从此,郭子仪率领的朔方军成了唐朝恢复两京的中坚力量。

至德二年(757)三月,郭子仪率领将士一鼓作气攻克蒲州,收复永丰,将安史叛军彻底赶出了潼关陕西境内。十月,郭子仪又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之西大败安庆绪之军,护卫广平郡王李豫(后为代宗皇帝)入洛阳,当时洛阳的许多人民夹道欢呼王师归来,给民心士气以极大的鼓舞。随后唐肃宗加封子仪为司徒,封代国公。据史书记载,唐肃宗曾亲口对郭子仪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公元765年,河北的副帅仆固怀恩觉得自己的功劳很大却没有得到重视,便联合回纥、吐蕃一起反唐。十月初,这支叛军就攻打到了长安北面的泾阳,整个朝野一片震惊,有人劝说唐代宗赶紧逃跑,但有人却坚持要他留下,就这样争论不休,才将抵抗的事情提上日程。这时候大家一致认为,想平定战乱,眼下只能靠一个人,那就是大将郭子仪。

此时的郭子仪已经年逾古稀,被朝廷派去镇守泾阳。因为考虑到泾阳兵少,所以他命令部下严加防守,不要擅自出战。后来郭子仪得到消息,仆固怀恩在进军的路上染上重病,已经死了。而此时的回纥与吐蕃也是离心离德,都想在战争中取得头功,所以谁也不理谁,两军也是分营驻扎,回纥兵驻扎在城西。

得到了这个好消息,郭子仪便派人到回纥的军营说服回纥与自己一起联合抗击吐蕃。可回纥将领却说:“当时仆固怀恩告诉我们要坚守,代宗已经死了,郭公也已经病死,倘若这一切都是假的,就请郭公与我们见上一面。”郭子仪接到对方的请求后说:“目前回纥的力量强盛,我们兵力实在是太少了,绝对不能以武力取胜,不如我去跟他们谈一谈,说不定还可以不战而和。”

就这样郭子仪不顾个人安危,翻身上马,来到了回纥大营。进了门,郭子仪取下头盔,脱掉战袍,扔掉手里的长枪,一个人朝着回纥军前走去。回纥的老将领们是认识郭子仪的,纷纷跳下马向老人家礼拜,郭子仪也跳下马,与回纥将领药葛罗握手言欢。

双方一番寒暄后,郭子仪便开门见山地说:“你们回纥帮助我们大唐平定了安史之乱,而我们大唐也待你们不薄,为什么单单听了仆固怀恩的话,就抛弃了以前那么丰硕的功业,一定要与我大唐结下冤仇呢?仆固怀恩不过是个小人,背叛了大唐,置自己的母亲于不顾,这种行为要在你们回纥也是不能容忍的吧?今天你们要见我,我就来了,要杀要剐随你们,但是我的部下一定是要与你们死战到底的。”

药葛罗连忙说这是一场误会,自己是受了仆固怀恩的欺骗,才稀里糊涂有了当下的举动。眼下皇帝就在长安,郭公也安然无恙,回纥怎能与大唐兵戎相见呢?

郭子仪觉得时机成熟,便趁热打铁要求回纥与自己联合一起去攻打吐蕃,并承诺将缴获的所有牛羊、珠宝,都归回纥所有。药葛罗听了很开心,便对郭子仪说:“我们是被仆固怀恩给骗来的,这件事我们确实对不起大唐,辜负了老令公。现在我们一定为攻打吐蕃贡献一份力,唯一的要求是,仆固怀恩的儿子是我们回纥可汗的小舅子,看在我回纥与大唐同仇敌忾的分儿上,不要伤害他。”随后,双方点酒盟誓,彼此建立了盟约。而吐蕃听到唐军与回纥联盟的消息,大为震动,当天晚上就撤兵逃跑了。

郭子仪可谓一生都在战场上度过,他一辈子功勋卓著,被史书称赞“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等等。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也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先是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一路势不可当;“安史之乱”后,他又接连解决了吐蕃和回纥等地,最终平定河东。郭子仪精于谋略,用兵持重,以身许国,临危不惧,在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对大唐的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之一,郭子仪无论是在战争中积累的经验,还是他的军事理论水平,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的兵法和战绩不仅体现了他的军事才华,也体现了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妙之处。

在盛唐,致力于报国的人相当多,在他们看来,选择从军与考取功名是殊途同归的。郭子仪是天生的将帅之才,他不但厥功至伟,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太平广记》中评价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终始人伦之盛无缺焉”。要知道,在过去那个年代,一个人要想权倾天下而满朝不忌恨,功盖群臣而君主不猜疑,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郭子仪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纷乱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功成身退。

公元779年,唐德宗继位,当时的郭子仪年事已高,皇帝尊其为尚父,加封太尉兼中书令,每年的俸禄是1500石的粮食、200匹马的草料,食邑达到2000户。据记载,郭子仪的八子七婿都是朝廷显贵,各房孙子加在一起多达几十个,有的甚至连他自己也不认识,只好点头示意。

郭子仪在85岁那一年,病得很厉害,皇帝派人前去看望时,郭子仪已不能活动,只能点头谢恩,不久就去世了。皇帝为此悲痛不已,停止上朝五天,命令群臣前往郭府吊唁;又宣布由国库开支,厚葬郭子仪。郭子仪的墓葬还被安排在唐肃宗陵墓旁边,下葬之时,皇帝与文武百官一同痛哭流涕,赐谥号“忠武”。

可以说郭子仪富贵一生、荣华一世,作为一个臣子,他已经做到了极致。

——来源《知道点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