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忠武”——郭子儀

作者:好學阿璨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自古以來文臣榮譽最高的谥号是“文正”,武将榮譽最高的谥号是“忠武”,可以說“忠武”是武将一生追求的最高谥号,也是對武将最大的褒獎。而在唐朝的近300年間,得到這個武将最高榮譽的人隻有兩個,就是尉遲恭和郭子儀。

尉遲恭作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一生三救李世民,“忠武”二字可以說理所應當,而另一位郭子儀,則有着更加傳奇的人生經曆。郭子儀是中國曆史上唯一建功立業的武狀元,一生經曆了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屹立不倒。作為中興悍将,“忠武”這個名号郭子儀受之無愧。

“忠武”——郭子儀

郭子儀畫像

武則天當政時期,為了清除異己,對軍隊進行了大清洗,全部換上了親信。然而武則天的這些親信良莠不齊、能力有限,導緻大唐帝國對外戰争屢戰屢敗,軍隊戰鬥力嚴重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武則天在科舉制度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武舉考試,用以選拔人才、充實軍隊、穩定邊防。郭子儀正是在武舉考試中嶄露頭角,奪得頭籌,進而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

郭子儀成為武狀元之後,在單于都護府擔任左衛長史一職,後來經過多年的征戰磨砺,立下了不少的戰功,被提拔為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公元754年任天德軍(今屬内蒙古)使,兼九原(今内蒙古標頭北)太守、朔方(今陝西北部)節度兵馬使。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在範陽(今河北涿州)起兵造反,唐玄宗任命郭子儀為衛尉卿,兼靈武軍(今甯夏靈武南)太守,充朔方節度使,诏命率本部軍馬東讨安史叛軍,很快收複了雲中、馬邑(今山西朔州)、東陉(今山西代縣)等10餘郡,郭子儀也因功加封禦史大夫。

公元756年六月,叛軍攻破哥舒翰所鎮守的潼關,消息傳到京城,大臣們亂成一團,護着唐玄宗逃往四川。七月,唐肅宗于靈武即位,當時因局勢所限,京城中甚至沒有多少将士,隻有臨時抽調兵力組成守軍,士氣也非常低落,很難指揮起來。而此刻盤踞兩京(長安、洛陽)的叛軍,卻是氣勢逼人、聲勢浩大,唐肅宗情急之下,急诏郭子儀、李光弼率兵勤王,郭子儀的朔方軍西進靈武,大大提升了當時唐朝軍隊的士氣。從此,郭子儀率領的朔方軍成了唐朝恢複兩京的中堅力量。

至德二年(757)三月,郭子儀率領将士一鼓作氣攻克蒲州,收複永豐,将安史叛軍徹底趕出了潼關陝西境内。十月,郭子儀又于陝州(今河南三門峽)之西大敗安慶緒之軍,護衛廣平郡王李豫(後為代宗皇帝)入洛陽,當時洛陽的許多人民夾道歡呼王師歸來,給民心士氣以極大的鼓舞。随後唐肅宗加封子儀為司徒,封代國公。據史書記載,唐肅宗曾親口對郭子儀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

公元765年,河北的副帥仆固懷恩覺得自己的功勞很大卻沒有得到重視,便聯合回纥、吐蕃一起反唐。十月初,這支叛軍就攻打到了長安北面的泾陽,整個朝野一片震驚,有人勸說唐代宗趕緊逃跑,但有人卻堅持要他留下,就這樣争論不休,才将抵抗的事情提上日程。這時候大家一緻認為,想平定戰亂,眼下隻能靠一個人,那就是大将郭子儀。

此時的郭子儀已經年逾古稀,被朝廷派去鎮守泾陽。因為考慮到泾陽兵少,是以他指令部下嚴加防守,不要擅自出戰。後來郭子儀得到消息,仆固懷恩在進軍的路上染上重病,已經死了。而此時的回纥與吐蕃也是離心離德,都想在戰争中取得頭功,是以誰也不理誰,兩軍也是分營駐紮,回纥兵駐紮在城西。

得到了這個好消息,郭子儀便派人到回纥的軍營說服回纥與自己一起聯合抗擊吐蕃。可回纥将領卻說:“當時仆固懷恩告訴我們要堅守,代宗已經死了,郭公也已經病死,倘若這一切都是假的,就請郭公與我們見上一面。”郭子儀接到對方的請求後說:“目前回纥的力量強盛,我們兵力實在是太少了,絕對不能以武力取勝,不如我去跟他們談一談,說不定還可以不戰而和。”

就這樣郭子儀不顧個人安危,翻身上馬,來到了回纥大營。進了門,郭子儀取下頭盔,脫掉戰袍,扔掉手裡的長槍,一個人朝着回纥軍前走去。回纥的老将領們是認識郭子儀的,紛紛跳下馬向老人家禮拜,郭子儀也跳下馬,與回纥将領藥葛羅握手言歡。

雙方一番寒暄後,郭子儀便開門見山地說:“你們回纥幫助我們大唐平定了安史之亂,而我們大唐也待你們不薄,為什麼單單聽了仆固懷恩的話,就抛棄了以前那麼豐碩的功業,一定要與我大唐結下冤仇呢?仆固懷恩不過是個小人,背叛了大唐,置自己的母親于不顧,這種行為要在你們回纥也是不能容忍的吧?今天你們要見我,我就來了,要殺要剮随你們,但是我的部下一定是要與你們死戰到底的。”

藥葛羅連忙說這是一場誤會,自己是受了仆固懷恩的欺騙,才稀裡糊塗有了當下的舉動。眼下皇帝就在長安,郭公也安然無恙,回纥怎能與大唐兵戎相見呢?

郭子儀覺得時機成熟,便趁熱打鐵要求回纥與自己聯合一起去攻打吐蕃,并承諾将繳獲的所有牛羊、珠寶,都歸回纥所有。藥葛羅聽了很開心,便對郭子儀說:“我們是被仆固懷恩給騙來的,這件事我們确實對不起大唐,辜負了老令公。現在我們一定為攻打吐蕃貢獻一份力,唯一的要求是,仆固懷恩的兒子是我們回纥可汗的小舅子,看在我回纥與大唐同仇敵忾的分兒上,不要傷害他。”随後,雙方點酒盟誓,彼此建立了盟約。而吐蕃聽到唐軍與回纥聯盟的消息,大為震動,當天晚上就撤兵逃跑了。

郭子儀可謂一生都在戰場上度過,他一輩子功勳卓著,被史書稱贊“再造王室,勳高一代”“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等等。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争中,郭子儀也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先是指揮或參與指揮了攻克河北諸郡之戰、收複兩京之戰、邺城之戰等重大作戰,一路勢不可當;“安史之亂”後,他又接連解決了吐蕃和回纥等地,最終平定河東。郭子儀精于謀略,用兵持重,以身許國,臨危不懼,在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對大唐的延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作為平定“安史之亂”的名将之一,郭子儀無論是在戰争中積累的經驗,還是他的軍事理論水準,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他的兵法和戰績不僅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華,也展現了他“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妙之處。

在盛唐,緻力于報國的人相當多,在他們看來,選擇從軍與考取功名是殊途同歸的。郭子儀是天生的将帥之才,他不但厥功至偉,還善于從政治角度觀察、思考、處理問題,《太平廣記》中評價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貴壽考,繁衍安泰,終始人倫之盛無缺焉”。要知道,在過去那個年代,一個人要想權傾天下而滿朝不忌恨,功蓋群臣而君主不猜疑,幾乎是不可能的。而郭子儀資兼文武,忠智俱備,故能在當時紛亂的戰場上立不世之功,在險惡的官場上得功成身退。

公元779年,唐德宗繼位,當時的郭子儀年事已高,皇帝尊其為尚父,加封太尉兼中書令,每年的俸祿是1500石的糧食、200匹馬的草料,食邑達到2000戶。據記載,郭子儀的八子七婿都是朝廷顯貴,各房孫子加在一起多達幾十個,有的甚至連他自己也不認識,隻好點頭示意。

郭子儀在85歲那一年,病得很厲害,皇帝派人前去看望時,郭子儀已不能活動,隻能點頭謝恩,不久就去世了。皇帝為此悲痛不已,停止上朝五天,指令群臣前往郭府吊唁;又宣布由國庫開支,厚葬郭子儀。郭子儀的墓葬還被安排在唐肅宗陵墓旁邊,下葬之時,皇帝與文武百官一同痛哭流涕,賜谥号“忠武”。

可以說郭子儀富貴一生、榮華一世,作為一個臣子,他已經做到了極緻。

——來源《知道點中國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