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保安族锻造的小巧短兵器——保安腰刀

在中国传统的十八般兵器里,排名第一的就是刀,刀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普遍使用的冷兵器之一。历史上,刀带给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是流血和杀戮,但在中国的甘肃,有一个民族,却是因为刀而得以繁衍生息,发展壮大。这就是著名的腰刀民族——保安族。

保安族锻造的小巧短兵器——保安腰刀

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积石山。积石山最有名的特产是花椒和保安腰刀,在当地商店里,也以这两种商品最引人注目。

据《积石山县志》记载,保安腰刀是由于聚居于大河家乡甘河滩村、梅坡村、大墩村及刘集乡高李村的保安族人民擅长打刀技术,所产刀具构造精巧、质量上乘,工艺独成一体,故称为“保安腰刀”。

保安族锻造的小巧短兵器——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与藏刀,蒙古刀齐名。保安腰刀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潢考究,工艺精湛。它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是别致的装饰品和馈亲赠友的上乘礼品。因此,深受西北各族人民的欢迎,在阿拉伯国家也颇有名气。

保安族锻造的小巧短兵器——保安腰刀

1225年成吉思汗回师中原,军队中大量补充了从中亚诸国强征的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1227年占领河州、洮州和金朝所属的积石州(辖现甘肃积石山,青海循化、同仁、贵德等地)。为了巩固这些新统一的地区,蒙元军队组建了一支由保安族先民工匠参加的“探马赤军”,派到现青海同仁县保安地区驻防。他们亦兵亦工,仍然从事工匠营生。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与当地的蒙、回、土、藏、撒拉等各部族相邻而居,互通共融,到明代时形成了保安族。

保安族锻造的小巧短兵器——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比较著名的腰刀有:“什样锦”、“什样锦双刀”、“雅王其”、“波日季”、“一刀线”、“双落”、“满把”、“扁鞘”、“蒙古刀”、“哈萨克刀”、“鱼刀”等等。刀面上,分别镌刻着手、龙、梅花等各种图案,这是区别腰刀的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主要标志。其中,最漂亮的还数“什样锦”。这种腰刀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璜考究,工艺精湛。

保安族锻造的小巧短兵器——保安腰刀
保安族锻造的小巧短兵器——保安腰刀

传统的保安腰刀制做工艺相当复杂,如一把十样锦腰刀工序有40多道。在制刀工艺中有二道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技术。一是“加钢背铁”(即夹钢工艺), 二是“沾水”(即淬火工艺)。把好了这二道关的刀,其刀刃锋利到可以剃头刮胡子;坚韧到砍铸铁不卷刃。

保安族锻造的小巧短兵器——保安腰刀

刀面上刻有七颗星、五朵梅、一条龙、一把手等图纹,纹饰精细;刀柄由红、黄铜片和铝片、牛角等材料叠合铆成,打磨后色泽艳丽,犹如彩锦;刀鞘多为铁鞘铜箍,配以装插的钢制镊子,既增添了刀鞘式样的美观,又可以防止刀体从鞘中滑出。每户保安人家都有铁匠,每位铁匠都有自己的特定刀面图案。有的图案是某位铁匠的标志代号,有的图案蕴含着一个美好的传说,或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