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道德经66.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读道德经#

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解释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因其善于处下,所以才能成为百川之王。所以圣人在上统治百姓,就要以谦下姿态对待百姓;圣人要在前领导人民,就要把自身利益放在百姓之后。所以,圣人在上而百姓没有沉重负担,圣人在前而百姓没有受害。所以天下人民乐于拥戴他而不感厌烦。正因为他不争,所以天下没人能与他相争。

道德经66.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大江大海因为善于处下,不辞细流,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故能为“百谷王”。

大海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容纳了来自各处的淡水、咸水、清水、脏水等一切的水,而成为土地上最大的海洋。这是物理自然的道理,因此人的修养要像海洋一样,能包容一切。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要想站在上面领导好下面这些人,在语言上要懂得谦逊。领导者讲话的时候不能够盛气凌人。用谦虚态度表示老百姓是主人,我这个寡人是奴仆,来替你们做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想要站在前面当好领导,要懂得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想要领导别人就得给别人利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好处时,领导人要让被领导的人先得,剩下来才自己去拿;如果没有剩下来也没有关系,我就不要了。假使遇到困难时,我先去面对,你们在后面一步,这就是领导的原则,也是领导人的道德。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者,在上面领导大家,大家没有感觉到沉重的压力。

“处前而民不害”,在前面领导大家,大家没有感觉到你对他的危害。要想领导别人,就得让别人得到利益。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所以天下的人民都往高举你,不感觉到厌烦。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一个领导者,能得到了大家的拥护,正因为你不与民争利。“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结果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越是争的人,最后往往失败得越惨,因为你的位置已经规定了你应有的责任。

圣人的不争,是对于利益的不争。利益由别人先得,坏事情别人不要去做,由他先面对。这个“不争”是不争好处,并不是不做事。由于圣人之道是处不争之位,世界上没有人敢与他争。不是不敢与他争,而是不想争,因为他接受的都是倒霉的事情,所以别人不会来抢了。

道德经66.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故事

唐代末年,四川出现了山民叛乱,王建经过几年征战,招降纳叛,兵力慢慢雄厚起来。当时的朝廷见他势力渐大,就顺势任他为西川节度使。

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威戎节度使杨晟率军攻打王建,王建派遣族子嘉州刺史王宗裕、雅州刺史王宗侃、威信都指挥使华洪、茂州刺史王宗瑶率5万大军进攻彭州(今四川省彭县),杨晟出兵迎战失利,退入城中,王宗裕等就趁机包围了彭州。但是继续进攻却遇到了顽强的抵抗,久攻不下。百姓畏惧刀兵,纷纷逃匿山谷。

因无处征缴粮食,军中粮草缺乏,补充颇难,一些将领听任士兵四处俘掠抢掳。得到的东西,都将先挑选好的自己留下,其余的则由士兵们瓜分。他们把这种掳掠称之为“淘虏”,无人禁止,遂成为一种常例。

道德经66.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有个军士叫王先成,新津人,他本来是个书生,因乱世被迫当兵。见到士卒军纪如此恶劣,非常忧虑。王先成反复考虑,认为诸将领中只有北寨王宗侃最为贤善,便前去陈说利害。

他说:“彭州本是西川的巡属,州民都知道西川是大府,诸州皆受其统制,而司徒(指王建)是他们的统帅。大军刚到时,百姓不入城抵抗而逃入山谷躲避,这是等待招安。现在大军到此已好几个月,没有听到招安的消息,士兵们又四处掳掠百姓,和盗贼没什么区别。他们抢夺百姓的资财,驱赶百姓的牛羊牲畜,把老弱之人与妇女抢来作为奴婢,使父子兄弟流离愁怨。躲在深山中的百姓无衣无食,孤危饥渴,被毒蛇猛虎残伤,哀苦无告,无所归依。现在司徒如果不救恤抚慰百姓,那么百姓恐怕会再次归服杨晟抗拒朝命。”

王宗侃听到这里,不禁心中恻然生怜。于是就问他该如何处置。王先成又接着说:“还有比这更严重的问题,现在各军寨每天早晨都要出去六七百人,入山‘淘虏’,傍晚才回来,一点防备也没有。幸亏城中没有高人罢了,万一有深富智谋的人为杨晟出谋划策,让他乘虚攻击,先在城门内暗伏士卒,然后再登上城头查看,等‘淘虏’的士兵进山,就派出弓弩手,炮手各百人,攻打大寨的一面,再派出士兵500,运送柴草石土填平壕沟,紧接着叛军冲出攻击大寨,并纵火焚烧,这样的话,包围就会被突破。同时叛军再在三面城下都布置疑兵佯攻突围,诸寨不知真假,就会设法各自防御戒备,根本无暇相救,于是城中叛军便会从这边的突破口逃走了。这样一来,我们的包围不就失败了吗?”

道德经66.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王宗侃越听越觉得情势危急,不由急忙问:“的确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王先成见王宗侃已经明白其中利害,便说:“御敌的对策是有的。我想最好把它呈报给司徒,以尽早实行。”

王宗侃就让他写一个奏本。王先成写道:“今天所奏陈的事情,需要四面大寨共同实行。宗侃所管辖的只有北面,如果奏陈之事可行,请求通令各寨,监督执行。所奏事共七条:一、招纳山中避祸的百姓。二、严禁诸寨外出‘淘虏’,划定诸寨周围七里为樵牧区,越界者斩。三、置招安寨,以安置下山的百姓。四、委宗侃主办招安事。五、严令各寨主将,将虏得的彭州男女老幼集于营场,敢私藏人口者斩;六、在招安寨置行县,设置曹局,安抚百姓。七、彭州土地宜于种麻,百姓未入山之前大多都是以沤麻为生。可令百姓各归田里,把所沤的麻卖给官府,来换取资粮。

王建得到王宗侃的奏报,非常高兴,通令各寨,都按王先成所言实行。榜帖传下后,威令赫然,无人敢触犯。几天后,山中的百姓纷纷涌入招安寨,最后寨子无法容纳,只好拆墙扩大,渐渐地,百姓多了,市集交易也慢慢兴盛起来,百姓出麻卖之以资粮。

老百姓看到村落没有刀兵的危险,渐渐返回家园,从事故业。一个多月后,招安寨的人也都回到各自的村落去了。彭州城也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