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主席22岁数学考试不合格,老师苦心辅导,35年后主席如何报答?

作者:罗敷媚

1950年7月的一天,无锡市大成巷四号,江苏无锡师范附属小学。

吴启瑞放学准备回家,门口传达室的老大爷叫住了她:“吴老师,有你一封信。”

接过信封后,吴启瑞扫了一眼,心里“扑咚”一声,一下子激动起来。

“无锡市大成巷四号,江苏无锡师范附属小学。”信封上的寄信地址,字体龙飞凤舞,遒劲有力,亦行亦草,难道真是毛主席的字?

吴启瑞怀着激动的心情,几乎是哆嗦着手打开了信封,映入眼帘的是“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信笺,然后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毛体草书:

启瑞先生:五月来信收到,困难情形,甚为系念。……此复,并颂教祺。

信件末尾,三字落款赫然是:毛泽东

看着这封信,吴启瑞难以置信,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毛主席22岁数学考试不合格,老师苦心辅导,35年后主席如何报答?

毛主席

时间回到1950年5月22日。

5月22日,当吴启瑞鼓起勇气,提笔写下给毛主席的第一封信时,她绝对想不到,毛主席会亲自给自己回信,并且同意了自己的请求。

吴启瑞更想不到,在此后的十多年间,毛主席会不断接济自己和8个未成年的孩子,甚至还会单独接见自己。

这一切都太过梦幻,让人不敢相信。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日理万机,为何亲自给远在无锡的一位普通女教师回信?女教师吴启瑞究竟向毛主席提出了什么样的请求?毛主席为什么全部同意?这位一个人抚养8个孩子的单身母亲,跟毛主席究竟是什么关系?

故事还要从遥远的20世纪初开始讲起。

1919年,当革命浪潮席卷全国时,年轻的王人路因参与宣传革命思想,被反动当局通缉,他不得不背井离乡,一个人从湖南来到上海,到中华书局当了一名美术编辑。

王人路何许人也?大家可能都不熟悉。

王人路是湖南浏阳人,出生在书香世家,他的父亲王立庵是湖南教育界著名人士,在湖南颇有影响力。王人路颇有艺术天赋,喜欢美术绘画,清末时受革命思想影响,用自己的画笔积极参与宣传革命,因此上了清政府的黑名单,后来不得逃亡上海。

毛主席22岁数学考试不合格,老师苦心辅导,35年后主席如何报答?

王人路主编的故事绘本

进入中华书局期间,王人路凭借自己的美术特长,担任了《小朋友画报》的主编,与女同事吴启瑞合编《小朋友画报》。工作过程中,王人路被年轻漂亮、性格活泼的吴启瑞吸引,对她产生好感,而王人路的正气、才华和热情,也深深吸引了吴启瑞。

两位志趣相投的人很快坠入爱河,并结为夫妻,组建家庭。

王人路和吴启瑞结婚后,联合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故事、绘本,还联合编著了《儿童读物的研究》。王人路创作的绘本内容精致,故事生动有趣,在当时颇受孩子们的欢迎。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至今还能在网上买到。

与此同时,王人路还在秘密从事着革命宣传。

1926年,王人路因参与工人运动被迫离开中华书局,参加了北伐。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王人路又冒险返回上海,进入中华歌舞学校任教。

受到工作变动、一波三折的影响,这个家庭虽不富裕,但夫妻俩感情融洽,嫁给王人路后,吴启瑞十分贤惠,从20年代到40年代的20年间,先后生下了8个孩子。

因为孩子太多,吴启瑞只得辞去工作,专心相夫教子,只靠王人路一个人打拼,而王人路后来因为坚持宣传进步思想,屡遭迫害,日子过得颇为艰辛,但两口子一直相亲相爱,相互扶持,勉力维持着这个大家庭。

毛主席22岁数学考试不合格,老师苦心辅导,35年后主席如何报答?

王人路主编的故事画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48年,年近半百,心力交瘁的王人路一病不起。

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王人路没有畏惧死亡,他唯一牵挂的就是妻子和8个孩子。临终前,王人路拉着吴启瑞的手,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启瑞,你跟了我一辈子,受苦了……以后8个孩子就全靠你了。现在天快亮了。有为难之事,你可去找毛大哥!他与吾父交厚,也与我兄弟亲密。”

说完,王人路撒手人寰。

王人路说的“毛大哥”就是毛泽东,他的父亲王立庵,曾是毛泽东的数学老师。

直到此时,吴启瑞才知道丈夫一家还和毛泽东有关联。

王人路那句“现在天快亮了”,意思是说全国快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即将结束,共产党人将给这个国家带来光明。正因如此,他才叮嘱妻子“有为难之事,可去找毛大哥”。

那么,王人路所说的“他与吾父交厚,也与我兄弟亲密”,究竟是不是事实呢?

这要从毛主席的青少年时代讲起。

毛主席22岁数学考试不合格,老师苦心辅导,35年后主席如何报答?

毛主席在湖南一师八班读书时的合影

王立庵是湖南浏阳人,在当时的湖南,他是著名的“数学教学专家”,曾于1913年8月至1920年7月期间在位于长沙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教授数学。

而毛主席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恰好在湖南一师求学,他的数学老师就是王立庵。

众所周知,青少年时代的毛主席精通文史,但对数学却提不起丝毫兴趣。当初在湖南一师第八班求学时,毛主席的国文成绩在全校高居榜首,作文经常满分,是出了名的好,有一次作为甚至被打了超出满分的105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毛主席的数学成绩非常糟糕,几次数学考试成绩都很不理想,有一次甚至考了不到60分,成了全班的“倒数第一”,直到晚年,毛主席还对别人说起过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毛主席是学校的知名学生,“偏科”如此严重,自然引起了王立庵的注意。

王立庵发现毛主席的数学成绩不好是有原因的,他对数学不感兴趣不重视,所以学习态度“很不用心”,经常把自己爱看的文史书籍,拿到数学课堂偷偷看。王立庵在课堂上讲得十分认真,可毛主席却我行我素,你讲你的,我看我的。

毛主席22岁数学考试不合格,老师苦心辅导,35年后主席如何报答?

青年毛主席

到后来,毛主席干脆不来上数学课了,而是让同学周士钊代为请假,说是病了,其实王立庵知道毛主席身体很好,请假不过是一个借口。

对于这样的学生,换做其他老师,不是一顿狂风暴雨的严厉批评,就是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了,但王立庵是一位负责的好老师,他在仔细了解毛主席的性格、喜好和志向后,开始劝告这位优秀的学生重视数理化。

王立庵对毛主席说:“现在是二十世纪了,这是科学的时代,是蒸汽机和来复枪的时代,研究社会科学的人,不懂自然科学肯定是不行的。”

王立庵不愧是湖南名师,他没有单纯强调“数学有多重要”,而是从当前的时代背景出发,从自然科学对于社会科学的意义出发,劝说毛主席重视数理化。

毛主席胸怀大志,听闻此言,恍然大悟,立即决定暑假留校,跟随王立庵补习数学。

这年暑假期间,毛主席每天早晚在学校修习文史,白天到王立庵先生家,听老师讲数学课,中午便留在王家吃午饭。后来,王立庵又将毛主席接到家中寄宿,集中学习了一个多月。

毛主席22岁数学考试不合格,老师苦心辅导,35年后主席如何报答?

王立庵曾经居住的故宅

在王立庵的悉心教导和本人的勤奋努力下,毛主席的数学成绩有了一定进步。

正是在这一个多月的集中、频繁接触中,毛主席和王立庵之子王人路结为好友,王人路对毛主席的才华学识十分敬仰,亲热地称呼毛主席为“毛大哥”。

在此期间,王立庵更加地深入了解到毛主席的理想抱负,对这位年轻人更多了几分偏爱。后来,因为毛主席严重偏科,且经常挑战体制和权威,学校几次要开除他,作为该校资深专家教师的王立庵,每次都“护犊子”,力保毛主席。

因为有着一段特殊的师生情谊,毛主席对王立庵格外尊敬和感激。

不过,对于吴启瑞而言,毛主席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她虽然早就听说了毛泽东的大名,却跟毛主席素未谋面,王人路也从未向毛主席提起过妻子。

所以,当丈夫留下“有为难之事,可去找毛大哥”的遗言时,吴启瑞并没太往心里去,毛泽东现在是共产党的领袖,真正的大人物了,人家还记不记得他王人路还是一回事呢!

时间转眼到了1950年,吴启瑞一家人的生活已经十分困难。

毛主席22岁数学考试不合格,老师苦心辅导,35年后主席如何报答?

王人路主编的儿童读物

除了长女王心元已经结婚外,其余7个孩子均需要吴启瑞一个人抚养。

前些年孩子还小,管好吃穿就行,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生活和学习的费用越来越多,她只是一个小学教师,工资有限,根本无力解决。

5月22日,万般无奈之下,吴启瑞突然想起了丈夫的临终遗言,便鼓起勇气给远在北京中南海的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信的开头,吴启瑞详述了丈夫王人路心向革命却颠沛流离的一生,并且向毛主席汇报了王人路病逝后,自己独自一人抚养8个子女的艰辛。因为担心毛主席忘了王人路是谁,她还特别提及“王人路即为湖南省有名的数学教员王立庵先生之第二子”。

信的最后,吴启瑞提出了一个请求:(可否)准予小女心月,小儿心丰、心支加入苏南区干部子女班,使孩子们增强体格,生活走上正轨……

身为教员的吴启瑞写得一手好字,工工整整,洋洋洒洒,写了满满6张信纸,用语极为恭敬,且满含叨扰之意,看后令人心酸。

其实,在写信的过程中,吴启瑞一度想要放弃。

丈夫和公公虽然和毛主席早有交情,但那已经是三十多年前,毛主席是否还记得这对父子?即便记得,毛主席日理万机,还会管自己这孤儿寡母一大家子人吗?

毛主席22岁数学考试不合格,老师苦心辅导,35年后主席如何报答?

毛主席

可此时此刻,吴启瑞没有别的选择,现实的压力压得她抬不起头来,只能硬着头皮向从未谋面的“毛大哥”求助。

犹豫再三后,吴启瑞将这封信投了出去,然后满怀期望地等待着。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三个星期……一个多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吴启瑞的心一点点凉了。

“说不定,毛主席连这封信都收不到……”吴启瑞摇摇头,苦笑道。

事实证明,吴启瑞的担心是多余的。

毛主席不仅收到了她信,还答应了她的请求,亲笔给她回信,因为毛主席是一个念旧的人,一个知恩图报的热闹,他从来没有忘记当初王立庵对自己的恩情,没有忘记跟王人路的情谊。

是故,当接到素不相识的吴启瑞的来信,毛主席很快注意到信中提及的王立庵、王人路,青少年时代的往事瞬间涌上他的心头……

毛主席用毛笔在信的多处做了标记,随即将这封信转批给时任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在信首的空白处,毛主席批示道:请陈丕显同志酌办。

毛主席22岁数学考试不合格,老师苦心辅导,35年后主席如何报答?

毛主席

接下来,毛主席蘸墨提笔,给吴启瑞回了一封亲笔信。

这是一封饱含关切的信,共3页,内容全文如下:

  启瑞先生:

五月来信收到,困难情形,甚为系念。所请准予你的三个小孩加入苏南干部子弟班,减轻你的困难一事,请持此信与当地适当机关的负责同志商量一下,看是否可行。找什么人商量由你酌定,如有必要可去找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同志一商。我是没有不赞成的,就是不知道该子弟班有容纳较多的小孩之可能否?你是八个孩子的母亲,望加保重,并为我问候你的孩子们。

  此复,并颂教祺

  毛泽东  七月十九日

随后,毛主席亲自装入信封,亲笔写下寄信地址:无锡市大成巷四号。

1950年7月底,就在吴启瑞完全不抱什么期望时,毛主席的回信到了。

尽管她激动地无以复加,甚至不敢相信,但这确确实实是毛主席的亲笔信,这是一封充满了关切和问候之情的信,让吴启瑞感到无比的感动和激动。

毛主席22岁数学考试不合格,老师苦心辅导,35年后主席如何报答?

毛主席给吴启瑞的亲笔回信(1)

得益于毛主席的批示,吴启瑞的3个孩子虽然没能到苏南干部子弟班上学,但组织上把3个孩子安排到了她任教的无锡师范附小免费上学,这样的安排反而让吴启瑞更加方便照顾,可以说十分贴心。

更重要的是,学校在每学期之初,都会补助给吴启瑞一笔生活费,极大地改善了一大家人的生活条件,这笔补贴如同雪中送炭,温暖了一大家人……

对于毛主席的关怀和帮助,吴启瑞十分感恩,她想当面向毛主席致谢,但在当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她只好把对毛主席的感恩深埋于心,默默为毛主席祈福祝愿。

让吴启瑞想不到的是,就在10年之后,她居然真的见到了毛主席。

1960年夏天,吴启瑞突然得到通知:火速前往上海,毛主席要见你。

来不及反应,吴启瑞就坐上了毛主席派来的专车,到了上海。

在锦江饭店,吴启瑞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而且是被毛主席主动提出、单独接见的。换言之,一晃十年过去了,毛主席仍然惦记着这一家人。

毛主席22岁数学考试不合格,老师苦心辅导,35年后主席如何报答?

毛主席接见吴启瑞

谈话中,两人交谈最多的还是王立庵先生,吴启瑞后来回忆毛主席的话说:“立庵先生是湖南教育界知名人士,是我的老师。在立庵先生的教育下,我是受益匪浅啊!当时我喜欢读古文,而不爱数学,但立庵先生并不因此歧视我。”

一个多小时后,会面结束,吴启瑞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离开后不久,吴启瑞又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除了再三表达感谢外,她在信中又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毛主席能送给自己一部《毛泽东选集》,还有毛主席的照片。

这一回,吴启瑞对回信充满了信心。

果然,一个多月后,毛主席回信了,同样是主席亲笔所写:

  启瑞同志:

  七月十九日的信收到,甚为高兴。选集及照片,已寄去了,收到时请告。祝你健康!

  毛泽东

  一九六O年九月二日

几个月后,毛主席专门派人寄来的照片到了无锡,吴启瑞打开之后,赫然是毛主席之前在上海接见并与她谈话时的合影。

毛主席22岁数学考试不合格,老师苦心辅导,35年后主席如何报答?

毛主席和吴启瑞合影

这是多么弥足珍贵的礼物!吴启瑞把毛主席的两封亲笔信和两张照片当作最重要的东西,精心珍藏起来,不时拿出来,给孩子们讲述伟人对他们家庭的关心。

1960年底,吴启瑞又收到一份意外的“礼物”——毛主席叮嘱其秘书,从自己工资中寄来1000元,并说明“作为赠送,不要还的”。

此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吴启瑞一家人再度陷入困难,最小的儿子因营养不良患病,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可谓雪中送炭,解了吴家的燃眉之急,令吴启瑞感动不已。

毛主席对吴家的关心还不止于此。

在毛主席的关怀下,1961年初,吴启瑞被增补为无锡市政协委员,并调至市政协机关图书馆工作,不仅工资收入有所提升,工作也更轻松,这对于年过半百的吴启瑞而言,无疑又是一次雪中送炭。

面对毛主席充满温情的关怀,吴启瑞再次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毛主席22岁数学考试不合格,老师苦心辅导,35年后主席如何报答?

毛主席给吴启瑞的亲笔回信(2)

在毛主席持续不断的关心下,吴启瑞这位勇敢且操劳的母亲,一个人艰辛抚养着8个孩子。在当年十分艰苦的条件下,8个孩子有7个接受了高等教育,大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对于这样的硕果,得益于吴启瑞的艰辛付出,更得益于毛主席的亲切关怀。

据吴启瑞最小的儿子、江苏省名中医王心支教授回忆,晚年的吴启瑞跟孩子们讲得最多的故事就是毛主席对他们一家人的关心,老人家总是不厌其烦地教诲他们,没有毛主席的关心,就没有他们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1976年,当听闻毛主席病逝的噩耗后,吴启瑞老人悲痛欲绝,她没有号啕哭泣,但眼泪顺着脸庞无声地流了下来,很长时间没有说话……

1980年,吴启瑞因病久治不愈,离开了这个世界。

直至临终,早已糊涂的老人还念叨着:感谢毛主席……

毛主席22岁数学考试不合格,老师苦心辅导,35年后主席如何报答?

毛主席给吴启瑞的亲笔回信(3)

写完此文,作者感慨万分。

众所周知,毛主席拥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在他老人家众多人格魅力特征中,在我看来,最难能可贵的有两个:一是牢记初心,不忘本;二是不摆架子,平易近人。

年轻时的毛主席广交朋友,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伟大领袖,不少亲戚师长、故交旧友纷纷来信,或致以问候,或叙述旧情,或有所企求。

尽管日理万机,政务繁忙,但毛主席没有忘本,没有忘记家乡的亲戚、四海的朋友,对于这些来信,毛主席大多亲笔一一回复,平易近人,充满感情,没有丝毫的架子。

吴启瑞,这位坚强的单身母亲,一人抚养8个孩子,8个孩子尽皆成才的故事令我们感动,而毛主席对她和孩子们的关心,更令我们肃然起敬。

如果你很难理解为什么直至如今,中国人民还对毛主席饱含深情,还对毛主席无限思念,那么从这个故事中,你一定可以找到答案,听到群众的心声——因为这件事只是毛主席对众多人民群众温暖关心的一个缩影……

毛主席22岁数学考试不合格,老师苦心辅导,35年后主席如何报答?

吴家人展示毛主席的回信

参考资料:扬子晚报、江苏省档案局、无锡市档案局《毛泽东曾两次回信并接济无锡一8个孩子的单身妈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