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学题材。在古代,妇女地位低下,男子为名利和仕途所牵绊,不得不长期的身处异乡,这样便导致了女子经常独守空房,忍受无尽的寂寞与孤独。

宋代词人秦观曾写过一首《南歌子.香墨弯弯画》,描写的便是女子独守空房的场景,其词曰: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词的上阕,描写了女子化妆时的场景。香墨,指的是古代女子画眉用的螺黛,燕脂,也就是搽脸用的胭脂。
女子用螺黛勾画出弯弯的眉毛,将胭脂均匀地涂在脸上。“弯弯”、“淡淡”两组叠字,更加形象地诠释了女子的美丽动人。
女主人公穿着揉蓝色的衫子,下身则是杏黄色的长裙,颜色是那么艳丽明朗。她倚靠在栏杆旁,默默地用檀色的颜料点唇。
此时的女子,浓黑的眉,红色的唇,蓝色上衣,杏黄长裙,如画一般,仿佛是一位重彩工笔的仕女图,默默地凝视着天空和远方。
古人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女子浓妆盛服,究竟为何?肯定不是给自己看,而是想凝妆打扮给心上人看,但,心上人却不在身边,此情此景,真是令人感伤。
情郎,如流水一般,不见踪影,而自己半掩着房门,期待心上人能早日归来。如果说”流水“二字象征着离人的薄情,“花飞”则象征着女子无尽的愁绪和即将逝去的青春。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一句,写得极美极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看似不着边际,却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便是古人眼中的留白吧。
思念成疾的女子如乱山一般,却始终无法寻觅到如云朵漂浮不定的心上人,一个“乱”字,形象地描绘出此时女子寂寥却又无可奈何的心境,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就这样,女子一直等到了黄昏,最后一抹夕阳渐渐消失,而月亮渐渐挂在了天边,月亮,如女子的眉一般细长,真是月不圆,人也难团圆啊。
女子就这样在无奈中,结束了一天的等待与期盼。这样的日子,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全部,不知道还要过多少天这样的日子,有多少青春能这样消耗?
词的上阕色彩鲜明,下阕惆怅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也完美地衬托了女子内心的情感,可谓闺怨词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