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湾区精彩。
——广州——

当她决定不再取悦——李晓倩作品展
时间:3月26日-6月6日
地点:广州LOWLOWLAND地下空间
本次展览将展出李晓倩2013年至今近十年的画作,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女性艺术家创作脉络和心境变化——从描绘具象化的美到挖掘内心关于自我的思考。这些作品是一个女性,对自我存在最深层的剖析。在这个阶段,她不再害怕面对那些黑暗、隐秘的角落,而是决定去直面、去接纳,之后再是超越。展览特别设置了「拼贴诗互动空间」,让每位观众都能得以表达。如果“当她决定不再取悦”这首诗由你来写,你会写出怎样的篇章?
真实却未曾发生——英国插画师Lucy Kirk个展
时间:4月10日-7月10日
地点:ART23当代艺术馆
Lucy Kirk是英国布里斯托尔的自由插画家和陶艺家。她的插画风格是以明亮的配色、和极具生活化的场景为主,作品俏皮而清新,带有一种前卫的幽默感,趣味地展示了丰富的日常生活。“我喜欢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如果你有有趣的风格、漂亮的发型或糟糕的纹身,那么你就是我的完美模特。”
——佛山——
无处安放的——李景湖个展
时间:4月7日-7月15日
地点:佛山巽美术馆
本次展览的作品大部分为李景湖新作,以他惯常使用的诗意方法探讨时代背景下人们“无处安放”的心理状态,新作大部分取材于顺德当地,以一种在地(Site-specific)的创作方式构造具体的创作语境。李景湖将“工厂”视作一个创作主题或观察对象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必然,因为他的个人生活史,甚至时代下每一个个体的生活史,都无法脱离这一背景。就像已经接受了推石头命运的西西弗,工厂在他的作品中不再是一个被观察的客体,而更像是注定无法逃脱的宿命。在本次展览中,工厂亦是以这样一个角色存在着,即不再是一个观察对象,而是引发某种情绪的时代氛围。在这次展览的创作过程中,他也探访了数家顺德的工厂,这让他更加确认了对工厂的认知。
——深圳——
尘外千年——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文物展
时间:4月7日-6月5日
地点:深圳南山博物馆
1969年定州,5月,发现了瘗封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的静志寺塔基地宫;同年12月,又发现了北宋至道元年(995年)的净众院塔基地宫。这两座地宫总计完整出土800余件文物珍宝,其中包括佛骨舍利、宋代壁画和极品定瓷,是研究大陆佛教史和宋代考古的重大发现。从北宋初年被封藏,到20世纪60年代被重新发现,两个古老的塔基地宫已在俗世之外度过了千年的光阴。它们见证过浮图林立、香火鼎盛的时代,也在战乱与数次废佛活动中历尽风雨;精巧富丽的佛物,也承载着众生安乐、一切有情的朴素愿望。如今静志寺、净众院塔已无存,而文物仍在静静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本次“尘外千年——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文物展”分为“舍利庄严”“佛教造像”“香具法器”“供养品”四个单元,让观众一览定州现存佛教遗存的风貌。
象外之象——张洪驯艺术作品展
时间:4月8日-4月24日
地点:深圳美术馆
张洪驯,黑龙江版画第三次创作高峰的重要代表画家,曾获得全国版画展金奖和鲁迅版画奖等专业奖项。行至中年,他又将视野拓展至水墨领域。从版画到水墨,他完成了艺术媒介的跨越,构建了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体系,实现了个人观念的自由表达。此次这个有近百幅作品的展览,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张洪驯不同时期的创作与收获,既有版画时期的代表作品,又涵盖水墨时期意象与抽象“灵色”系列的探索性作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驾驭不同艺术媒介的艺术造诣,也能看到他关注着中国传统和西方文化,积极回应着当代艺术对于人与自然、生命与命运的关切。
付毅兵×李振中×衣国庆:渴望生活
时间:4月9日-5月9日
地点:边渡空间
展览呈现付毅兵、李振中、衣国庆3位艺术家的作品。付毅兵、李振中、衣国庆在十多年来,喜欢到户外写生,渴望大自然田园生活,甚至住进了大自然。他们对室外写生实践及对呈现当下现实生活怀有极高热情,他们走到室外,支上画架,进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写生创作。
彭立彪:对抗与消解——一个人的空间象征学
时间:4月11日-5月15日
地点:深圳木星美术馆
对于艺术家彭立彪而言,江西古镇的老家和年轻的城市深圳构成了他生活空间的两极,在过去和未来间、在传统和现代间不断互相对抗着、消解着。彭立彪选择了木头作为雕塑创作的材料,一方面借用了中国古建筑中的木雕构件,用“局部性” 暗示着整个缺失的建筑空间,指涉着在激进的现代化下断裂的传统。另一方面,他巧妙地将代表着西方物质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波普艺术融入其中。新和旧、中和外、传统民俗和当代流行共聚一堂,在同一个造型下冲突着、消解着,在双重意义系统的动态张力下,创造出艺术家个人独特的空间象征学。
从前慢
时间:4月16日-5月29日
地点:深圳市南山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万一空间即将呈献展览“从前慢”,精选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的名人手札,有如梁启超,徐悲鸿,陈寅恪,张大千,赵无极,王世襄,启功,吴昌硕,陆小曼,蒋碧薇与张道藩等三十余位历史文艺界重要人物的私人往来书信,并从爱情友情、文人交游等种种角度进行梳理,使得我们能通过私人对话感受时人的性情襟度、缱绻情意、时代风流,管窥人们的共同情感,见微知著却历久弥新。
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