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话题】让汉字审美回归正确取向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领域不规范使用汉字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对出版物、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等汉字使用情况开展全面自查清理,矛头直指近年来兴起的“丑书”“怪书”类信息化字体产品——

让汉字审美回归正确取向

“江湖字”莫名盛行

宝鸡北首岭遗址刻画符号,是中国最早的汉字书法原始形态实物记载;古老的甲骨文在宝鸡周原遗址上熠熠生辉,是中国书法的瑰丽萌芽;出土于宝鸡的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被称为书法史上的“四大国宝”……这些都诠释了宝鸡无愧是中国汉字书法的源流之地。所以,我们更加敬仰汉字!

【话题】让汉字审美回归正确取向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然而,近年来,不知从何时起,汉字书写领域出现一些“丑书”“怪书”。一些个人为了吸引眼球,标新立异,在公开场合,忽视汉字的书写规范、书写技法和文化内涵、审美特征,故意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的夸张变形。

我市书法爱好者谭永明说,之前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就看到有一名老者,一身黑衣黑裤,头顶黑色礼帽,留着花白胡子,拿着注射器在纸上一顿“乱滋”,一张书法就出现了。而上网查询后得知,这名老者居然是某书协的会员,这让学了几年书法的谭永明摸不着头脑,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样的“书法”也可以在网络上盛行,甚至还有一大批吹捧者。

无独有偶,有的是拿着拖把在纸上胡涂乱抹,有的是把毛笔插在鼻孔中写字。幽默的网友也评论了:“这是我见到最有味道的书法。”与其说他们是在写字,不如说是在作秀。而就是这些不能被称为书法的“丑书”,竟然逐渐地渗入了中书协,有一些中书协的成员也开始创作“丑书”“怪书”。

与此同时,“丑书”“怪书”之风也侵袭到信息化字库字体产品领域。一些字库字体的研发者为求新求奇,打破汉字的原有间架结构,把汉字的某部分压缩或扩张,甚至增减笔画,各种被人称为“江湖体”的字体纷纷出现。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丑书”“怪书”,甚至出现在街头广告牌、商品外包装、游戏网页、图书封面、影视片头……

家住宝鸡高新区的仝凯是一位设计工作者,他说,这几年字库里出现了好多怪异的字体,还有一些设计者,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了这些元素。这样的作品虽能一时吸引人们的目光,但对青少年的危害却不可小觑。

汉字之美在于横平竖直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犹如决堤的河水,泥沙俱下,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展示自己书写的方式和内容。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江湖字”通过自媒体、短视频等渠道进入网络及字库,不少受众受某些媒体的影响,认为这样的书法字体就是正规的或者是流行,以致网络、影视、广告在书法作品的使用上没有章法,大量违背书法审美规律的作品充斥网络、荧屏,让人们误以为那些就是标准书法,就是标准的汉字美。

由于这些网络字库里的“江湖字”无须成本,取用方便,以致广告业、影视业及各类媒体大量使用,这又反过来加大了这类“江湖字”的传播力度。这些“江湖体”书法一旦贴上“现代、时尚、另类、吸睛”的标记,其传播和影响,对普通民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以致有学生把这类“江湖字”当成了学习范本。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几年传统文化也借着短视频热潮回归到大众视野,作为“国风”潮流中经典的存在,汉字,以文抒情,以字达意,也不断被人们所关注。

冬奥会会徽的设计以草书写意的汉字“冬”为主体,会徽的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寓意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的曲线代表的是绵延起伏的万里长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楠教授,在古文字学与甲骨文书法原理的指导下,设计了一套甲骨文字体,该字库避免了甲骨文晦涩难懂的传播局限,通过活灵活现的创造,让这一份古老的文字再一次跃然纸上。在字库上新后就受到不少人的好评。

还有这两年的综艺节目《神奇的汉字》,通过轻松的汉字游戏和详细生动的汉字讲解,让不少年轻人更加了解凝聚着中国文化精魂的一笔一画。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不断演变,甲金篆隶楷草行,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魅力。每一个汉字有自己独特的趣味和意义,一个汉字的演变史背后,反映了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和视觉美学。然而不论怎么变化,汉字始终是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排列组合。

汉字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杨泽生曾发表观点认为:“中国的文字自信其实就是汉字自信。汉字有许多足以自信的特质,包括汉字是与时俱进的文字、是包容性和开放性文字、是高颜值文字、是有高度规范的文字。汉字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载体,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财富,提高汉字修养,增强汉字自信,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这几年,大家在对“丑书”“江湖字”等乱象持续批判的同时,相关单位也在为书法艺术正本清源,在为提高书法美育水平不断发力。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先后举办了“麟游九成宫杯”全国书法大赛、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等全国性书法展览,举办个展和研讨交流活动百余次,并被首批命名为陕西省首批书法城之一。

在全国范围内,还有不少青少年书法比赛,倡导“传承书法经典,拒绝丑书怪书”,从娃娃抓起,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书法的文化价值,读懂书法背后的中华文明积淀。

宝鸡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梁正齐说道:“中国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受汉字书写规范的制约,以继承传统为主,而后有所创新。众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都在为此而奋进。”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是宣传和规范使用汉字主阵地。工作生活中目之所见、眼之所及,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汉字的认知和审美。《通知》明确对图书、报纸、音像制品、网络出版物、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等各类文字载体进行清查,要求行政部门引导有关单位及时清理替换粗制滥造、拙劣夸张、观感不佳的字体,正是为了把好关口,让印刷在千万册书籍上、展示在亿万人民屏幕上的文字规范美观,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汉字文化氛围。

规范汉字使用,并不等于拒绝个性化的汉字书写。《通知》里也写到,要求引导字库生产企业创作更多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规范美观的字库字体产品,为当下拓展汉字字体边界创造空间。在文字书法发展日趋成熟、历代名家诸体兼备的背景下,一些人力求突围,再创新高的努力无可厚非。但是创新不等于恶搞,突围不等于割裂,守正方能创新!

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 于虹

编辑:王秀芳

终审:韩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