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网络,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充斥着崇洋媚外的言论。

1.谷爱凌很优秀,因为她爸是美国人。
那苏翊鸣呢?“纯国产”,一样很优秀。
2.中国男足不行,因为中国人的基因不行。
那中国女足算什么?
那同属东亚的日韩呢?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杯的常客?
3.短跑是黑人的天下。
那31岁100米跑出9秒83的苏炳添呢?
4.美国男人自由开放,法国男人浪漫,英国男人绅士,韩国男人时尚……
中国男人吃苦耐劳,顾家……确实没啥情趣。
5.每个女人都有一个“白纱”梦。
中国办丧事,披麻戴孝,倒是一身白。
现在流行的“洋气”的结婚仪式,其实最早是一家台湾婚庆公司搞出来的。
6.上海——东方巴黎;温州人——中国的犹太人……
沾到外国一点边,都很有“面子”?
7.小区名字:维多利亚花园,洛杉矶城小区,凯撒豪庭小区……
街道:英伦大道,伦敦街,温莎大道……
广场:曼哈顿广场,罗马广场……
8.进口货:高端大气上档次,卖得贵,物有所值。
国货:低质、廉价。
9.某某某获得:诺贝尔奖,红点设计奖,吉尼斯世界纪录……立马让人觉得光宗耀祖,身价百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理论,九成已经被现实证明是错的,更解释不了中国的发展。
诺贝尔和平奖,获奖最多的是美国总统,也是发动战争最多的一群人。
红点奖专门设立“普通红点奖”,只要作品不是太烂,花钱就能搞定,三成名额被中国企业买走。
吉尼斯世界纪录,在中国是一家只有24名员工,注册资本只有17万美元,外国法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外国人设立莫名其妙的标准,然后就有一群中国人拿香跟拜,为什么?
10.外国奢侈品,是私人定制。中国的就是手工作坊做出来的。
11.华为贵,用爱国圈钱。
那苹果贵呢?系统值这个价?
…………
一
崇洋媚外者,通常都是“双标狗”。
他们怀疑天,怀疑地,甚至怀疑自己的基因,反正外国的就是比中国的好。
拿国货来说,他们拿拼夕夕9.9元包邮的东西,和国外几百几千的东西比。国货即便性价比再高,也经不起这么比较吧?
你要跟TA说,你买50万国产车,肯定比50万买的进口车更物有所值。TA会说,买50万的国产车,脑子有病吧?
中国有最完整的产业链,注定国货“物廉价美”,比进口货性价比高。国货并不代表便宜货,更不代表低劣产品。
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普通消费者只要保持理性,不盲目追求高溢价的国际大牌,国产同类产品不会让人失望。
至于少数我们暂时无法做好的领域,比如EUV光刻机,高端芯片,高端机床等,那只能买,花多少钱都要买。当然,这就不是普通消费者考虑的问题了。
二
正是因为国内有一大批崇洋媚外的人,所以不少企业就专门把自己包装成外国货。比如取名字叫“元X森林”“名X优品”之类的。
而有些人更聪明,不卖实物,直接搞培训,然后颁发国际认证的证书。
更有甚者,连培训都省了,直接收钱卖证书。之前有看到一个诈骗案例,只要交几百块钱,就发一个“国际认证”的家政证书。后来一查才发现,国外根本不存在这家机构,是诈骗团伙“自创”的。可即便如此,却能骗到很多人。
三
欧美人手握国际话语权,习惯于给别人制定标准。
BBC、CNN世界主流舆论,让国人看清楚他们虚伪和“双标”的真面目。和他们不同的声音却很难发生,看看现在的俄罗斯;我们的处境也很艰难。
我们现实中已经被“渗透”成筛子,绝大多数国人就信外国人那一套。
最近港媒就法官是否戴假发吵得沸沸扬扬,那是英国殖民者的“余毒”,去掉本来合情合理,但却遇到很大的阻力。内地又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不是在法院罢了。
中国的教育系统基本是全盘西化,比如大学生毕业穿的毕业服,就是照搬外国的。
教堂神职人员出于御寒需求,做出了大长披肩的服饰;早期欧洲学校多在教堂,教师也不是神职人员,就这样这套服饰一步一步演化,最后成了大学生的毕业服。这就是一种“文化入侵”,因为我们没多少学生信奉基督教,但却不知不觉“继承”了他们的传统。
古代中国有私塾,有传统服饰,那为什么就不能让毕业生穿上我们自己的传统服饰呢?是没人想过,还是没人愿意做,还是不能做?可能是因为主管教育的那群人也是“西式教育”的产物吧!
四
我对印度没啥好感,但就佩服他们的“迷之自信”。中国人“中庸”“内敛”,这本来是我们“谦虚”的文化,现在反倒令不少人“自卑”。
印度人看到孟买的高楼林立,他们会认为印度就是“世界第一”,即便富人区旁边就是大片的贫民窟。而中国人哪怕一线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也不敢说自己很厉害,因为城市中有那么几块低矮房子的“城中村”,即便房主都是资产千万。
不少中国女人会被没车没房没彩礼的外国男人“拐跑”,而中国男人明知道“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道理,却怎么也学不“坏”,不懂花心思哄女人,反而觉得只要自己认真工作赚钱,就会有女人看上自己,这样来得更实在。老实人,接盘侠的命。
五
按PPP计算,中国世界第一;按世界贸易量算,中国世界第一;按工业产值算,中国世界第一。中国应该越来越有底气,按照中国的方式来制定标准。
中国电网、中国空间站、华为5G、比亚迪汽车等,都是很好的榜样。
一直以来,很多中国学生都非常痛恨学英语,也是时候让外国学生逐渐体会中文的“魅力”了。
六
5000年的文化,早已渗透我们到骨髓,告诉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会盛气凌人。
但处在地球这个“丛林”中,要做到不卑不亢,靠自我克制,自我修养是不够的。很多时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要先靠“拳头”打造出新的秩序:把他们打服,再传播中华文化,教化万民。
到时“四夷宾服,万邦来朝”,重现我泱泱中华之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