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崇洋媚外者,通常都是“雙标狗”

作者:廢材大叔扯淡

無論是網絡,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充斥着崇洋媚外的言論。

崇洋媚外者,通常都是“雙标狗”

1.谷愛淩很優秀,因為她爸是美國人。

那蘇翊鳴呢?“純國産”,一樣很優秀。

2.中國男足不行,因為中國人的基因不行。

那中國女足算什麼?

那同屬東亞的日韓呢?他們為什麼能成為世界杯的常客?

3.短跑是黑人的天下。

那31歲100米跑出9秒83的蘇炳添呢?

4.美國男人自由開放,法國男人浪漫,英國男人紳士,南韓男人時尚……

中國男人吃苦耐勞,顧家……确實沒啥情趣。

5.每個女人都有一個“白紗”夢。

中國辦喪事,披麻戴孝,倒是一身白。

現在流行的“洋氣”的結婚儀式,其實最早是一家台灣婚慶公司搞出來的。

6.上海——東方巴黎;溫州人——中國的猶太人……

沾到外國一點邊,都很有“面子”?

7.小區名字:維多利亞花園,洛杉矶城小區,凱撒豪庭小區……

街道:英倫大道,倫敦街,溫莎大道……

廣場:曼哈頓廣場,羅馬廣場……

8.進口貨:高端大氣上檔次,賣得貴,物有所值。

國貨:低質、廉價。

9.某某某獲得:諾貝爾獎,紅點設計獎,吉尼斯世界紀錄……立馬讓人覺得光宗耀祖,身價百倍。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理論,九成已經被現實證明是錯的,更解釋不了中國的發展。

諾貝爾和平獎,獲獎最多的是美國總統,也是發動戰争最多的一群人。

紅點獎專門設立“普通紅點獎”,隻要作品不是太爛,花錢就能搞定,三成名額被中國企業買走。

吉尼斯世界紀錄,在中國是一家隻有24名員工,注冊資本隻有17萬美元,外國法人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

外國人設立莫名其妙的标準,然後就有一群中國人拿香跟拜,為什麼?

10.外國奢侈品,是私人定制。中國的就是手工作坊做出來的。

11.華為貴,用愛國圈錢。

那蘋果貴呢?系統值這個價?

…………

崇洋媚外者,通常都是“雙标狗”

崇洋媚外者,通常都是“雙标狗”。

他們懷疑天,懷疑地,甚至懷疑自己的基因,反正外國的就是比中國的好。

拿國貨來說,他們拿拼夕夕9.9元包郵的東西,和國外幾百幾千的東西比。國貨即便成本效益再高,也經不起這麼比較吧?

你要跟TA說,你買50萬國産車,肯定比50萬買的進口車更物有所值。TA會說,買50萬的國産車,腦子有病吧?

中國有最完整的産業鍊,注定國貨“物廉價美”,比進口貨成本效益高。國貨并不代表便宜貨,更不代表低劣産品。

同等價格比品質,同等品質比價格。普通消費者隻要保持理性,不盲目追求高溢價的國際大牌,國産同類産品不會讓人失望。

至于少數我們暫時無法做好的領域,比如EUV光刻機,高端晶片,高端機床等,那隻能買,花多少錢都要買。當然,這就不是普通消費者考慮的問題了。

崇洋媚外者,通常都是“雙标狗”

正是因為國内有一大批崇洋媚外的人,是以不少企業就專門把自己包裝成外國貨。比如取名字叫“元X森林”“名X優品”之類的。

而有些人更聰明,不賣實物,直接搞教育訓練,然後頒發國際認證的證書。

更有甚者,連教育訓練都省了,直接收錢賣證書。之前有看到一個詐騙案例,隻要交幾百塊錢,就發一個“國際認證”的家政證書。後來一查才發現,國外根本不存在這家​機構,是詐騙團夥“自創”的。可即便如此,卻能騙到很多人。

歐美人手握國際話語權,習慣于給别人制定标準。

BBC、CNN世界主流輿論,讓國人看清楚他們虛僞和“雙标”的真面目。和他們不同的聲音卻很難發生,看看現在的俄羅斯;我們的處境也很艱難。

我們現實中已經被“滲透”成篩子,絕大多數國人就信外國人那一套。

最近港媒就法官是否戴假發吵得沸沸揚揚,那是英國殖民者的“餘毒”,去掉本來合情合理,但卻遇到很大的阻力。内地又何嘗不是如此,隻不過不是在法院罷了。

中國的教育系統基本是全盤西化,比如大學生畢業穿的畢業服,就是照搬外國的。

崇洋媚外者,通常都是“雙标狗”

教堂神職人員出于禦寒需求,做出了大長披肩的服飾;早期歐洲學校多在教堂,教師也不是神職人員,就這樣這套服飾一步一步演化,最後成了大學生的畢業服。這就是一種“文化入侵”,因為我們沒多少學生信奉基督教,但卻不知不覺“繼承”了他們的傳統。

古代中國有私塾,有傳統服飾,那為什麼就不能讓畢業生穿上我們自己的傳統服飾呢?是沒人想過,還是沒人願意做,還是不能做?可能是因為主管教育的那群人也是“西式教育”的産物吧!

我對印度沒啥好感,但就佩服他們的“迷之自信”。中國人“中庸”“内斂”,這本來是我們“謙虛”的文化,現在反倒令不少人“自卑”。

印度人看到孟買的高樓林立,他們會認為印度就是“世界第一”,即便富人區旁邊就是大片的貧民窟。而中國人哪怕一線城市高樓大廈鱗次栉比,也不敢說自己很厲害,因為城市中有那麼幾塊低矮房子的“城中村”,即便房主都是資産千萬。

不少中國女人會被沒車沒房沒彩禮的外國男人“拐跑”,而中國男人明知道“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道理,卻怎麼也學不“壞”,不懂花心思哄女人,反而覺得隻要自己認真工作賺錢,就會有女人看上自己,這樣來得更實在。老實人,接盤俠的命。

崇洋媚外者,通常都是“雙标狗”

按PPP計算,中國世界第一;按世界貿易量算,中國世界第一;按工業産值算,中國世界第一。中國應該越來越有底氣,按照中國的方式來制定标準。

中國電網、中國空間站、華為5G、比亞迪汽車等,都是很好的榜樣。

一直以來,很多中國學生都非常痛恨學英語,也是時候讓外國學生逐漸體會中文的“魅力”了。

5000年的文化,早已滲透我們到骨髓,告訴我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不會盛氣淩人。

但處在地球這個“叢林”中,要做到不卑不亢,靠自我克制,自我修養是不夠的。很多時候都是不得已而為之,要先靠“拳頭”打造出新的秩序:把他們打服,再傳播中華文化,教化萬民。

到時“四夷賓服,萬邦來朝”,重制我泱泱中華之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