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玉音粉墨谱春秋”,京剧名家张军强从艺50周年演唱会举行

4月16日下午,重庆京剧院主办的“玉音粉墨谱春秋”奚派传人张军强先生从艺50周年演唱会在重庆巴渝剧院举行。演出中,60岁的张军强以其精湛的技艺、倾情的表演,展现名家风范和奚派京剧艺术的不凡魅力,当天的舞台也是名家荟萃,不时赢得满堂喝彩,让现场的戏迷大呼过瘾。

“玉音粉墨谱春秋”,京剧名家张军强从艺50周年演唱会举行

▲张军强在表演中

重庆京剧院原院长张军强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也是当下京剧舞台上奚派第三代传人中的佼佼者。

上游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演唱会通过“启蒙初始”“赤红润色”“委婉雅致”“梨园一家”四个篇章,回顾了张军强50年追梦历程成长为“洞箫雅韵之美”的京剧奚派当代优秀传承者的精彩艺术人生。

“还记得第一次压腿,第一次走圆场……”随着灯光的亮起,张军强缓缓回忆起自己9岁最初走上京剧之路时的情景,13位优秀小演员上台进行了京剧基础功展示,描绘出张军强幼年学戏的懵懂与执着。

“玉音粉墨谱春秋”,京剧名家张军强从艺50周年演唱会举行

▲《八仙过海》

在“赤红润色”篇章,张军强的徒弟、济南市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马良特意从山东赶来,表演了老师当年的经典剧目《秦琼观阵》选段,随后张军强的学生们以及重庆京剧院的青年演员们先后登台表演了《八仙过海》《空城计》《甘露寺》《龙凤呈祥》等选段。

60岁的张军强也一人分饰多角,为戏迷带来了自己的经典剧目《珠帘寨》《击鼓骂曹》《二堂舍子》等选段,展现了奚派委婉细腻、清新雅致的艺术表演风格,尤其是具有奚派“脑后音”响堂的唱腔,让现场观众听后有余音绕梁之感。

“玉音粉墨谱春秋”,京剧名家张军强从艺50周年演唱会举行

▲张军强在表演中

当天的演出,“三度梅”获得者沈铁梅,文华奖得主程联群,梅花奖得主刘露、周利等戏曲名家也纷纷登台表演,让戏迷们大呼过瘾。

张军强9岁考入保定戏校,毕业后先后进入保定市京剧团、河北省京剧院、青岛京剧团、江苏京剧院。1993年,张军强拜奚派传人欧阳中石先生和张荣培先生为师,成为奚派第三代传人。

“玉音粉墨谱春秋”,京剧名家张军强从艺50周年演唱会举行

▲张军强在表演中

2006年7月1日,张军强借调到重庆市京剧团,在新编历史京剧《大足》中担任领衔主演,成功塑造了一生劝善、执着刻石造像的赵智凤形象,并以此剧获得第二十三届梅花奖,成为重庆市首位“男梅花”得主。次年,张军强作为人才引进,正式加入重庆市京剧团,开启了在重庆的艺术生涯。

“玉音粉墨谱春秋”,京剧名家张军强从艺50周年演唱会举行

▲张军强与程联群表演《坐宫》

张军强继承发扬了奚派委婉细腻、清新雅致的艺术表演风格,从艺50年,先后呈现了多部优秀代表作品:如传统京剧《白帝城》《杨家将》《四郎探母》,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以及新编历史京剧《大梦长歌》《大舜》《天路彩虹》等。

回望自己50年艺术生涯,张军强说:“艺术是干到老,学到老,这是永无止境的。”

在重庆这十多年,每天下午张军强不管有多忙,他都会练功、吊嗓,不停地琢磨钻研戏剧,一有时间就反复看自己表演过的剧目,找不足、力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追求艺术的心来对待京剧。

“未来我也不会离开京剧,无论是培养青年一代京剧演员,还是培养京剧观众,我都要不断地去学习、挖掘、整理,让京剧艺术薪火相传。”张军强说。

上游新闻记者 汤皓 摄影 张锦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