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楼梦》|从谦恭守礼到放诞无礼,林黛玉变成了比凤辣子更放肆的人

读红楼,品细节,越品越有味道。

林黛玉未进贾府之前,“常听得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个不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排场大,二是规矩多。所以,小小年纪的林黛玉踏进贾府,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准备以她的聪慧,在观察中学会贾府的规矩,以免“被人耻笑了她去”。比如用餐时,“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的改过来”。

贾府人多,主子多,下人更多,而且分工明确,一丝不乱。比如黛玉进贾府时,下人一拔又一拔,像接力一样,把黛玉从码头接进了贾府的内室。

通常来说,人多则嘴杂,会很喧闹,但贾府却能做到“连一声咳嗽不闻”,一片“寂然”,说明贾府规矩极严且每个人都谨守规矩。

然而,就在这样“寂然”的环境里,王熙凤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说笑声音极大。当时黛玉的感受是“纳罕”,觉得不可思议,“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放诞无礼”是此时黛玉对这种行为的评价。

这个细节很重要,也非常有意思。因为,不久之后,黛玉自己也成了“放诞无礼”的人,而且比拥有“凤辣子”绰号的王熙凤更加放肆。

贾府重规矩,王熙凤是唯一明目张胆无视规矩的人。

我曾在《王熙凤的人生悲剧,是从她不守规矩开始的》剖析过王熙凤诸多不守规矩的行为。在贾府这个极重规矩的大家族里,王熙凤是个异类。如果一定要说红楼中有反封建的代表,王熙凤当算第一,她在某些行为上坚决反对当时社会的一些制度,比如反对男尊女卑,比如反对男人纳妾等。只不过,她所用的方式太过极端,而且不惜伤害无话语权的弱者。

《红楼梦》|从谦恭守礼到放诞无礼,林黛玉变成了比凤辣子更放肆的人

所以,她并非代表某个群体反封建,而是维护她个人的利益,这就是她必然走向悲剧的原因:她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不过,她在这些原则性的问题上不守规矩,都是暗地里进行的。相比之下,她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守规矩,都是明目张胆的,而且得到了贾母的默许。

所以,我们看到,当王熙凤在一片寂静中大声说笑着出场,黛玉认为其“放诞无礼”时,贾母不但没有指责,反而笑着向黛玉介绍“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她‘凤辣子’就是。”

这也是一个容易被读者忽略的细节,王熙凤是“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这话由贾母说出来,既是对王熙凤的盖章定论,也说明王熙凤认可这样的评价。也就是说,王熙凤不像黛玉这类读书人,清高重虚名,她有一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坦荡,我就是“泼皮破落户儿”。所以,她在日常生活中,从来不会隐藏她的泼辣,不但大声说笑,而且对看不惯的人想骂就骂,想打就打,非常的真性情。

可以说,王熙凤是贾府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所有人都谨守规矩保持安静的环境下,唯有她的说笑声响彻两府。

这也是贾母默许她不守规矩的原因。贾母是个很矛盾的人,一方面,作为最高权威,她必须要求大家守规矩,不能毁了“诗礼传家”的家风;另一方面,晚年的她特别爱热闹,如果大家都被规矩束缚着不敢说笑,她要的热闹从哪儿来呢?

于是,贾母默许王熙凤成为特例。王熙凤是个特别聪明的人,当然知道贾母的心思,于是她先把贾母哄高兴了,把说笑的劲头用在贾母身上,转身把泼辣的狠劲用在比她地位更低的人身上。

《红楼梦》|从谦恭守礼到放诞无礼,林黛玉变成了比凤辣子更放肆的人

有了贾母的默许,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只有不知内情的黛玉觉得“纳罕”:“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这个“纳罕”,是无法理解的意思。在贾府这个极重规矩的环境里,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存在?

黛玉自己也想不到,日后,她也会成为“放诞无礼”的人,而且比王熙凤这个“泼皮破落户儿”更加放肆。

从谦恭守礼到放诞无礼,在贾母的默许下,林黛玉比王熙凤更加放肆。

初进贾府的黛玉,可谓把谦恭守礼做到了极致,一点不像个未成年人。

能做到这么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林家的教养本来就不错,二是林黛玉本身是个“心较比干多一窍”的人,特别聪明,既会察言观色,又学得很快。

作为书香世家出身,又五岁就开始读《四书》的人,黛玉在读书方面有着充分的自信。但她却很谦逊,当贾母问她“念何书”时,她老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注意,《四书》是成年人的课本,黛玉却五岁就开始读,这已经是非常高的起点了,然而她在回答里加了一个“只”字,意思是读得少。换作张狂一点的人,也许就开始历数自己读过的书了。

本来已经很谦逊了,没想到当黛玉反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的回答却是“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聪明的黛玉立刻意识到自己说读《四书》已经很高调了。所以,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她便改了口:“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其谦恭之态让人心疼。

《红楼梦》|从谦恭守礼到放诞无礼,林黛玉变成了比凤辣子更放肆的人

此种言行,和王熙凤的“放诞无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黛玉才会对王熙凤的行为“纳罕”。

然而,再出场的黛玉,就变成了王熙凤的同类,也“放诞无礼”起来,作者用两件事来进行说明:一是宫花事件,二是狂怼李嬷嬷。

宫花事件发生在宝玉房里,狂怼李嬷嬷则是在薛家居住的梨香院,都不是黛玉的主场。

《红楼梦》|从谦恭守礼到放诞无礼,林黛玉变成了比凤辣子更放肆的人

如果黛玉还保持着刚进府时的谦恭有礼,在宫花事件中,她会对前来送宫花的周瑞家的欠身道谢,并礼貌地送走周瑞家的;在李嬷嬷劝阻宝玉喝酒时,她则会当旁观者,不去横加干涉。

这样做,才符合一个“礼”字,毕竟周瑞家的和李嬷嬷都是长辈级的人物,是贾府广受尊敬的老仆。就连一向“放诞无礼”的王熙凤,都从来不在这二位面前放肆。

如果说宫花事件与黛玉直接相关,她在表明自己的态度进而发泄情绪都可以理解,狂怼李嬷嬷就属于狗拿耗子管闲事了。

李嬷嬷劝阻宝玉喝酒,是她的本职工作,唯一能怼她的只有薛姨妈。因为留宝玉喝酒是薛姨妈的主意,李嬷嬷做人太过死板,不懂变通,此时劝阻宝玉喝酒,就是不能薛姨妈面子。所以,薛姨妈发了话:“老货,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

薛姨妈有分寸,一边把职责揽过来,一边安排李嬷嬷“也吃杯搪搪雪气”。

有薛妈妈出面,李嬷嬷再怎么闹,也闹不起来。但是,只因黛玉“半含酸”,看到了宝玉对宝钗表现出了亲密,想表现自己和宝玉更亲密,于是“放诞无礼”起来,不但学薛姨妈称李嬷嬷为“老货”,还挑唆宝玉与李嬷嬷作对,“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

《红楼梦》|从谦恭守礼到放诞无礼,林黛玉变成了比凤辣子更放肆的人

这种“放诞无礼”,可是比王熙凤更为放肆。王熙凤的大声说笑,没有伤害他人,黛玉却是挑拨宝玉与李嬷嬷的关系,严重伤害了李嬷嬷。

李嬷嬷是什么人?她是宝玉的奶娘,是把宝玉奶大的娘。无论是从辈分上还是从情感上,宝玉都该尊重李嬷嬷,黛玉更没有立场这么说李嬷嬷。

这样的黛玉,还是当初那个谦恭有礼的黛玉吗?一点影子都没有了,她成了王熙凤的加强版。

这是我读红楼时经常会有的感受:黛玉的言行,越来越像王熙凤,“放诞无礼至此”。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作者的讽刺:林黛玉和王熙凤,一个出身于书香世家,一个出身于轻文重武的权贵之家;一个饱读读书,一个没读过书,她们却成了同类,都有着“泼皮破落户儿”的劲头。

还是宝钗一语中的,犀利地指出,黛玉的“促狭嘴”,只不过是“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但其本质还是和凤丫头一样,“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总之就是以损人为乐。

很多读者说林黛玉有趣,这种有趣,其实就是和王熙凤一样,不受规矩约束,随意取笑。

《红楼梦》|从谦恭守礼到放诞无礼,林黛玉变成了比凤辣子更放肆的人

那么,是什么让这两个原本完全不同的人变成了同类?说到底,还是贾母给予的特权所致。

贾母默许了王熙凤可以在某些层面不守规矩,也默许了林黛玉可以在某些层面不守规矩。只不过,王熙凤毕竟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知道老祖宗的默许是有底线的,不会把不守规矩在明面上做到底。林黛玉则太过得意忘形,以为贾母的默许是无限度的,于是当着贾母的面做出了给宝玉喂酒的举动,逼得贾母当即“掰谎”避嫌。

《红楼梦》|从谦恭守礼到放诞无礼,林黛玉变成了比凤辣子更放肆的人

在程高续本中,贾母对黛玉表现得相当无情,这让很多读者无法接受。我倒觉得,贾母对黛玉的无情是合理的,因为她实在对黛玉太失望了。黛玉和凤姐都是聪明人,凤姐就懂得拿捏分寸,至少在明面上不会太出格。黛玉却失了分寸,生生把身为书香女子的自己活成了“放诞无礼”的“泼皮破落户儿”,这怎能不让贾母失望?

此时的黛玉,应该也会对自己“纳罕”:“我本谦恭守礼,何以这样放诞无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