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发展格局下的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陈清泰:迎接技术大变革,建设汽车强国

编者按:3月3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会上发布了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1)》,这是该报告连续第14年出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刘云峰出席发布会并讲话,会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金照主持。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北京经开区等方面的20余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就大陆汽车产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和新要求新战略进行了研讨和展望。本刊特别策划封面专题,刊发部分领导和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智能电动汽车正在颠覆功能汽车,它比智能手机颠覆功能手机的影响范围更大,对经济社会的改变更加深刻,造福社会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在这场汽车革命中,大陆汽车产业换道先行,取得了一些先发效应,为大陆由汽车大国转向汽车强国提供了机会,但机会窗口期不会太长。借助这次汽车技术大变革的机会,就大陆如何实现汽车强国,主要有三点思考。

一、把握好汽车革命的方向

这次汽车革命不是孤立进行的, 与它并行和衔接的是新能源革命和新一代移动通信, 是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而支撑这场汽车革命的是移动互联网、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因素与汽车变革交融互动, 为未来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丰富了它们的使用场景。因此,要把未来汽车放在一个更大的范畴内来考虑, 以更广阔的视野评估其发展前景、部署未来, 这样才能把稳方向。汽车仅电动化没有多大意义, 但电动化和绿色能源相衔接, 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未来的汽车是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强大载体, 是把绿色能源、智能电网、未来出行、新一代移动通信连接在一起的纽带,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拉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支柱型引领性产品。它有极强的能力广泛吸纳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电子电力、先进制造等方面的新发展、新势能, 是众多产业融合创新的大平台。它正在以强大的力量吸引和推动经济社会和诸多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电动化只是这场汽车革命的序幕。目前人们所担忧的充电难、续航里程短、不安全等问题正逐渐成为过去,而造福居民、深度改变经济社会的是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最终实现智能汽车、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的协同融合, 这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也是下一步竞争的焦点。需要强调的是,网联化、智能化都是汽车革命的方向,但如果没有绿色化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缺失。

二、高度重视汽车的“定义”和“属性”的变化

随着汽车革命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加入其中,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服务软件越来越丰富。与传统汽车相比,它的属性变了、定义变了;它的内核变了、边界也变了。它正在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以机械产品为基础的电子电力产品、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它是一个从A到B的移动机器,更是一个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产品的移动智能终端。

咨询公司麦肯锡曾经预判,未来汽车超过80%的变革来自电子电气架构和软件,机械部分只是软件的执行机构。在整车体系中,软件成本的占比将从现在的15%上升到60%。这个数据也许有些夸张,但是发展的趋势就是这样。

软件定义汽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汽车具备了“自我进化” 的能力, 使它由一个“买到手就开始落后”的“死物”,转化为一个可以不断进化的“新物种”。

驱动汽车功能进化的是数据,而保障数据采集处理和利用的是软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并不夸张。

就是说,同样的汽车、芯片和算力,但数据丰富了、软件迭代进步了,不仅可以不断给用户提供安全、暖心和愉悦的新服务、新体验,而且根据用户的偏好不同,汽车可以成为“千车千面”的个性化产品和系统。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 厂商和用户将由依次性的买卖关系转化为全生命周期的合作关系,形成“用户不断提供数据、厂商不断扩大服务”的良性循环。就是说,厂家的商业模式将由“制造”转变为“制造+ 服务”,且服务收益的占比会逐步增大。

近年来,大陆头部车企越来越意识到,如果从理念上仍以机械产品的概念去理解、定义未来的汽车,很难避免被淘汰的结局。数据是宝贵的生产要素,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行动。比如,长城汽车专门设立了“数字化中心”,推动集团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上汽集团成立了“零束”软件团队,聚焦系统软件的构架和基础软件平台的建设。

在大陆, 一些跨界的企业、投资者勇敢地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 形成了一股造车新势力。至今还没有看到第二个国家有这样强大的势头。这既是大陆的一大特点, 也是一大优势。重要的是新势力没有传统造车理念的禁锢和存量资产的拖累。这些跨界企业的进入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技术,开阔了人们的思想,加速了创新迭代的过程。特别是一些有互联网基因的造车新势力,一开始就把互联网思维以及网联化、智能化的概念融入产品定义和营销模式之中,使大陆较早地把握住了网联化、智能化的方向。经过一哄而起、大浪淘沙, 留下了若干有互联网基因的“根”,这是难能可贵的。进入网联化、智能化深度竞争阶段,这些企业很可能会显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三、高度重视汽车价值链、供应链重构的机会

从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汽车技术和产品的重要突破,都是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密切配合的结果。一般来说,整车企业在技术集成上功不可没, 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却大都出自零部件公司,比如汽油喷射、涡轮增压、防抱死刹车、安全气囊、子午线轮胎等。

在此之前,中国汽车产业对零部件的关注度和投入度都很不足,导致大陆汽车行业饱尝了零部件空心化的苦果。

汽车强国的底层应当是零部件强国,未来汽车对传统汽车的颠覆性,使传统零部件体系的50%以上面临重构。未来汽车这个“新物种”使汽车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畴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功率半导体, 到网联化、智能化所涉及的芯片、系统软件、计算平台、视频传输、激光雷达、控制器、执行器件, 再到车载控制系统、高清地图、互联网通信、云控平台、AI算法等软硬件都成了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三大特征。要赢得这场汽车革命, 必须超常规地重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这三条供应链的建设,目标是做到在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可控。与此同时,价值链也在迅速变化,软件将是未来汽车智能化的基础和竞争力的核心。

目前, 未来汽车的零部件技术壁垒和系统壁垒还没有完全形成, 一些技术路线还有选择余地,很多新技术还在开发之中,存在着很大的创新空间,为新的进入者提供了太多的机会,也为中国零部件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可喜的是,新型产业链所涉及的信息化、网联化、人工智能等领域, 都是近年来大陆发展状况较好的领域。要抓住时机, 针对短板和“卡脖子”的环节下大功夫,力争一项一项地突破,彻底改变大陆汽车产业零部件“空心化”的状况, 以此打牢大陆新型汽车零部件的基础。

汽车供应链和价值链是影响重大的产业体系,产业格局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很强的壁垒效应。在车载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功率半导体等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实力强大的新型零部件公司,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也开始培育出一些小型巨人,如地平线等。当前,未来汽车产业链还在建设之中,我们抓住这个机会窗口,就有可能在一些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22年第3期

号内容版权归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转载务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并关注和传播“中国发展观察”微信公众号(ID:ichinado),我们会努力提供有价值的回报。

《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月刊,开设有战略、宏观、区域、世界、法治、社会、文化、前沿、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获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2020年度经济学最受欢迎期刊”。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院亦城财富中心A座7层(邮编:100176)

公众号:ichinado(中国发展观察)

新发展格局下的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陈清泰:迎接技术大变革,建设汽车强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