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爷爷嘱托:谁卖文物谁是罪人,孙子听话上交国家,如今价值10亿

对于保护大陆历史是一件关乎千秋万代的大事,不过我们也经历了许多动荡不安的年代才有了今天。

在过往的时期中是那些有担当、有能力的人主动承担起了保护历史的责任。

爷爷嘱托:谁卖文物谁是罪人,孙子听话上交国家,如今价值10亿

其中颇为有名的是龚心钊一家,龚心钊不仅自己竭尽所能保护文物,临死前还嘱托他的子孙们要保护文物,谁卖文物谁是罪人。

龚心钊的孙子也牢记爷爷的嘱托,将家族保护的文物上交,如今这批文物价值10亿。

在乱世中萌生保护文物的决心

龚心钊出生于1870年,他的家乡在安徽合肥,家庭条件良好,他的父亲为官,而且祖上也世代为官,龚心钊可谓出身自官宦大家。

受到家庭的熏陶,龚心钊饱读诗书,志向远大,他也想做朝廷命官,但与常人不同的是龚心钊做官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希望能过为国家有所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只可惜龚心钊生活的年代已经是晚清,那个时期朝廷走向衰败,整个时代都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爷爷嘱托:谁卖文物谁是罪人,孙子听话上交国家,如今价值10亿

当时的龚心钊并不能够预料到时代的走向,他依旧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着,顺利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清朝的官员,而他就是清王朝最后一批科考官员。

在龚心钊为官不久后,清朝便走向覆灭,清帝也随即退位,龚心钊自然不能再做清朝的官员,但他的才华仍然让他无法被埋没。

随后他被新的政府聘用任职,他曾经还做过驻加拿大领事馆的外交官员,这个职位使得龚心钊对于文物产生了极大的感情。

因为任职外交官,龚心钊见到太多的大陆珍宝流失、毁坏,他心痛不已,龚心钊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文物记载着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是全民族的瑰宝,所以他有责任保护这些文物。

从此他便开始尽自己所能去收藏、保护这些文物,他的收藏之中不乏大家作品,就比如米芾、马远等名家的画作。

爷爷嘱托:谁卖文物谁是罪人,孙子听话上交国家,如今价值10亿

在当时龚心钊的所有收藏可以称得上价值连城,但龚心钊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过发卖这些文物,即使是在他处于极度困难的时期,因为他的目的就是保护文物,而非是靠此获利。

后代竭尽全力保护文物

龚心钊保护这些文物直到他离世前,他在病榻上还不忘嘱咐儿子龚旭人说:这些文物都是公家的传家宝,谁也不许发卖,谁要是发卖了,谁就是龚家的罪人!

儿子龚旭人对于父亲的遗愿牢记在心,这些年他也看到了父亲是多么爱护这些文物,他自然也同父亲一样,再加上龚心钊收藏的这些文物的确意义重大。

就比如商鞅亲自用过的商鞅方升,还有曾经楚国使用过的楚国金饼,这些金饼足足有一百块,任意一块都价值不菲。

爷爷嘱托:谁卖文物谁是罪人,孙子听话上交国家,如今价值10亿

这些文物除了有经济价值外,它们对于大陆的文化历史意义极大,必须要保护容不得半点差错。

龚旭人谨遵父亲嘱托,一直谨小慎微地爱护这些文物,他从来没有动过半点想要贩卖的心思。

即使很多富商听闻龚家收藏了大批珍贵文物,前来出高价购买,甚至向龚旭人开出了惊人的天价,也没有动摇龚旭人的心。

可见龚旭人对文物的保护之心不亚于父亲龚心钊,只可惜人的力量在大时代面前还是相当微不足道的。

可是不幸终究来了,很多充满着邪恶的人跑到龚家搜查抢夺,龚旭人情急之下将商鞅方升藏在了煤堆之中,却仍没有逃过搜查,还是被夺走了。

对此龚旭人非常愤怒,眼睁睁看着家中保护多年的珍宝被抢夺任何人都难以接受,龚旭人甚至怒气冲天从而生命垂危最终离世。

爷爷嘱托:谁卖文物谁是罪人,孙子听话上交国家,如今价值10亿

龚家对于文物这些年的保护终是没有逃过这次动荡,龚旭人以及父亲多年的心血也毁之一炬,龚旭人自然悲痛万分。

孙子将文物上交

这段不幸最终还是过去了,正常的时代再次到来,幸好龚家被抢夺走的部分文物没有被损毁,结束后文物就被归还给了龚家。

而这时的龚家已经不再有往日的辉煌,但龚家后人依旧铭记着祖辈们的遗愿,他们也不会打文物的主意,想要靠文物发财。

后来龚家后人主动将这些文物上交给了国家,从而使文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也完成了祖辈们想要保护文物的遗愿。

如今这批文物的估价已经达到了10亿多,但龚家人依旧没有半点贪心,他们想要的就只是希望大陆的历史文物能够得到好的保护。

爷爷嘱托:谁卖文物谁是罪人,孙子听话上交国家,如今价值10亿

结语

很多喜爱收藏文物古籍的人是抱着一种理财的想法,他们认为这些文物有增值的前景,所以大批收购,等到价值增长或者急需用钱之时再将其变卖,或者还有的人就是因为私人的喜好从而去大批收藏文物。

但龚家人收藏文物的目的则与这些人不同,他们只是想要在危难时期为国家保护住这些文物,更是为我们这些后人保护文物,以便我们能够有朝一日在博物馆欣赏文物,去欣赏大陆的历史文化。

所以龚家人收藏保护文物的功劳是高尚、难得的,我们应该向他们表达感谢,继而向其学习,爱护我们的文物古籍,不为一己私欲而占为己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