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地平线杯”走过三年,智能汽车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汽车评价:2021年,大陆智能汽车产业步入发展元年,具备L2级自动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终端销量接近400万辆,创造了历史新高。智能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攀升,真实地反映了这一领域的热度。与此同时,大量的资本和跨界者也纷纷涌入智能汽车板块,为产业的升温再添了一把“柴火”。

作为长期关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深度洞察产业趋势的专业型评价机构,汽车评价研究院已连续三年聚焦于智能汽车领域。日前,“地平线杯”第三届中国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结果正式发布。

当“地平线杯”走过三年,智能汽车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根据评委会周密、严谨的筛选,仅有20款车型从106款入围车型中脱颖而出,在专业的智能网联测试场地进行实测后,最终共有10款车型“拔得头筹”,荣获单项荣誉及车型荣誉。

当“地平线杯”走过三年,智能汽车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透过这些入围的品牌及具体的车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最近一年来智能汽车产业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智能汽车产业的快速巨变,也在直接重塑着整个汽车产业。

智能系统装机率集体攀升

近年来,智能汽车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确定趋势,而主流车企也在纷纷强化旗下产品的智能系统配置。

当“地平线杯”走过三年,智能汽车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据统计,在106款入围车型中,车道保持辅助、主动刹车已成为标配,装机率达100%,而上年同期,这一数据分别为95.10%和99.02%。

事实上,智能系统装机率的上升是今年入围车型的最显著特征。包括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道路交通标志识别、疲劳提醒、自适应巡航等在内的智能系统装机率均有所攀升。其中,自适应巡航的增长率最高,达47.06%。而入围车型的自动泊车搭载率则呈现小幅下滑的趋势,达62.26%,较上年同期下降3.43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管理分会秘书长,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宗巍表示,入围车型既有中国品牌的产品,也有外资品牌的产品,还有新势力的产品,大家各具特色。尤其是车企对于自己的功能的定义,已呈现出不同的思路。

的确,随着智能驾驶的技术不断成熟,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各类传感器的成本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新车开始具备自动泊车、变线提示、自动跟车等智能辅助驾驶等功能,而这些功能具体该如何配置,配置多少,则是由车企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而进行增减和设置的。目前来看,基于不同的车企所面对的用户的差异化,车企在智能系统的配置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当“地平线杯”走过三年,智能汽车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表示,今年参与评价过程中最大感受是:智能驾驶从辅助驾驶逐渐发生了差异化,一类车企正在向自动驾驶进阶,尽量减少驾驶员的操作。

显然,入围车型智能系统装机率的集体攀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智能驾驶的迭代速度。当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向更高阶的自动驾驶迈进,各类智能系统的上车几乎成为了一种必然。

中国品牌产品占据半壁江山

在过去一年中,智能汽车赛道上竞争激烈,不断有跨界选手涌入,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品牌在智能汽车上的发力要远远好于合资品牌和跨国品牌。

当“地平线杯”走过三年,智能汽车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同时,从终端市场的反响来看,中国的智能汽车品牌也有足够的引力,甚至不少中国汽车品牌凭借着优异的智能化配置,已成功切入了长期被合资品牌、外资品牌垄断的高端汽车市场。

而2021年入围“地平线杯”第三届中国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的品牌和车型,也呈现出了上述特质,即中国汽车品牌的产品占据了榜单的半壁江山,且呈现出逐渐上涨的趋势。从品牌上来看,2021年入围的智能车品牌中,中国品牌为22家,占总体入围品牌的52.38%;合资品牌为20家,增长率下降11.11%,进口及独资品牌的入围数量为2家,与上年持平。

当“地平线杯”走过三年,智能汽车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入围的具体车型来看,中国汽车品牌的产品共入围56款,占总入围车型的52.83%,位列分国别品牌中第一。德国品牌及日本品牌的车型入围占比紧随其后,分别为19款和12款。

当“地平线杯”走过三年,智能汽车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汽车品牌不仅入围的车型最多,增长率也保持了较高水平,入围车型从上年同期的47款升至56款。

而在最终夺得奖项的10款车型中,中国汽车品牌的产品更是占据了多数席位。其中魏派摩卡摘得了本届“地平线杯”的年度智能车型奖项;理想ONE、小鹏P7、广汽埃安AION V PLUS、长安汽车UNI-K分别获得年度智能电动车车型奖项、年度智能泊车车型奖项、年度智能座舱车型奖项和年度智能导航车型奖项。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在最终的实车测试中,多位评审组的专家表示,与去年相比,本届评价中车企之间的智能化水平差距明显减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向阳表示,去年入围的车型中头部和尾部的差距特别明显,但今年不同车企之间的智能化水平差距已有所缩减。

汽车评价总编辑李强提示道,从今年入围实车评测的情况来看,合资企业在智能化水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与自主品牌车型的差距在减少。自主品牌还需要更加努力,不能骄傲自满。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头部造车新势力表现抢眼

值得特别提及的是,在入围的中国汽车品牌中,造车新势力的比例也在逐步提升,2021年累计入围了10家造车新势力,增长率达40%。

当“地平线杯”走过三年,智能汽车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而在最终摘得奖项的10款车型中,理想ONE、小鹏P7也是凭借着过硬的智能化实力获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博导,汽车研究所所长龚建伟表示,今年测试的搭载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中,我个人认为头部造车新势力的车型智能化水平在逐步提高。

实际上,智能化一直是造车新势力主打的“差异化”竞争王牌。实践证明,自带互联网基因、坚持全栈自研的头部造车新势力确实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当“地平线杯”走过三年,智能汽车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目前,头部的造车新势力正在加紧借势“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趋势,强化自身的软硬件实力,并开始探索“硬件预埋+软件收费”的商业模式,而这也将进一步增强造车新势力与用户之间的粘性,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经营“护城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