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晚潮|一抹会奏乐的青釉

□鄢东良

公元2022年3月的一个上午,在武义县博物馆被冠以“婺瓷翘楚”之名的武义婺州窑陈列馆内,我零距离的与它久久对视。

展厅柔和的灯光爱抚着它,青褐色釉烁来的一束光亮,让我觉得,它仿佛是刚从哪一座婺州窑在1280摄氏度烈焰熄灭后出窑的新瓷物,清莹透彻,天然美质。

晚潮|一抹会奏乐的青釉

这件国家一级文物是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内文物专家赋予它精美的名字——“三国青釉伎乐俑五管瓶”。文物专家朱伯谦、汪济英一致认定它是婺州窑的典型器物,绝无仅有。

作为古代陪葬器物,它和另一只名曰“三国青釉伎乐女俑五管瓶”,姊妹般地静静沉睡在武义履坦镇棺山的三国古墓中已逾1700多年。公元1994年3月15日晚7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播放了这里的一次考古发掘实况。

也不知是何种缘故,这两件珍贵稀罕的文物,很快被“借”到了上海博物馆,一借就是整整27年。到如今只有其中的三国青釉伎乐俑五管瓶在时隔24年后荣归故里,能让我和市民和游客大饱眼福,一睹为快。

青釉伎乐俑五管瓶,顾名思义是一只瓶身上拥有五个管口的瓶。从博物馆馆长口中我了解到,它是一件造型另类独特的“堆塑瓷器精品”。

面对着它,我的眼前幻化出一位古代大师级窑工,凝神屏气的创作状态,在摆塑、模印、刻划、堆贴、镂空这些艺术手法的细腻变换间,成就了一件轰动后世的国宝。这该花去他多少心血智慧,又该用去多少个晨昏午旦?

这只用来陪葬的婺州窑瓷瓶,被古人称之为“魂瓶”。魂瓶上堆塑出人物、乐器、动物,通过奇崛、生动、夸张的艺术手法,还原出当时的生活风貌,也为后世人提供了一窥当时人宗教世界的入门钥匙。五管与瓶腹皆通,中间大管塑造的却是“胡人”形象,凸脸高鼻、浓眉大眼,两腮络腮胡子,嘻笑颜开地吹奏着一种叫筚篥的乐器(西汉丝绸之路形成后传入的“胡夷之乐”)。处于瓶身中部的其他两个小管上,塑着两个年轻胡人小伙子,左边的在和着节奏双手打拍子,右边的在吹排箫,俩人中间还站着一个学着打拍子的萌萌哒小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晚潮|一抹会奏乐的青釉

我对考古及文物认知肤浅,从陈列馆简介中才了解到,这种“五管瓶”发源于东汉,历经三国、西晋、南朝、五代、两宋、元、明、清代,期间不断发展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瓷器品种之一,它因瓶肩部各面分布着多个圆形管而得名。

其实关于它的用途,目前文物界也尚无统一说法。有“烛台”说,有“谷仓”说(用于墓葬,作为盛放粮食的一种冥器)等等。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认为死亡是另一种生活方式,希冀死后亦可过上“五谷丰登”的生活,我对“谷仓”说比较认同,因为它符合当时农耕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

五管瓶上刻画的胡人形象,向人们述说着胡人迁入中原地区后的那段漫长历史,以及西域文化传入后对中国南方制瓷艺术产生的巨大影响。

我走近一个叫张骞的人物,一个有“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和“东方的哥伦布”美誉的人物。这位汉武帝身边深受信任的侍从官,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性格开朗,坚韧不拔,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对外友好使者。

西域其实是一种地理概念,它处在中西交通极其重要的枢纽地带。公元前138年,张骞率百余人,从长安城出发,顶酷暑冒严寒,风餐露宿一路向西进发。“荒滩大漠鬼难行,鹏鸟欲飞终未能。”在历经千辛穿越了还在匈奴人(蒙古游牧民族)占领下的河西走廊和新疆后,张骞一路遇见的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黄种人,直到他翻越了帕米尔高原后,到达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的“大宛国”,张骞才惊诧地见到了“深眼、多须髯”的白种人。再向西直到“安息国”(今伊朗),一路见到的人都是这般模样。

晚潮|一抹会奏乐的青釉

从此,黄皮肤的中国人才与中亚白种人有了直接联系。从东汉中后期开始,中亚的商人、移民翻越帕米高原,逐渐出现在西域南北通道上。西域文化之风浩浩向东飘扬过来,商贾、移民带来了文书、佛经、经籍、诗文、乐器、西域画作和玉石。而代表古代中华文化的工艺品、礼节、风俗习惯、绢帛、纸张、丝织品、茶叶、文化典籍等,也如涓涓细流汩汩流入西方。

“阳关西出鸟忧愁,万里黄沙汉使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骞是那条被19世纪德国人李希霍芬首次提出的“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和奠基人。从玉石之路发展到丝绸之路,各民族频繁迁徙,宗教层层叠加,中原文化传播到西域各国,甚至飘扬过海远至欧洲。中原地区也以海绵汲水之势,包容和接纳了西域文化以及它的服饰、饮食、娱乐、建筑风格、风俗习惯。

历史的河流永不会断流。从丝绸之路这个极富诗意的名字里,我领悟了东方文化冲击的柔韧伟力,以柔克刚的力量远远超越了武士刀剑、宗教的渗透。这也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文明古国煌煌屹立在世界东方欣欣向荣的根本所在。

拨开历史的烟云,一切都是如此清晰、生动,许多疑团刹那间迎刃而解。这也就不难理解,在中国南方武义县的三国墓葬中出土的这件国宝级文物——三国青釉伎乐俑五管瓶上面,为何会出现“胡人”形象,他们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使者啊。筚篥之音今犹在,一抹青釉合奏乐,世界大同该有多美!

作者简介:鄢东良,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出版散文集《石榴红》《时光底片》等。作品被收入多种文库和中小学生语文辅导教材。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