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婴儿喂养不足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的解决方案

大家好,我是十一妈妈!欢迎收收看十一妈妈的母乳喂养全攻略。宝宝出生一周内,得黄疸的概率是最高的,而黄疸是一个相对复杂、可大可小的事情。基本的应对原则是要多听医生的建议,少擅作主张。

婴儿喂养不足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的解决方案

我们这篇文章只针对常见的两种生理性黄疸,也就是喂养不足型黄疸和母乳性黄疸讲解一下。因为这两种黄疸和母乳喂养关系密切。

一、喂养不足型黄疸:坚持多喂母乳

先来说说第一种:喂养不足型黄疸。

黄疸的产生原因是宝宝血液里面胆红素浓度升高,当宝宝排出大便的时候,胆红素就会被运出去。但是,如果宝宝吃的不够,胆红素就会停留在体内,表现出黄疸。

喂养不足型黄疸一般都产生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周。所以,宝宝在这时候的摄入非常重要。妈妈在产后早期要按需喂养、并且注意宝宝的有效吸吮,预防喂养不足型黄疸的发生。

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我怎么知道宝宝黄疸是否是喂养不足引起的呢?

我的建议是咨询儿科医生,让他帮助判断,因为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自己是比较难判断的。但是我给你的总原则就是在咨询医生之前,母乳喂养千万不要停。

另外,第一周妈妈可能会觉得自己奶水很少,不够宝宝吃。

首先我想给你一颗定心丸,绝大多数妈妈的奶水都是够宝宝吃的,不管宝宝有没有得黄疸。

其次,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给宝宝喂奶粉。一方面,宝宝如果习惯上奶粉的味道之后,就可能会排斥哺乳;另一方面,一旦宝宝吃了奶瓶,就可能造成乳头混淆,导致衔乳不正确;

最后,奶水的量是宝宝吸出来的,只要让宝宝多吸,奶水,慢慢就会变多。

婴儿喂养不足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的解决方案

二、母乳性黄疸:先由医生判断程度,轻度不需要挺母乳

说完喂养不足型黄疸,我们再来说说母乳性黄疸。

很多妈妈一看到宝宝得黄疸了,就立马给孩子停止喂母乳,就是怕宝宝得的是母乳性黄疸。

其实,宝宝的黄疸并不一定就是母乳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喂养不足,或者其他病理性的原因,具体需要儿科医生做出判断。

而且,即便宝宝确实是母乳性黄疸,也不是一定要停止喂母乳的。根据国内外专家的建议,只有宝宝的胆红素达到16mg/dl以上,才建议中断母乳3天,这时候,妈妈需要用吸奶器吸奶保持奶量。

婴儿喂养不足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的解决方案

如果中断母乳,胆红素并没有下降,那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蓝光治疗,这时候,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一般并不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停止母乳喂养却会带来一系列的隐患,比如宝宝乳头混淆,妈妈乳腺炎等等。而且对于新生儿来说,母乳是最有营养的天然食物。

三、应对黄疸的3个误区:多喝水或葡萄糖、晒太阳、吃茵栀黄

最后,我们来讲一下应对黄疸的三个误区。

1、多喝水或葡萄糖帮助退黄,这是错误的。

首先,水或葡萄糖对于黄疸排出是没有帮助的,因为胆红素主要通过大便排出,而不是小便。

而喝水会占掉宝宝这时本来就很小的胃容量,葡萄糖会让宝宝的血糖升高,让他误以为自己吃饱了。这就会加重宝宝摄入不足的情况。最佳喂养方案是每天吃8-12次或以上的母乳,帮助胆红素排出。

2、晒太阳退黄是不必要的。太阳虽然能起到一点点照蓝光的效果,但是太阳里的蓝光很少,且阳光对新生儿的刺激太大,晒太阳是弊大于利的。

3、注射或者口服樱芝黄退黄是得不偿失的。茵栀黄煌主要是起到泻药的作用,来帮助孩子退黄。

婴儿喂养不足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的解决方案

但是频繁的拉肚子不但损伤新生儿的肠胃,而且会增加乳糖不耐受、营养不良和皮疹、过敏等风险。而且腹泻还有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如果现在碰到医生,还要坚持用茵栀黄退黄,那我建议你还是换一个医生比较好。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希望我们可以因为孩子的到来而有机会变成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父母,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分析,陪伴我们的孩子和他一起长大。

本文由居家的小男人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