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80%父母称孩子没屏蔽自己,孩子:谁给你们的自信?

《奇葩说》辩手傅首尔

最近在一档节目中谈到

自己大受打击

因为发现儿子的朋友圈

居然屏蔽了自己

80%父母称孩子没屏蔽自己,孩子:谁给你们的自信?

“我最近一次不开心就是前几天,

我发现我儿子屏蔽了我,

我们的亲子关系

竟然还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来在儿子12岁生日时

傅首尔邀请一群朋友来给儿子庆生

这头老妈费尽心思

另一头儿子却并不领情

生日会结束后

儿子发了一条朋友圈

感谢这一年来许多人的陪伴

却压根没有提到父母

更让妈妈伤心的是

从朋友的口中才得知

儿子的朋友圈竟然屏蔽了自己

遇到这种情况

傅首尔都不禁自我怀疑

“我第一反应是

难道我不值得你感谢吗?”

80%父母称孩子没屏蔽自己,孩子:谁给你们的自信?

对亲子关系颇为自信的傅首尔

感觉很受伤

没想到一向亲密无间的母子

有一天也会有了“隔膜”

孩子早已“开启屏蔽”

但你并不知道

《深圳晚报》曾经就

「孩子在社交平台上屏蔽父母」

的话题发起过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近八成父母

称自己没有被孩子屏蔽社交平台

逾七成孩子

称在社交平台上

屏蔽或选择性屏蔽父母

逾八成孩子

认为家长并不知道

是否已被屏蔽或选择性屏蔽

孩子屏蔽或选择性屏蔽父母

的前三位原因是:

父母喜欢大惊小怪,想的太多

懒得解释自己朋友圈发的内容

怕父母担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孩子们慢慢的都长大了

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不再是过去那个事事与父母倾诉

征求父母意见的小宝宝了

这让很多父母开始焦虑

孩子变得有主见

想要有自己的空间

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

但是却渐渐变得陌生起来

让很多爸妈感到心酸

80%父母称孩子没屏蔽自己,孩子:谁给你们的自信?

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每一个孩子进入青春期叛逆期时

都有自己的小秘密

都会开始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

家长们要正确对待这一情况

对于孩子来说

他们自己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当家长一味的想要超过

孩子心理上的安全距离时

孩子很容易感到不适应

心中也会筑起一堵

与家长保持距离的防护墙

来寻求自己心理上的舒适感

80%父母称孩子没屏蔽自己,孩子:谁给你们的自信?

如果此时大人强迫性的靠近

那么只会适得其反

遇到这种情况

家长千万不能选择逼迫孩子

被孩子屏蔽

不代表你不是个好父母

当傅首尔表示理解不了

儿子屏蔽自己的做法时

在场的李松蔚博士连忙安慰

“这跟妈妈好不好无关。”

80%父母称孩子没屏蔽自己,孩子:谁给你们的自信?

身为父母

谁不是掏心掏肺的为了孩子

天气一冷

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够不够穿

而是孩子穿得暖不暖

有好吃的

总要等孩子吃完满足了

自己才动筷吃孩子剩下的

学习上只要对孩子有帮助的

再贵的资料或设备

都能眼睛不眨一下就替孩子买单

费尽心思替孩子考虑

竭尽所能为孩子付出

这是身为父母最大的共同点

只是孩子一到某个特殊年龄

不管父母再怎么表达爱和关怀

收获的却和期待的相去甚远

80%父母称孩子没屏蔽自己,孩子:谁给你们的自信?

作家麦家和儿子之间

有这样一段过往——

初二的一天

儿子突然关上了房门

自此整整三年

这扇门就牢牢地向父亲关闭了

儿子关在房间里

不知道在做什么

他不允许任何人侵犯他的领地

否则就是离家出走

尝试交流的结果只是冲突

儿子内心充满了愤怒

一扇门

隔开了两个世界

麦家伤心煎熬

濒临绝望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他没有责骂孩子

而是反思自己青春期的叛逆行为

觉得是自己的叛逆遗传给了儿子

麦家从14岁开始

有17年时间没有叫过自己的父亲

为了摆脱父亲

他选择上军校

写信永远只写给母亲

在父亲去世后

他写了一篇散文《致父亲》

深深忏悔青春期的叛逆行为

由于切肤之痛

对于儿子的叛逆行为

麦家选择了包容

艰难地忍耐着、坚持着

直到三年后

儿子自己打开了房门

美国心理学家朱迪斯·哈里斯

在《教养的迷思》中谈道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孩子人格特质

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关联度。

孩子叛不叛逆,

是他自我成长的必经阶段,

跟父母好不好无关。”

80%父母称孩子没屏蔽自己,孩子:谁给你们的自信?

正确看待“屏蔽”

给孩子成长空间

面对孩子成长中的“疏远”

父母不是要孩子去配合自己

而是要努力调整自己的方式

从而去配合孩子的成长需求

1

充分接纳孩子的变化

当孩子开始出现叛逆行为时

不要过分“执着”

有时候不是孩子在“固执”

而是父母在“固执”

父母享受“被顺从”的感觉

此时能做的就是

等待、包容、忍耐、坚持

你的爱

孩子终将感受到

父母的无条件接纳、关爱

恰恰是对孩子的呵护和守望

让孩子拥有独立的自信

也能在自由的空间里不断摸索、成长

80%父母称孩子没屏蔽自己,孩子:谁给你们的自信?

2

尊重孩子的意愿,理性分析引导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意志

既然孩子做出某些不可理喻的行为

或不按父母的期待行事

父母最好的做法

就是视他为独立的个体

尊重他那些不会伤害到任何人的决定

并不是说尊重孩子就放任不管

孩子一方面很想摆脱父母的管束

渴望自己的空间和领地

但另一方面

他们仍需要有一个向导或顾问

比如他想发展自己的某一个兴趣爱好

父母理解并尊重他的出发点

同时也要帮他分析

这么做会有什么利弊

客观理性地跟孩子做分析

但又不过分干涉

相信孩子也能听得进去

充分考虑父母的建议

80%父母称孩子没屏蔽自己,孩子:谁给你们的自信?

3

注意说话方式,不要唠叨

大部分父母在碰到孩子叛逆期时

往往陷入一种如临大敌的焦虑中

甚至总奢望要靠嘴巴不断讲道理

让孩子回到

原本听话、懂事、乖巧的模样

然而

父母的唠叨

此时孩子往往是听不进去的

说得越多

孩子的耳朵越闭得紧

避免和孩子的直接冲撞

学会宽容等待

相信过了这个特殊阶段

彼此的困扰就慢慢消失了

80%父母称孩子没屏蔽自己,孩子:谁给你们的自信?

当家长们发现孩子屏蔽了自己

必须要认识到

这并不代表你不再是好妈妈或好爸爸

也不代表孩子屏蔽了亲情

这只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孩子这种“笨拙的爱”

是为了不让父母过度担心

父母能做的就是充分尊重接纳孩子

希望家长们能够调整好心态

陪伴孩子幸福快乐成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首都教育(ID:bjedunews)”

本文部分素材综合自新东方家庭教育、爸妈研究所、深圳晚报等

编辑:乔贝乐

审校:渔樵书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