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之间真正的成长差异形成于班课之外

孩子之间真正的成长差异形成于班课之外

育邻梦

网友提问:您觉得小学生课后服务作用大吗?

回复:孩子之间真正的成长差异形成于班课之外。当前所谓教育内卷就是家长和老师都在拼命给孩子刷题,试图以大量机械练习形成“肌肉记忆”。但是,做事才是最好的学,真正高效率的课后服务应该侧重引导孩子们从事生产劳动与生活实践,而不是机械式地坐在课桌边刷题。因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做事。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梁朝有位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画特别传神。皇亲贵族,富商大贾都争相索求他的画。

传说有一年,张僧繇奉梁武帝之命,前去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四条金龙。仅三天,他就画出了四条活灵活现、威风凛凛的龙。这四条龙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与真龙竟没有什么差别。一时间,围观的人都大为惊叹。

然而当人们凑近细看时,才发现这些龙全都没有眼睛。这样明显的缺陷让大家感到非常不解,纷纷请求张僧繇为龙添上眼睛。张僧繇却笑着说:“为龙画上眼睛不难,可一旦画了眼睛,这四条龙可就飞走了。”

大家一听这话,都哈哈大笑起来,觉得他十分荒唐。画出来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所有的人都不相信,认为张僧繇在开玩笑。于是,张僧繇只好答应先给其中两条龙画眼睛。他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笔轻轻在画上点上眼睛。刚画完,不可思议的事就发生了: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紧接着一阵电闪雷鸣,在狂风暴雨中,那两条龙竟真的震破墙壁,凌空飞起,最终消失在云层中。

众人全都惊得目瞪口呆。等云散天晴时,大家看到雪白的墙壁上果然只剩下两条龙了。而张僧繇只是站在一旁,笑而不语。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物质世界中,所有生命个体的综合生存都必须降生之后被动适应、主动索取。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综合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

雏鸟必须在有引导的情况下适应飞翔、羚羊+野兔等素食动物教后代躲避敌害、狮子+老虎教幼崽捕猎......作为自然生命体系中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动物,人类后天形成的综合社会生存技能同样需要通过示范引导才能传授给下一代。因此,为了将业已形成的社会文明生存方式世代传承下去,现代人类社会形成了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完备的群体生存技能传承体制——教育。

孩子之间真正的成长差异形成于班课之外

学习的终极目标——做事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老师,传授道义、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传授道义、教授学业就是老师根据人类社会既有文明智慧要求,主动担负起对孩子学习成长的教化工作;解答疑难问题则是老师根据自身掌握的人类社会文明生存智慧解答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遇见的成长困惑。也就是说教育分两部分,一部分由老师主导、按教学大纲教,学生听讲受教;另一部分学生占据主导地位,主动提出成长困惑、老师被动解答。

教学大纲是统一的、教材是统一的、老师讲授的内容是统一的......班课中的每个孩子接收到的学识内容完全相同。那么,为什么接受同样课堂教育的孩子们,长着长着每个孩子之间的相对成长差距反而越拉越大呢?孩子之间的成长差异形成于班课之外!因为,课堂之外有的孩子认真完成作业&有的孩子敷衍、有的孩子继续自主探索学习&有的孩子课后只有玩耍、有的孩子勤学好问&有的尊口难开......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只起着引导作用,学业或技艺上的钻研与提高,还得靠学子自身的努力。因此,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现实人类社会生活中,那些但凡在某个领域取得骄人成就的人,都是花时间数十倍于常人刻意练习的结果,比如竞技体育运动员、文艺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因为,人类智慧增长如同素描,只有经过反复“刻意练习”的那些知识才会在大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晋朝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告诉人们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就会受到好的影响,生活在坏的环境里也就会受到坏的影响,强调环境对人学习成长的综合影响。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动物,人类高智商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具备强大的主动模仿能力。因此,出生在原始森林的人类祖先能以采摘植物果实+捕猎其它动物维持生存、出生在农耕时期的绝大多数孩子都会播种植物+圈养动物、出生在中国的孩子学会了讲汉语+写方块字+使用筷子、出生在英国的孩子学会了讲英语+写ABC+使用刀叉......

常言道:“做事,就是最好的学。”现代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中的每一项都源于生产劳动与生活实践,在漫长的生活实践过程中,人类将特定现实物质的形态+性状+功用提炼汇集成抽象的符号+读音+寓意,从而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抽象社会文明,人类社会文明形成的程序物质实体—>物质用途—>抽象字符【包括寓意+读音】—>文明成果。

教育从教孩子识字入手、逐步将文字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属于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逆向赋能”工程。教育工作的目标不仅仅只是为了教孩子们能说会道,也不是为了选拔出能考得高分的孩子。相反,教育是为了辅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生产劳动实践、成为国家发展建设历程中的栋梁之才。因为,无论接受何等学历教育,孩子们最终都必须奔赴农业、科研、工商业、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等人类社会生产劳动一线。但是,掌握了丰富文化理论知识的人并不一定能够真抓实干地搞生产,比如赵括、马谡都深谙兵法却没能经受住独立实战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是家长和老师使用人类社会已知成熟的社会文明成果,通过要义讲解+行为示范+实践引导等行为实践、赋予孩子们独立自主生存能力综合行为艺术。课堂则是现代人类标准化辅助孩子们快速成长的基本方式,等同于课堂之内的所有孩子都被分配到了几乎完全相同的精神文明餐食,但每个孩子具体能够消化吸收多少则完全“因人而异”。所以,孩子之间真正的成长差异形成于班课之外。

孩子之间真正的成长差异形成于班课之外

育邻人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孩子之间真正的成长差异形成于班课之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