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故乡情 |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我最温馨的记忆......

作者:富平人

故 乡 情

文/陈新安

人是一辈子都走不出家乡的,故乡是永远的心灵之“根”。

当人在年轻的时候,为追寻心中梦想,总是渴望走向远方,可一但走出家乡,或上学读书,或工作他乡,或为国戍边……

对故乡的思念就会时常魂牵梦绕。

我曾长期在部队工作,转业后又一直在西安城里工作和生活,虽说离开故乡五十多年了,但故乡的模样一直在我心里,在我怀念的思绪里,总是挥之不去。我每次回家,总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冲击着心灵,让我明白了——家乡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希望。

最近,我又回到故乡的家里。家门口的刺玫瑰开得恣意旺盛,屋前的蔬菜长得郁郁葱葱。清晨,我在二楼阳台做健身锻炼,看见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晨曦拂过绵延起伏的原野,洒向广阔的田地。我望着一片一片苍绿葱茏的庄稼,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这是故乡特有的气息,我深深吸一口感到心情特别舒畅。原野的村庄上空,飘起了淡淡的炊烟……

午后,我走进春天的故乡原野,就像闯入五彩缤纷的世界,天高云淡,空气清透。远处,坡塬上,矮地间,到处是绿油油的麦田,繁茂的花草,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儿,色彩斑斓,争奇斗艳,原野上处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田野、村庄与坡塬相映如画,构成一幅自然和谐、壮观又浓艳的美景,原野里一片辽阔和灿烂。

故乡是滋润过我灵魂的地方,是见证过我成长的地方。故乡之情,来自灵魂深处,不管是浓是淡,是苦是甜,生活的五味杂陈,都蕴含在流逝的岁月里。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我最温馨的记忆。离开故乡越远越久,心中萦绕的乡情就越浓。最令我思念和难忘的还是故乡的人,他们纯朴善良、亲切随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记忆里的故乡,村子里各家各户是土院、土房、土灶、土炕,庄基有宽有窄……我家就在一个深巷子里,和煦的阳光,照在糊着白纸的窗框上。父母养的羊在院子里吃草,鸡在院子里觅食。父亲从地里干活回来,坐在家门口的板凳上抽着旱烟,母亲忙着在厨房做饭……

那个年代农村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我们还是很快乐的,白天大人们去地里干活,我和玩伴一块去上学。

放学回来,村里有老人坐在一起悠闲地聊天。我们一群小玩伴喊着叫着,你追我赶,欢声笑语不断。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出手“石头、剪刀、布”,一会儿又玩“斗鸡”——“斗鸡”取意两个人用膝盖根部互相顶碰,像两只公鸡互啄。玩“斗鸡”的两个人,各人一只脚着地站立,另一只脚用手抓着脚腕或裤腿向上抬起,拉开架势,单腿跳跳蹦蹦,以自己的膝盖为武器,前进后退,左右挪动,碰撞躲闪,掀拱挑拨,高压纠缠,直到对方精疲力竭,腿落身倒。这是一种肢体对抗性游戏,有利于锻炼人的四肢协调能力和大脑反应能力。那时候,玩“斗鸡”游戏,多是在冬春季节,是为了活动身体取暖御寒……那情那景永远难忘,我们在故乡的怀抱里,快乐地成长。

故乡情 |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我最温馨的记忆......

记得那时候放学回到家,我一放下书包,就去干农活,不是提上笼去塬上割草用来喂羊喂猪,就是到地里帮着大人们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夏、秋的晚饭后,父母还忙碌农活,让我去看书写作业。这便是我读书的好时光,我坐在院子里读一本从同学那儿借来的书籍,或是连环画、或是小说、或是散文集……那份高兴、那份满足,是我少年时惬意而充实的独特记忆。读累了,站起来揉揉眼,伸伸腰,走出院子,空气里飘荡着庄稼成熟的芬芳。

我对故乡、对土地、对亲人的真挚情感缘于父辈的言传身教。那时我常常跟着父亲学习犁田、播种、耕作的技能,学会了干农活,懂得了一些春种秋收、夏忙冬藏的事情。我在这块土地上种过庄稼,摘过棉花,剜过野菜,割过草,喂过羊,收过麦子,掰过玉米,挖过药材,刨过红薯……当年父亲做农活极认真,地整得很平顺,耕地和播种时,做到细心耕种,避免影响出苗率。母亲则是勤俭持家,纺线、织布、做鞋、养鸡、烧饭,一有空还到地里干活。春天,地里刚长出来鲜嫩的野菜,母亲做的凉拌菜、菜疙瘩,成了家里餐桌上难忘的美食。至今想起来,还唇齿留香。

从那年参军离开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无论走多远,故乡的一切,都是我人生历程中永远难忘的记忆。我思念故乡、想念亲人的心情从未间断。故乡是我生命的“根”,是我心灵的家,她给了我温暖和希望。平时一想到故乡,仿佛就看见了老父老母深情的目光,那么慈祥,那么亲切!

故乡情 |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我最温馨的记忆......

人的生命,总有消失的那一天。不忍离别,这是人之常情,父母的离世,我曾一度走不出失去亲人的悲痛,时常想起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后来,我每每回家,都要跪在父母的坟头,献上贡果,烧一叠纸钱,为父母祈祷。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乡情。”故乡是我启蒙和成长的地方,是决定了我的言语、口味、习惯和初心的地方,让我一生的行为都无可避免地打上这“出处”的印记,故乡终将陪伴我的一生。几年前,我在故乡的老宅上盖了新房,城里没事的时候就回老家住些日子。

这些年,受现代文明和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家乡的面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便如此,心灵之“根”却一直还在那里,那里是无限眷恋的精神家园。

家乡至今还流行着传统的过事文化,凡是老人过寿、小孩过满月、订婚结婚,老人去世,以及乔迁新居等,一般都要过事。所谓过事最主要的是请亲朋好友吃饭、喝酒,有些过事还有戏曲、杂技、歌舞表演。这是故乡民间在长期岁月中形成的一种风俗习惯。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动餐车代替了当年过事帮忙做饭的,但过事文化的浓浓乡情依然没有变。我回家遇到谁家过事,也都参与其中,不忘深厚的邻里情谊。

故乡情 |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我最温馨的记忆......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故乡早已改变了模样,村落“颜值”美不胜收:街道宽了,变成水泥路面;土瓦房变成了平房、楼房;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不少家庭门前停放着小汽车。村子“气质”清新优雅,农家小院宁静闲适;故乡的土地肥沃,种啥长啥。如今许多农活都已被机械代替了,过去最苦最累的夏收秋收也都用收割机了。曾经是劳碌、辛苦的农事、农活、农村,如今成为处处充满生机活力和享受田园风光的新农村。

岁月已在我的人生之路刻上了古稀的印痕。但家情乡韵,始终是我心中的一片风景。

故乡情 |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我最温馨的记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陈新安,陕西富平人,1968年3月入伍,曾任军和军事院校宣传处副处长、处长、学员大队政委。1994年10月转业在西安市政府机关工作,2009年8月退休。出版有作品集《秋月流影》《依法行政实践与思考》,曾主编出版《延安精神讲话》《西安政府法制志》,参与主编出版《西安应急管理实践与创新》《西安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00例》等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