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首师大山水画课题班。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画家,北京国博画院副院长,中国画高研班导师。
翰墨传承
中国绘画最让人着迷的无疑是笔墨,人们把它视为中国绘画的驱动,是中国传统绘画这一小宇宙发生的原点,也是创造这个宇宙的有机体。没有笔墨,整个世界都将归于沉寂。张宇就是在长时间大量的绘画实践中,形成了现有的笔墨样式。其得宋元表里,又有当今自由洒脱的意味,可谓是十年磨一剑。对于他来说,在变化中找到真实的自我似乎已经实现了,尤其是拥有在绘画时的自由状态。
易中天曾评说徐州人:“有情有义,敢作敢为。”是的,徐州人既有北方人的粗犷,又有南方人的灵秀。徐州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人才辈出,张宇便是其中一位。
张宇的山水师承龙瑞先生,后又融入了一些南派的笔墨法,画面浑厚中又透出一种消散的味道,很有意思。张宇一直追求一种宁静清雅的韵致,这大多是因为他的性格使然,因为他不是一个个性张扬的人,庄子认为“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心境淡泊才会产生林泉古意,况且张宇山水有法,笔笔分明且墨色明透,笔墨混蒙之间又没有市井江湖的偏颇,所以画面总有一种恬淡的田园风情,看起来很是让人向往。我与之交往数年,深知其朴厚温和的品性,也少有是非恩怨,我想随着张宇笔墨功力的不断深厚,加之生活阅历的丰富,南北文化的滋养,他的画还会更好,更能体现他自己独有的笔墨世界。
文/方辉
“识小斋”是张宇的斋号,从他的斋号上可以感受到他的谦和的处世态度。一个“小”字说尽“孔德之容”,一个“识”字道尽“唯道是从”。随着阅历的不断增加,张宇变得越来越平和,也越来越谦逊。他在文学上的自我要求很高,虽偶有偏执,但却没有古怪离奇的行为和玩世不恭的态度,更没有戏谑狡黠,自视清高的毛病,他的偏执仅仅来自于对绘画的负责认真。
张宇在生活中是一个成熟稳健之人,性格上也略带豪爽之气。俗话说“画如其人”。这种性情反映在绘画中会闪现出灵性的光芒,使笔墨变通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老辣而又自然,形成了朴厚而又本真的气象。
其绘画风格给人一种气象万千的风起云涌之感,既有着北方的沧桑,也有着南方的温润。尤其是他的巨幅山水《钟灵毓秀》,挥起如椽大笔涂写万里江山,描绘他心中的崇山峻岭“实有千钧力,虚空万里风;峰峦烟乍起,溪涧路成丛。墨洒承新意,玄谈笑古风;回看来往迹,挥手指苍穹。”
文/王改改
张宇“入古”,涉猎广泛,取法高古,从五代时期的山水四大家荆、关、董、巨,到宋元明清诸家,都有侵染。而且在研习中坚持博观约取,兼收并蓄,不仅效法王蒙的细密体山水,也吸收李成的山水艺术成就;既研究北派山水,也吸收南派山水,但后来在很大成分上吸收、融入了李成山水艺术风格,追求笔法简练。
所以他笔下的山水,用墨清淡而有层次,多描绘郊野平远旷阔之景,所画寒林老树形象劲拔而富有生命力,较好发挥了传统绘画的笔墨表现力,以爽利洒脱的笔致和富有变化的墨色,表现烟霭霏雾和风雨明晦的气候变化中山川大地的灵秀。因此其水画作既有北派山水的萧疏和荒寒,也兼备南派山水的清润与韶秀。
文/陈焱
传统的坚持,笔墨的磨练,有它特殊的规律,尤其是在中国传统脉络的加持下会显得格外明确。笔墨当随时代的话题,原本就是“唯变所适“的产物,社会与个体,都需要顺天而应时,维持原有的笔墨实践固然简单枯燥,然通过时间的磨砺不断的显现出它的崇高性,这实际上就是自我风格和语言的一种阐释。
老子曰:“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新成。”大概就是如此。
文/王改改
本文由书画君汇总修改。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