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用教具也能评估儿童感统能力?分享16种常用方法

作者:北大医疗脑健康

  今天我们来分享不用教具,也能评估儿童感统能力的方法——行为观察法,通过从日常活动中观察儿童的行为,判定是否与标准行为有偏差。

  主要通过观察儿童的眼球运动、头部运动、身体和四肢的运动、精细运动等动作的姿态、肌肉的松紧程度、反应速度等作为评估诊断的参考。观察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01 对感官刺激的反应

  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或老师发出指令,来观察儿童的表现。游戏内容具体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等方面。如视觉方面,最简单的就是辨颜色、形状,也可以从视觉分辨、视觉空间、视觉完形、视觉记忆等方面观察;听觉方面就是要不断地与儿童进行沟通,通过启发式和开放式的提问来看儿童的反应。

  对感官刺激反应的主要测评项目:

  触觉测评

  感觉统合正常的孩子对触摸不排斥,可以准确说出被触摸的部位,就算闭着眼睛去摸物体,也能准确说出该物体的形状。

  孩子对触摸表现出恐惧、厌恶、拒绝人多和陌生的地方,有些对冷热反应、疼痛反应不足,这些都是触觉反应不佳的表现。

  前庭觉测评

  考察孩子头部位置(前庭感应器所在之处)发生变化时的反应。让孩子在原地旋转,感统能力失调的孩子容易产生眩晕感,对秋千、旋转木马感到恐惧,甚至站在类似的游戏设施边上就开始头晕。

  其他判断方式:走直线、曲线、身体倾斜或者回旋运动。

  视觉测评

  考察孩子对光线是否敏感,以及对形状、位置、方向的辨识能力。

  具体方法可以通过写字、绘画的方式,感觉统合正常的孩子手眼协调性很好,眼睛不会很快酸痛;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容易出现眼睛酸痛,而且手眼协调性差。

  味觉和嗅觉测评

  考察孩子是否对某种气味或者某种味道有特殊反应。

  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味着味觉统合不良;如果只是表现出好恶则属于正常反应。

  听觉测评

  观察孩子能否利用听觉判断声源方向、距离,对各种名称的理解认识是否正常、语言表达是否正确、语言的记诵能力是否强、能否理解指令等。

  02 肌肉的紧缩和颈部张力

  通过观察儿童静止或运动时肌肉的反射状态来判断感统能力发展的情况。

  肌肉的紧缩和颈部张力测试的主要内容:

  肌肉紧张和颈部张力测试

  当孩子趴着时,在其头顶悬挂一个玩具,以吸引其注意力。感觉统合正常的孩子可以把头抬高张望;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很难做抬头的动作或抬头的时间很短,头部张力不足,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

  肌肉同时收缩测试

  当孩子保持静坐时,感觉统合正常的孩子全身肌肉会产生适度紧缩,且坐姿保持时间会很长;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身体平稳度低,喜欢乱动,反应迟钝。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测试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是一种典型的新生儿反射,是因颈部关节和肌肉的本体感受器受刺激而引起的肌张力和肢体姿势的改变。在正常情况下,该反射是婴儿伸手抓握物体时视觉固定的基础,也是正常婴儿翻身的必要条件,在6个月时逐渐消失。

  不随意运动的掌握度测试

  通过观察手指、手腕的痉挛情况来测试,如让孩子掰手指从一数到十,再掰开手指继续数到二十;或做吐舌头、收舌头的动作,观察这个过程中手指的反应动作。可以对脑损伤情况进行测试,感统正常的孩子身体运动灵活,协调性良好;感统发展不良的孩子会出现骨格肌不正常运动

不用教具也能评估儿童感统能力?分享16种常用方法

  03 动作行为的姿态是否正常

  观察孩子走路是否爱摔跤、上下楼梯是否自如、做操是否跟得上节拍、吃饭是否会用筷子等,这些都为评估孩子的感统能力提供了依据。通过对这类动作行为姿态的观察进行测评,主要有以下这些类型:

  直立站姿反应测评

  直立站姿反应可以看出孩子的平衡感和重力协调能力的成熟程度。

  让孩子站直后身体向一侧倾斜,感统正常的孩子头部会立刻还原,身体返回正常姿态,感统失调的孩子容易摔倒、站不稳。

  保护性伸展反应测评

  在孩子运动时,如果忽然遇到障碍或即将跌倒的瞬间,会条件反射地伸出双手保护自己,这就是保护性伸展反应能力。

  一般孩子在出生6个月后就会具备这种能力,感统不良的孩子欠缺这种能力,容易受到伤害。

  抗衡地心引力的姿势测评

  通过两种姿态来测评:一种是胸部支撑,头、手、脚同时抬高,维持某种姿态;另一种是以背着地,手脚向上,身体弯成弓形。

  当人的头、手、脚上举时,会使肌肉产生张力,维持身体平衡,6岁的孩子可以保持这个动作30秒,感统不良的孩子很难做到。

  运动企划测评

  运动企划指做从没做过的动作时,大脑对过去所有相关动作进行“记忆总动员”,并从印象中寻找做这个新动作可能需要的办法及顺序,再用这种办法和顺序来进行。

  对这一能力进行测评时,需要观察孩子在形成运动企划时的积极性和效率。

  身体双侧协调能力测评

  身体双侧协调能力指人在做精细动作时,几乎都需要双手协调,一只手需要去配合另一只手做出附属动作。

  感统正常的孩子双侧协调性很好,感统不良的孩子双侧不协调,手部灵活度也不好。说明其在左右知觉上存在一定的障碍。

  中线交叉运动能力测评

  中线交叉运动能力指让孩子的双手越过两眼中间,沿着鼻梁向下延伸的中间线去完成一些指定动作的能力。

  惯用右手的孩子,左脑比较发达,右半身比较灵活,而左手就显得比较迟钝。

  惯用手的成熟度测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可以分出惯用手,也叫优势手、一般3岁的孩子就能建立惯用手。

  手顺了、手眼协调也能变好,大脑对环境的感应就更好。否则左右脑会出现机能性反应不足的问题。

  *本文节选自:《图解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朝华出版社,李俊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