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用教具也能評估兒童感統能力?分享16種常用方法

作者:北大醫療腦健康

  今天我們來分享不用教具,也能評估兒童感統能力的方法——行為觀察法,通過從日常活動中觀察兒童的行為,判定是否與标準行為有偏差。

  主要通過觀察兒童的眼球運動、頭部運動、身體和四肢的運動、精細運動等動作的姿态、肌肉的松緊程度、反應速度等作為評估診斷的參考。觀察時具體内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01 對感官刺激的反應

  通過設計一些簡單的遊戲或老師發出指令,來觀察兒童的表現。遊戲内容具體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前庭覺等方面。如視覺方面,最簡單的就是辨顔色、形狀,也可以從視覺分辨、視覺空間、視覺完形、視覺記憶等方面觀察;聽覺方面就是要不斷地與兒童進行溝通,通過啟發式和開放式的提問來看兒童的反應。

  對感官刺激反應的主要測評項目:

  觸覺測評

  感覺統合正常的孩子對觸摸不排斥,可以準确說出被觸摸的部位,就算閉着眼睛去摸物體,也能準确說出該物體的形狀。

  孩子對觸摸表現出恐懼、厭惡、拒絕人多和陌生的地方,有些對冷熱反應、疼痛反應不足,這些都是觸覺反應不佳的表現。

  前庭覺測評

  考察孩子頭部位置(前庭感應器所在之處)發生變化時的反應。讓孩子在原地旋轉,感統能力失調的孩子容易産生眩暈感,對秋千、旋轉木馬感到恐懼,甚至站在類似的遊戲設施邊上就開始頭暈。

  其他判斷方式:走直線、曲線、身體傾斜或者回旋運動。

  視覺測評

  考察孩子對光線是否敏感,以及對形狀、位置、方向的辨識能力。

  具體方法可以通過寫字、繪畫的方式,感覺統合正常的孩子手眼協調性很好,眼睛不會很快酸痛;感覺統合不良的孩子容易出現眼睛酸痛,而且手眼協調性差。

  味覺和嗅覺測評

  考察孩子是否對某種氣味或者某種味道有特殊反應。

  若出現頭痛惡心、嘔吐.意味着味覺統合不良;如果隻是表現出好惡則屬于正常反應。

  聽覺測評

  觀察孩子能否利用聽覺判斷聲源方向、距離,對各種名稱的了解認識是否正常、語言表達是否正确、語言的記誦能力是否強、能否了解指令等。

  02 肌肉的緊縮和頸部張力

  通過觀察兒童靜止或運動時肌肉的反射狀态來判斷感統能力發展的情況。

  肌肉的緊縮和頸部張力測試的主要内容:

  肌肉緊張和頸部張力測試

  當孩子趴着時,在其頭頂懸挂一個玩具,以吸引其注意力。感覺統合正常的孩子可以把頭擡高張望;感覺統合不良的孩子很難做擡頭的動作或擡頭的時間很短,頭部張力不足,這種情況可能會影響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發展。

  肌肉同時收縮測試

  當孩子保持靜坐時,感覺統合正常的孩子全身肌肉會産生适度緊縮,且坐姿保持時間會很長;感覺統合不良的孩子身體平穩度低,喜歡亂動,反應遲鈍。

  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測試

  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是一種典型的新生兒反射,是因頸部關節和肌肉的本體感受器受刺激而引起的肌張力和肢體姿勢的改變。在正常情況下,該反射是嬰兒伸手抓握物體時視覺固定的基礎,也是正常嬰兒翻身的必要條件,在6個月時逐漸消失。

  不随意運動的掌握度測試

  通過觀察手指、手腕的痙攣情況來測試,如讓孩子掰手指從一數到十,再掰開手指繼續數到二十;或做吐舌頭、收舌頭的動作,觀察這個過程中手指的反應動作。可以對腦損傷情況進行測試,感統正常的孩子身體運動靈活,協調性良好;感統發展不良的孩子會出現骨格肌不正常運動

不用教具也能評估兒童感統能力?分享16種常用方法

  03 動作行為的姿态是否正常

  觀察孩子走路是否愛摔跤、上下樓梯是否自如、做操是否跟得上節拍、吃飯是否會用筷子等,這些都為評估孩子的感統能力提供了依據。通過對這類動作行為姿态的觀察進行測評,主要有以下這些類型:

  直立站姿反應測評

  直立站姿反應可以看出孩子的平衡感和重力協調能力的成熟程度。

  讓孩子站直後身體向一側傾斜,感統正常的孩子頭部會立刻還原,身體傳回正常姿态,感統失調的孩子容易摔倒、站不穩。

  保護性伸展反應測評

  在孩子運動時,如果忽然遇到障礙或即将跌倒的瞬間,會條件反射地伸出雙手保護自己,這就是保護性伸展反應能力。

  一般孩子在出生6個月後就會具備這種能力,感統不良的孩子欠缺這種能力,容易受到傷害。

  抗衡地心引力的姿勢測評

  通過兩種姿态來測評:一種是胸部支撐,頭、手、腳同時擡高,維持某種姿态;另一種是以背着地,手腳向上,身體彎成弓形。

  當人的頭、手、腳上舉時,會使肌肉産生張力,維持身體平衡,6歲的孩子可以保持這個動作30秒,感統不良的孩子很難做到。

  運動企劃測評

  運動企劃指做從沒做過的動作時,大腦對過去所有相關動作進行“記憶總動員”,并從印象中尋找做這個新動作可能需要的辦法及順序,再用這種辦法和順序來進行。

  對這一能力進行測評時,需要觀察孩子在形成運動企劃時的積極性和效率。

  身體雙側協調能力測評

  身體雙側協調能力指人在做精細動作時,幾乎都需要雙手協調,一隻手需要去配合另一隻手做出附屬動作。

  感統正常的孩子雙側協調性很好,感統不良的孩子雙側不協調,手部靈活度也不好。說明其在左右知覺上存在一定的障礙。

  中線交叉運動能力測評

  中線交叉運動能力指讓孩子的雙手越過兩眼中間,沿着鼻梁向下延伸的中間線去完成一些指定動作的能力。

  慣用右手的孩子,左腦比較發達,右半身比較靈活,而左手就顯得比較遲鈍。

  慣用手的成熟度測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可以分出慣用手,也叫優勢手、一般3歲的孩子就能建立慣用手。

  手順了、手眼協調也能變好,大腦對環境的感應就更好。否則左右腦會出現機能性反應不足的問題。

  *本文節選自:《圖解兒童感覺統合訓練》朝華出版社,李俊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