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起聆听她传奇动人的一生——上影演员剧团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联合举办名家诵读会

作者:新民晚报
一起聆听她传奇动人的一生——上影演员剧团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联合举办名家诵读会

图称:名人聚在一起纪念宋庆龄先生的官方合影

"上海宋庆龄之家是宋庆龄先生最长寿的地方,这里的草木、这里开的花、栖息在这里的鸽子、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都浸透在庆龄先生对生活、理想、事业的激情和热爱中。伴随着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先生一生中最喜欢的音乐《人人爱》,上海电影团团长于瑞新缓缓走进自己故居的草坪,站在宋庆龄先生的韩白玉雕像旁,他朗诵道:"今天,我们在你家,在你曾经休息的院子里, 在你身后是樟树,穿梭在树梢上的鸽子,似乎在哼着你最喜欢的歌。让我们,一起感受对你的纪念,一起聆听你的传奇人生。"

一起聆听她传奇动人的一生——上影演员剧团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联合举办名家诵读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逝世40周年。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发扬和传递宋庆龄"永远与党同在"的坚定信念,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与上海电影演员团今天下午在故居草坪上联合举办了"声影——国宝致敬"名优独奏会。大式张、梁柏罗、于美君、朱曼芳、包志芳、王世轩、余瑞新、余雪、赵静、余辉、孙青、李宗涵、欧丽娅等,精选宋庆龄的演讲稿、信件和手稿,以及朋友写的诗,讲述这些年来发生的家庭故事,感动人, 对情绪化的人。

无合作伙伴

"当我从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时,我正处于中国第二次革命的早期阶段。我发现我父亲在日本避难,孙博士在那里。从父亲与孙博士的谈话中,我了解到我们的国家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我记得这个国家处于危险之中,非常痛苦,决心为我们的事业而努力。赵静的《自我叙事》讲述了青陵先生与中山先生真诚沟通的经历。

一起聆听她传奇动人的一生——上影演员剧团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联合举办名家诵读会

1918年,中山先生写信给他在上海的母亲坎德利夫人,描述了他与庆龄先生的幸福婚姻生活。在现场,梁博罗热情洋溢地朗诵了这封充满家庭国情的信,"给康德利太太"。"我的妻子在美国一所大学接受教育,是我最早的同事和朋友之一的女儿,现在过着前所未有的新生活,真正的家庭生活,伴侣和助手。言语是真诚的,声音中有内心的平静。

1925年,中山先生去世。此后,在给密友阿里和廖先生的一封信中,青陵先生反思了她的悲痛,并明确了她未来的人生道路,"面对我所遭受的可怕损失,我的悲伤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增加了。但我试图忘记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丈夫的毕生事业中,那就是实现一个真正的中华民国。"演职人员李宗涵和余辉将宋庆龄先生继承和捍卫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一起明确。

同心同德

1949年6月,国民革命的胜利迫在眉睫,毛泽东同志写信给清灵先生,邀请她北上讨论建国计划,并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王全璋宣读了毛泽东同志给清灵先生的一封信。同年8月,宋庆龄先生在邓英超同志的陪同下,从上海抵达北平。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到车站才见面。9月,清龄先生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一起聆听她传奇动人的一生——上影演员剧团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联合举办名家诵读会

"今天,中国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中国人民在前进,在革命的推动力下前进。这是历史的飞跃,是建设的伟大力量,是新中国的诞生!我们今天之所以走到今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民众权力的政党。孙中山在国家、民权和民生方面取得胜利,保证了最可靠。"在于梅轩温柔有力的声音下,庆龄先生在中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穿越历史,回荡在他的故居。

一起聆听她传奇动人的一生——上影演员剧团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联合举办名家诵读会

三十年后,1979年,宋庆龄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人民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这是老人风雨过后的感情,也是对心爱的祖国最诚挚的祝愿。"今天,我已经八十多岁了。当我看到国际国内形势非常好时,我们的新中国船在战胜命运时濒临崩溃,然后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感到由衷的快乐和无比幸福。我在我的祖国看到了新的曙光。"当同龄80多岁时,宣读出这种自豪和兴奋,现场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党员庆祝时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早在1952年,清灵先生就表达了入党的愿望,1981年,88岁的宋庆龄先生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1930年代与共产党的联系到晚年,他实现了一个愿望。庆龄先生的一生与中国共产党息息相关。

一起聆听她传奇动人的一生——上影演员剧团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联合举办名家诵读会

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之际,清灵先生就怀着深厚而真诚的感情,毕生的信念和奋斗写下了《向中国共产党致敬》。宋庆龄在致辞中,以六首"悼词"和一首"万岁"散文诗的形式,表达了她对人民胜利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真诚喜悦、欢呼和敬意。"欢迎来到我们的领导,他出生在上海,在江西山区长大,在25000英里长征的艰辛中炼钢,在农村的土壤中成熟。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余瑞信带着尊敬,也带着慷慨,读完了最后一句话。然后,他与83岁的"新"党员牛薇一起,在宋庆龄先生的雕像前恭敬地献花。

下台后,余瑞欣依然怀着虔诚:"1986年,剧团前任孙道林担任'特大会长',中山先生和青灵先生肝胆,一起,2001年,在《风雨十二年》中,她举起手来,踉踉跄地展现大家的风采和个性......我们与梅先生的命运似乎是无止境的。"

(孙佳音,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