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先别笑话印度,想想中国何时才能出一个“马斯克”?别让人才断层

咱们常听说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咱中国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再过个十几年甚至可能都要超过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了。以上说法很正确,没什么问题,很多人也因此为骄傲,但是我认为有的时候是需要谦虚一些理性。说实在的,咱们在科学技术上,尤其是核心技术上,仍然是掌握在别人手里的。很多核心技术的源头其实是在美国的,不然芯片国产大飞机发动机也不会长期地受制于别人的,我们能在整个世界上跟其他品牌叫板的跨国巨头企业其实也不多,好像也只有华为了,这也找不出来哪个了。

先别笑话印度,想想中国何时才能出一个“马斯克”?别让人才断层

未来我们更需要的是像埃隆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把目光放长远一些,瞄向星辰大海,你看人家搞的是星链计划,甚至说要喊着上火星,而不是说只惦记着老百姓的菜篮子以及跟多收点佣金,而不是去搞科技研发。简单说一句话,我希望企业家能够有点志气,虽然说咱们中国专利数量非常多,这是事实,咱们连续8年全世界第一,但是你多归多,你还是没有核心竞争力以及核心创新能力。

想一想在改革开放以后,咱们国家好像确实没出现太多能跟屠呦呦、袁隆平、童第周、陈景润、钱学森这样优秀的大师级老前辈相提并论的人物了,现在好像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些大资本家以及流量明星,比如说马云、马化腾、王健林、刘强东等等的这样的搞互联网金融以及房地产起家的一些资本家,以及还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网红小鲜肉明星艺人演员,他们的薪资待遇比科学家还多,这很值得咱们去思考。

其实中国在未来要想在国际上有更强的创新力跟竞争能力,我认为真的是需要出来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家或者是科学家这些东西,最后其实都是落实到教育上的。就拿印度来举例子,虽然说去年印度在疫情方面做得真的挺差的,当然我发现有很多国人在笑话他们,但是一码归一码,印度在优质人才的培养上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想要自己进一步肯定得先认识到哪里不足,然后我在认真地去做,或者说我学习别人好的地方,择其善者而从之。

我为什么说在某些方面要向印度学学?据统计,清华在美国硅谷是有1万多校友,要是算上北大、复旦、浙大、南开这些名牌大学大概有近10万多名中国名牌大学的精英是在硅谷上班的,他们可以说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了。然而咱们这些在硅谷工作的精英在那儿从事的只是程序员或者是中低层的一些经理这些职位,但是印度人在硅谷的平均的一个职位水平是远高过中国人的比如说谷歌跟微软这两大企业的CEO全是印度人,硅谷1/3的工程师都是印度裔的,而且在高科技公司里7%的CEO都是印度裔的,最近这些年印度人创建的工程或者是科技类的公司,比英国日本还有华人所创造的加一块还多。

当然这跟硅谷地区的良好环境,跟硅谷附近的良好市场是有原因的。不过我们也不得不说印度在培养精英人才方面,确实也是有他们的成功点的。咱回想一下,从改开到现在,咱们在科学领域其实确实拓宽了不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的科学队伍数量也扩得很大了,但是这个队伍大不等于质量高,或者说是缺少绝对的大师级别的人物存在的,这就让我们很难在国际上某个领域具有绝对的核心的引导竞争的能力。

你仔细想一下,其实我们很多的技术是学来的,你只去学习,而不是去靠创造,又怎样在一个领域有所引领。所以说咱们在笑话印度的同时也得冷静一些,想想咱们自己如何培养出更好的人才。因为我觉得在高端人才的培育上已经出现退化了,当然咱们的基础教育是非常强大的,但是我觉得在兴趣培养上,还有动手实践上以及逻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是有待于改善的。

我上面说的这些素养恰恰才是一个CEO或者是领袖人物,顶尖级科学家所具备的一个素质要求。如果你只具有一些基础的素养,只能说你还是一个工具人,但是我们的教育好像又在追求短平快,持续的刷题,灌输模仿学习,我们培养出来的更像是一套标准化的人才,但是你却很难出来一个领军型的人才,特立独行,思维发散,非常有创造力的。

那么咱们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也有个千万人了,但是最后真正能出来担当科技创新的,担当行业领军人物的又能有几个?你总不能让什么马云、马化腾、王健林、王兴这样玩资本的人去担当科技行业的领军人物,所以说中国在未来想具有竞争力,你肯定是要培养一些大师级别的人物的,尤其在科技方面要能独当一面,你要有技术要能创新,敢于创新。在未来我们需要的是像马斯克一样的人才。你别看印度这个国家整体很穷,而且有着不公平的种姓制度,但是假如说印度出现了一个马斯克了,我想整个国家的命运,可能就会因此而得到很大的改变。

但是说实话,我更希望这样的人才多出现在咱们的中国,所以说咱也不能光顾着笑话别人,你也得加强紧迫感了,这两年来看中国的人口也是呈现一个下降趋势的,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十年20年30年,我们的人口红利将会消失,我们要做出一个好的转型才行,就是说把人口红利转变成人才的红利,才能保持住我们的竞争力。

都说现在中国强大了,但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才他不回国?首先我想说是国内的竞争压力确实挺大的,在内卷成功的标准往往只有一个,就是你给我搞钱,你有钱了,你有名有利了,别人才看得起你,似乎成了唯一的一个标准了。其次同龄人之间的压力也很大,你想挣脱,但是整个环境就是这样的,你只能去适应它,没办法心平气和地静下来去搞学术,去慢慢的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是去做一些创新,同时中国式的应酬也令人头疼的,你办点什么事或者是做些什么合作,可能需要一些弯弯绕的流程,有时候你顺从了不行,不顺从也不行,但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咱们的物质程度甚至说都比他们还要好了,但是你内心就难以达到人家的那种心平气和的境界。

因为在很多的发达国家没人在乎你是谁,也不会因为你有钱就对你高看一等,大家不会认为你有房有车了,你年薪百万千万了,就觉得你高人一等了,或者说也不会因为自己赚到很多拥有很多物质就会很快乐。对于很多发达国家的精英来说,它其实是很注重自己本身的修养的,也就是说他本人受到尊敬,或者说本人很开心,快乐是因为他自己本身的存在,而不是说外界物质给他带来的。比如说你这个人比别人更聪明,更有头脑,你有解决大家困难的能力,那么这样的人反而才受到大家的欢迎。

所以我认为以后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一下,那么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要大于对人脉的重视程度,让更多的人才有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得到很好地尊重,可以去释放自己的潜力,受到大家的敬仰,而不是说整个社会大家都去搞钱了,搞投机了,要不然你这样做那人才心不就凉了,他干脆就去躺平了,躺平之后这个国家谁去带动高科技的发展,所以说先别嘲笑印度,咱先静一静,毕竟你光笑话别人,自己不能进步,多想想自己才是正经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