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专访奥运冠军隋文静:哭也是一种力量

作者:光明网
专访奥运冠军隋文静:哭也是一种力量

4月8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隋文静和韩聪受到表彰。

隋文静,199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因7岁时观看2002年申雪赵宏博冬奥会比赛之后被花样滑冰深深吸引,遂开启了她的“花滑之路”。从毫无滑冰基础到获得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隋文静不惧质疑,刻苦训练,即使伤病缠身,仍旧咬牙坚持,只为自己心中那份对花滑的无限热爱。

专访奥运冠军隋文静:哭也是一种力量

隋文静在训练中。新华社记者彭子洋 摄

近日,隋文静接受了《中国妇女报》的采访,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她分享了自己15年花滑生涯中的点滴:冬奥决赛前大哭来“减压”、面对最想吃的小蛋糕不敢吃一口、父母和家人对她的支持……在她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从一个小女孩到一个奥运冠军的成长之路。

一个爱哭的女孩

2022年2月19日,首都体育馆,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赛前。因为训练中一个动作没做好,隋文静“哇”地一下哭了出来,这种突然的情绪爆发,对隋文静来说是一种赛前的“减压方式”。

时间倒回到2月18日,隋文静和搭档韩聪刚从训练场回来,隋文静就腿一软头着地倒在了电梯里,她因为低血糖晕倒了。此时,距离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决赛开始只剩6小时。

队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每个人都神色凝重,不敢说什么,都在默默地担心:这还能上场比赛吗?

隋文静自己却觉得:“我自己觉得没有问题,在赛场上不管你有多疼,你心里的气势不能倒,站在赛场上我最强,我就是行。”这个身材娇小的姑娘总是能在关键时刻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2月19日,花滑双人滑决赛现场,这种力量再次得到印证。隋文静和搭档韩聪以自由滑得分155.47,总分239.88,一举夺冠,为中国队拿下此次冬奥会的第九金。这一刻,她等了整整15年。夺冠之后,隋文静再次哭成了泪人。

专访奥运冠军隋文静:哭也是一种力量

2月19日,中国选手隋文静(左)/韩聪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热爱始于家庭

隋文静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个普通家庭,父亲从事高空电焊工作。7岁的她在观看2002年申雪赵宏博冬奥会比赛之后,被花样滑冰深深吸引。

“我想学滑冰。”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都支持你”是父母最常对她说的一句话。

在隋文静到北京训练之后的岁月里,母亲也一直在身边陪伴她,家人无条件的支持给了她前进的勇气:“有妈在身边真好!”

一块小蛋糕带来的负担

对于花样滑冰女运动员来说,控制体重也是一大挑战。比如说,隋文静和韩聪独一无二的捻转四周,两人在训练时,失败过很多次,而作为女伴的隋文静摔过很多次。这一动作需要韩聪将隋文静抛到足够高的高度,而隋文静需要借力在空中捻转四周。考虑到韩聪不是特别高大强壮型的搭档,隋文静如果体重稍有增加,可能就会对一些需要韩聪使用手臂力量的动作带来挑战。比如托举、捻转和抛跳。

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隋文静常常感到很“痛苦”,特别是面对她最喜欢的小蛋糕时……

俯身做桥

让更多女性抓住梦想的力量

和许多运动员一样,伤病是隋文静绕不过去的坎儿。隋文静曾患上骨骺炎,2013年年底检查的时候,医生惊奇地发现她的韧带都是断的。

“你不崴脚吗?”医生问。

“崴脚。”隋文静答。

“崴脚之后你没休息?”医生又问。

“没休息。”隋文静答。

“疼吗?”“疼。”

“为啥不休息?”“因为喜欢啊。”

专访奥运冠军隋文静:哭也是一种力量

中国选手隋文静(左)/韩聪获得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2016年5月5日,隋文静进行了右侧脚踝外侧副韧带重建和左侧脚踝肌腱复位手术与右足关节清理和距后三角骨切除手术。

对隋文静来说,那是一段灰暗的日子,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赛场,她开始了漫漫复健之路。

术后9个月,隋文静终于回到赛场,2017年四大洲锦标赛的赛场上,她和韩聪用一曲《忧愁河上的金桥》拿下冠军。2017年世锦赛,她和韩聪再度演绎《忧愁河上的金桥》,走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两人首次加冕世界冠军,成为中国的第三对双人滑世界冠军。

在《忧愁河上的金桥》这首曲子悠扬婉转的旋律中,隋文静涅槃重生,荣耀归来。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她又再一次在这首曲子中向世界证明了自己。

在采访中,隋文静多次提到女性的力量,“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女性散发的这种光辉,用我自身的光去照亮大家,让更多的人走上自己想走的路,尝试自己想尝试的东西。”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从不被看好的青涩小将到世界花滑的顶尖选手,从伤病不断的折戟沉沙,到荣耀归来的登顶巅峰,隋文静小小的身躯却在世界瞩目的赛场上绽放出夺目的光芒。她愿意俯身做桥,让更多女性抓住梦想的力量,抵达成功的彼岸,而她的故事也正是女性力量的最好诠释。

中国妇女网记者:张明芳刘世康 孔一涵

来源: 中国妇女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