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楼梦:虎毒不食子,贾政对贾宝玉动了杀心,是怎么想的?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贾政气得要打死贾宝玉,起“杀心”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心理?本文就讲一讲贾政对贾宝玉的“爱与恨”。

贾宝玉是贾政的“老儿子”,虽说贾环更小,但庶子哪里比得上嫡子。老儿子大孙子是父母长辈的心头肉。贾政不可能不疼贾宝玉。

尤其贾宝玉“含玉而生”,更是彰显不凡。几乎所有人都看好他是贾家未来的希望时,贾政却开始不喜欢他了。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说法是贾宝玉在“抓周”时,什么都不取只抓了女儿的胭脂水粉,让贾政大怒,认定他是个浮浪轻薄子弟。

古人迷信抓周之说是有的。但贾政作为读书人“子不语怪力乱神”,未必就笃信抓周是贾宝玉的未来之说。

他之所以表现出不喜欢,更多是源于贾母、王夫人对贾宝玉的溺爱。让他“三岁看到老”,认识到应该以身作则更为严厉地对待儿子,中和母亲和妻子的溺爱。

然而,贾政的教育注定失败,也脱不开时代窠臼。贾家这种世家大族子弟的教育,绝不是靠严厉父亲的震慑就够的。

贾宝玉成长路上,对他影响最大的各路人中,父亲贾政的影响力是最小的。

一,贾母、王夫人的宠爱和庇护,让贾宝玉活得无忧无虑,他更亲近于祖母和母亲。先天失于阳刚。

二,奶娘和丫头朝夕相伴,小时候听嬷嬷的,长大了信丫头的。这些人素质良莠不齐,是为“小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小厮和长随围绕贾宝玉身边,巴结奉承,巧立名目讨他欢心。蛊惑、诱惑之下不迷惑,贾宝玉已经难能可贵。

像贾珍、贾琏、贾蓉等一无是处,薛蟠更直接养坏了,多是奴才教唆引诱。

四,贾政的教育在贾母、王夫人多方阻拦之下,接触儿子的机会本就少之又少,除了让儿子害怕父子离心,根本就是零交流。

父爱的缺失,还想着儿子能够长成他理想的状态,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贾政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在贾母、王夫人、奶娘、丫头、小厮和长随奴才的标准综合影响下长大的贾宝玉,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结果。

贾政也有所有父母的通病,自己没做到的事,却要求儿子实现他的愿望,结局可想而知。

贾政希望贾宝玉读书科举,他偏偏最厌恶经济仕途,功名利禄。

贾政希望贾宝玉兴家望祖,他偏偏耽于吃喝玩乐,诗酒放诞。

贾政希望贾宝玉洁身自好,他偏偏结交戏子,“淫辱母婢”。

贾政希望贾宝玉于国于家有益,他却得罪忠顺亲王为家族惹祸遗羞。

贾宝玉在贾政不觉之间,长成了他最担心、痛恨的“不肖子”模样。

长久堆积的不满和失望,终于让贾政掩藏不住怒火,痛打贾宝玉。那一刻他是真的动了杀心的。

(第三十三回)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喝令:“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与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经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

俗话说恨铁不成钢,贾政因贾宝玉的过失而怒极,是他为父者必有之情。贾宝玉的所作所为也确实需要管教。

读书人冷眼旁观会认识到贾政的教育缺失问题,但贾家那种家族几代人都是如此教养,贾政并不存在同理心。

他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将贾宝玉的“学坏”,归咎为母亲、妻子、门客、奴才们的庇护所致。更恨贾宝玉自己不成器。

那一刻他对贾宝玉的“杀心”也不是说说而已。

古人“父为子纲”,“不肖子”为不孝罪责之一,是十恶不赦之罪。历朝历代对“不肖子”的惩罚都极为严重,不尊不孝父母者,会给予脸上刺字、割鼻子、斩脚、死刑等处罚。

贾宝玉不肖不轨,就是对父母的不孝,为了避免子孙遗祸家门,贾政真动用家法打死了贾宝玉,也不太可能被追责。“官不究民不举”,贾政也说大不了剃了头发出家去算了。

古人的“不肖”与不孝是两码事。不肖是大概念,预示子孙教养失败,不孝属于不肖的一部分,都是古人之重罪。贾家的家法极为严厉。这次若不是王夫人贾母赶到及时,贾宝玉还真不好说下场。

但他幸运地躲过一劫,哥哥贾珠,好朋友秦钟却都没能幸免。

贾珠和秦钟的“一病而死”,根源都是遭到父亲责罚后引发病症一病而死,包括贾瑞也是。可见古代父亲打“杀”儿子的悲剧,并不少见!

文|君笺雅侃红楼

还请帮忙点赞、收藏,能关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新内容持续更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