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作者:朱炳仁

900年前,一位18岁的天才少年

用矿物釉料,纸上作画

绘出“只此一卷、只此青绿”

的中国第一山水

他是王希孟

犹如历史长虹中的惊鸿一蹩

给宋徽宗献上这幅《千里江山图》后

便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

顺时针旋转手机观看更佳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900年后,一位78岁的国艺大师

铜上作画,把这曲锦绣山河刻于壶上

两位穿越900余年的青绿山水对话

用各自的技艺表现同样的美

咫尺千里之趣

方寸之间,包容万千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朱炳仁·铜 千里江山壶

天圆地方

六方壶的气度之美

中国自古有“天圆地方”之说

一圆一方,一个阴柔一个阳刚

“天圆”,心性圆融而通达

“地方”,行事守矩而有度

这种哲学思维也深深体现在中国传统造物中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早在夏商时期

铜壶中即有方器

古代的青铜壶多扁圆而方

至汉代,圆形壶为钟方则为钫

作为高等级的盛酒器或盛水器

一直为皇家贵族、文人墨客所青睐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在铜壶形制中

一般来说方壶难度更大

四方、六方、八方……

需方中求变刚柔相称

朱炳仁·铜不忘方器形

与意更深的探索

让方壶的气度和韵味

自然流露在壶体之上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整体观之

千里江山壶以六方为型

通贯六棱,直达壶底

每一个棱角有机融合

方中寓圆,曲中见方

比例恰到好处

既承接六六大顺的吉祥美意

又与圆形的壶盖暗合“天圆地方”

来一场天与地

雄健与诗意的对话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千里江山

青绿山水第一神品六方壶

壶上的图案源自

故宫馆藏的《千里江山图》

浩渺的江河、起伏的群山

与故宫特有的祥云纹

被朱炳仁·铜提取

一一刻在六方壶体上

让沉睡的“千里江山“

在你的茶案“复活”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闲时放下手中的工作,煮水、投茶……

一壶铜壶泡,一边品饮一边徜徉山水

感受大好河山的磅礴气势

仿佛高崖飞瀑触手可及

穿越古今与古人对饮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匠人手作

是生活更是态度

一把铜壶的成型

往往是无数心血地付出

剪裁、定形、蚀刻、打磨……

数十道繁杂工序,竭尽全力

朱炳仁·铜致力

让每一步的绽放都不冷场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千里江山壶以传统蚀刻方法

高精确性的要求

其中的细微误差

一丝细节的不满意

都需要再次来过

做好的铜壶

最后用木炭香灰细细打磨

细腻滑润,刚中带柔,抚之如肌

壶底钤“朱炳仁铜”四字方印

传统文化元素与当地工艺交织

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紫铜抑菌

铜壶煮水,清甜若山泉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朱炳仁·铜 千里江山壶 局部

好茶需要好水

紫铜的材质纯净沉稳而厚重

煮出的水,喝过的人都说甜若山泉

铜质致密,高温封闭的壶体

特别适合红茶、白茶、普洱等各类茶品

收敛茶气,激发茶香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三弯嘴即倾即止

简洁而利落

1.5升的容量

三五友人小火相煨

围炉而座,静听茶水沸腾

便是不负这大好春光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中国传统造物之美,都在这把壶里

弱水三千

只取一“壶”饮

得此一壶亦足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