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海清的“双面人生”,给所有女人敲响了一个警钟

1

最近的热播剧《心居》中,海清饰演了一个外地媳妇无资产黄脸婆冯晓琴。从睁眼到阖眼,忙得如陀螺般伺候丈夫家祖孙四代。

大姑姐顾清俞在保姆的照料下吃brunch、做瑜伽时,她已经买好菜、做好早餐、给公公泡好了茶、为奶奶榨好了苦瓜汁。

顾清俞的脸上,只有大几千的护肤品;而冯晓琴的脸上,只有炸油条残留的油污。

按道理,这样多年如一日的付出理应获得一份尊重,但晓琴身上满满的“家人该帮忙”“我穷我有理”思维,让人对她有点爱不起来:

明知道自己和丈夫经济条件有限,却还是撺掇对方和大姑姐“借”一百万付房子的首付,并且套上了为顾家下一代锁定学区房的名头;

她认为都是一家人,阿姐为她的亲妹妹冯茜茜介绍工作是理所当然,全然不看小姨子常年住在姐夫家已经是一种让步。

在开端的几集里,我们可以看到冯晓琴拼了命敦促丈夫成长的狼狈相,不论是通过未婚先孕留在上海,抑或逼丈夫考证、借钱,她都没有得到自己最终期盼的结果。

因为丈夫的意外身亡,她的奋斗核心轰然倒塌。不仅房子抓不住,她的心也开始流浪。

2

剧集之外的海清呢?

作为一个国民媳妇专业户,海清很擅长抓取人物特征,她略带上海口音的小细节、蹲在路边扒拉盒饭的生活气,都将冯晓琴这一角色刻画得丝丝入扣,而这也恰恰说明,现实中的海清,和“冯晓琴”完全不一样——

海清出身名门,祖宅房间三百有余,是大陆现存最大的私人民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只可惜海清出生时,家道中落,别说住在私人别苑,家里连一把雨伞也买不起。

为了冲破生活中的匮乏感,海清曾经学过十多年跳舞,但因为卯着劲儿练过了头,从肩颈到脚踝无一不伤。

无奈之下,她选择了当演员。

1997年,海清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师从黄磊,似乎生活终于要给她点好颜色看看。

还没等她松口气,现实再次给了她一个巴掌:在美女如云的娱乐圈,海清的外形根本不出众,为数不多的机会也因为她坚决不愿意接受潜规则而擦肩而过。

宁愿苦熬,不肯低头。最穷的时候,为了好友温峥嵘想吃一顿烤鸭的愿望,海清还去卖了血。

试过买彩票一夜暴富,也想过嫁人改变生活。最后,实在不想把生活主动权放在别处的海清还是选择回北京飘着。

没有主角机会,她就给彼时当红的演员作配,不论是《落地请开手机》里大佬的女人还是《玉观音》里的富二代小姐,只要角色有挑战,她就照单全收。

在女演员还在忌讳演婆婆妈妈家庭剧的时候,她等到了《双面胶》。

于是生活给她的压力、折磨,她借由角色全部还了出去。

在这部戏里,海清把小市民胡丽鹃的形象诠释得入木三分。不美艳又怎么样?

看她的戏仿佛在看海清本人,看她如何在一片泥沼中深陷,再以自己为支撑慢慢突破。

此后,《媳妇的美好时代》、《蜗居》都成为了海清的代表作,其本人性格里的倔强和勇闯,让她有能力诠释每个角色鲜活的生命力;

而那些普通、狼狈又敢于反扑生活的角色又反哺了自己,让她坚信外在的物质很容易失去,只有我们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

其实,对于每一个女人来说,坚韧、不放弃,咬紧牙关往前走的内在力量,才是让我们真正的奢侈品,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拉我们走出深渊的法宝。

3

邻居一位阿姨的生活,仿佛拿了八点档狗血剧的剧本。

家庭主妇多年,生活平淡安逸。只是她和丈夫一直无所出,好不容易怀孕生下了儿子,却发现孩子有先天性肾病,根本离不开透析。

多少夫妻始于感情,终于生活的琐碎,他们也是如此。

很快,男方将经济的压力、孩子的疾病全都归咎为阿姨是个灾星,他要离婚。

阿姨没有一丝犹豫,房、车随便拿去,她只要儿子的抚养权。

一个普通女人可能不会给自己上纲上线多少大道理,但最重要的是她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从家庭主妇的身份里退出来,她找了一家小小的服装厂打工,从成衣面料到商品打版,她学了个遍。

然后,她将离婚分得的小房子抵押给银行,在不时兴个体经济的年代,租下了当地两个商场的黄金摊位,专门售卖又便宜又时尚的紧俏货。

多年过去,她的摊位发展成了六个,不仅还清了银行贷款,还攒下了足够的积蓄维持孩子透析、换肾。

这就行了吗?当然不。

2015年,淘宝新兴起来,阿姨投了淘宝店;2019年疫情来袭,她跟着年轻人一起学直播。如今,她成了行走的衣服架子,只为自己的直播间代言。

她说,感谢前夫的离异之恩,让她知道人生有这样一种活法,是不断前进不断寻找,不断柳暗花明的。就算生活给了我们一手烂牌,只要我们还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就有逆风翻盘的可能。

4

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总会给自己设定许多个目标,期待生活赐予我们岁月静好的好运。

而其实,一切期待都应该始于我们自己——我要什么?我如何开心?我怎么努力?

有的人身居豪宅,却如同牢笼;有的人租住蜗居,却不坠志向。

有的人一辈子希望身边的人为自己提供前进的藤蔓,有的人一门心思只想长出自己的根基。

就好像醒悟后的冯晓琴,她不再以外地人自贱,也不再和顾清俞较劲儿,而是找到自己的长处,开了一家养老院。

谁曾想,一个围着家庭团团转的女人能在做事业的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做得了策划、拉的来投资。这份勇气和决心,与冯晓琴的身份地位学历都不相关,她只是从生活里接受并承担了自己的责任。

世界上最远的路,是把“等靠要”当作捷径。

而世界上最轻松的“捷径”,是请自己做这三件事——

请看到自我价值

在任何关系中,如果我们不觉得自己有价值,别人很难看到我们的价值。因为自降身价的我们,身体里每个细胞都会散发出我可以被忽略、可以被轻视、可以不被尊重、不被关怀的信息。所以,不要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请自己赋能自己。

请好好爱自己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人,可以和你相亲相爱、永不分离,那个人只可能是你自己。成为自己的情人,才是正途。“爱自己”意味着,绝不丢弃不完美的自我,把时间和焦点多放在自己身上

请做自己幸福的负责人

永远不要等着别人、靠着别人、向别人索取来解决问题,而是我们自己承担起责任来,从我们自己做起。从自我负责的角度,而不是去攻击、指责别人没有为我们设身处地。

当我们把自己作为种子一般种下,我们就会拥有整个内心的能力,慢慢扩展内在的疆域

与其说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子女是一场修行,倒不如说“为自己”是万事流动的核心。

哪怕困惑过、抱怨过、呐喊过、乞求过,请把它们都当做前行的动力。

如戏中的晓琴、戏外的海清,一路追寻,不曾放弃。

特约作者:马半碗

编辑:范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