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实拍退役的雷诺普雷米姆卡车,在国内跑了150多万公里,但知道它的人不多

雷诺的乘用车在前不久告别了中国市场,这让我想起了许多年前惨淡收场的商用车业务,然而在国六时代的到来,雷诺在国内仅剩的消防车业务也向我们挥手告别了。现在的大市场环境而言雷诺卡车确实不是太适合国情了,但是在十几年前进口车百家争鸣的时候雷诺也拥有过一段辉煌的经历。

普雷米姆作为在中国最畅销的车型,2010年之前在江浙沪地区有着大量的市场,但是相比于其他几家进口车品牌,这份来自法兰西的浪漫还是显得小众了一些。从雷诺退出中国之后,沃尔沃接手了雷诺商用车的维修保养业务,自此市面上现存的雷诺重卡就越来越少,普雷米姆也将是一款即将消失在公路上的车型。

笔者见到普雷米姆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但是对于这款驾驶室,想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这款驾驶室的结构框架的典型的龙骨式架构,这套架构最后被柳州汽车厂引进,进而成就了后面的霸龙系列卡车,典型代表就是霸龙507,直至今日,在乘龙重卡的身上还流淌着雷诺普雷米姆的血液。

普雷米姆的外观设计虽说没有马格农那样别致,但是也散发着法兰西气息,笑脸式的前进气格栅极度的对称,车标没有像常规的重卡设计在格栅内部,而是单独设立于格栅下方。

进入大陆的雷诺普雷米姆牵引车配置比较单一,绝大多数都是高顶的6X4牵引车,当然还伴随着小部分4X2高顶/平顶牵引车与极少数的中提升桥车型。

实拍的这批车外廓尺寸7090x2550x4000(mm),该尺寸为随车数据提供,高度是加上导流罩之后的总高速,如果没有导流罩的话,雷诺普雷米姆的车高一般在3.8米左右。

雷诺家族的特立独行在这辆车的许多地方都有体现,像照地镜便是,不同于市面上的重卡,普雷米姆的照地镜布置在玻璃的正上方,采用的是大弧度方形镜,以保证驾驶员能观察到整个前方。

后视镜的布置是主镜在上副镜在下,此布局与斯堪尼亚、依维柯相同,而且这个还是看似整体,实际能自由活动的分体后视镜。

雷诺普雷米姆也算是欧卡中较早使用亚克力灯罩的重卡,经过十余年风雨的洗礼,大灯的灯壳早已氧化发黄,但是内部近光、远光、转向灯的布局依稀还能观察到。

PREMIUM LANDER,普雷米姆太空舱。在早期的雷诺普雷米姆上都会有这样一个标识,以表明这款车的型号。

雷诺普雷米姆使用了渐进式的蹬车踏步,上车就像走楼梯一样轻松,最上面一阶踏步与驾驶室是一体式设计,踏板均为金属制镂空造型。

拉开车门便能观察到这辆车的名牌,车架号、长宽高和载荷吨位都有标注。

雷诺普雷米姆上搭载的应该是由伊思灵供应的气囊减震座椅,在当年就有减震软硬阻尼调节、高度调节和一键充放气,搭配上四点式减震的驾驶室,这款车的舒适度应该是不错的。

雷诺的方向盘设计很有意思,大气囊盖的造型和乘用车产品如出一辙,它的多功能按键是放在了方向盘两侧偏下的位置,左侧定速巡航按键随动,右侧多媒体控制是固定在游丝底座上的,到现在这种有意思的设计可能真的看不到了。

给多媒体控制来个特写,上、下、右方位都设置了按键,操作性很强。

雷诺这个车的配置和按键还是蛮有意思的,方向柱左面区域的这油箱和水的按键应该是油水分离器,当年的国三车,配上一个油水分离器,细节啊。

再来看主中控台,定速巡航按键的总开关在这,从这上面也能调速度,下面是两个差速锁的开关,分别是轴间差速锁和轮间差速锁,这也就意味着它是一个双驱车型。

从空调面板的温度来看这辆车配置的是手动的空调,但是随处可见的法兰西浪漫在这辆车上也有所体现,它的空调风量旋钮和内外循环做到了一起,这样设计是不是很少见?

车内的娱乐系统不像现在一样有各种液晶大屏,在当时高级点的车也就是普通的多媒体机头,雷诺普雷米姆上面这个还能高级点,索尼的A250,能插碟,支持AUX,在当时应该还带一个小遥控器,是法系意系车配置比较多的一个机头。

雷诺的变速箱挡把用的是现在天龙DT14相同操作的双高低阀挡把,但是在挡把上没有标注挂挡的序列,只有一个大号的雷诺LOGO。

挂挡的序列和高低阀切换方式在手刹的位置,前进挡挂挡有4个位置,共有16速,空挡还在最右面。

15年的时间,内饰成色已经被糟蹋的不行了,当然这个成色不好也有材料的锅在里面,雷诺的内饰用的是一种类似亲肤材质的工作台表层处理工艺,前期质感不错,后期就很容易划伤,老化。

都说雷诺的驾驶室成就了霸龙,而发动机成就了天龙,但是在这辆雷诺普雷米姆上,使用的不是与天龙相同的Dci发动机,而是后期经过改进的DXi,排量同样是11升,但是马力上有所增加,像这辆车就是440匹的马力,在欧III排放的标准下,是这台11升排量发动机的最高输出水平。到了欧IV的时代,雷诺普雷米姆向大陆市场投放了更为先进的DXi 13机型,马力就是480匹起步了。

裸露的发动机部分,可以看到气门室这一块有渗油现象。

变速箱是由采埃孚提供,16速手动箱,体积比现在在汕德卡、欧曼等车型上看到的16速采埃孚箱子要小一些,内部几根轴的结构也不一样。

这辆车的后桥是并装双联驱动,悬架在当年就是轻量化的高强度钢板,前3后3的布局,后面带平衡轴和倒置骑马卡螺栓。

可能是出于当时国内的路况考虑,引进的雷诺牵引车绝大多数都是配的轮边减速桥,桥壳离地间隙高,驱动力强一些。配备单级减速桥的雷诺重卡应该是自动挡气囊桥的4X2车多一些,那时候的雷诺还用的是12颗螺丝的“大桥”。

后方纵向V型稳定杆特写,这个车很意外的是还带着EBS,在那个年代带有ABS的重卡都鲜有。

后方特写,鞍座已经拆除,隐隐约约能看出这辆车做了一个局部而层车架的加强,尾梁相比现在的车而言细了不少,尾灯也有一只用的是替代品。但是在15年的运行周期内,大梁是没有太大的锈迹,在当时雷诺的制造工艺应该还算是好的,只不过后面风烛残年之际车子的维护就不再看重了,也导致了现在看到的成色。

干燥罐还是用的雷诺原厂产品。

保养贴的截止时间是2019,公里数150多万,后面的雷诺在没有了自己的销售服务网络之后,保养维修方面在官方渠道下只能依靠自己的老东家沃尔沃来进行。

这一组照片拍摄于2021年的夏天,这时候正值国三车拒审报废,加上这些车的维护欠佳,便有了这次在拆车厂的“邂逅”。其实仔细品味一下雷诺这款车,便会发现这是一台很有意思的重卡,在当年吧,它的配置还挺高,设计上就遵循着法兰西浪漫的原则,价格呢,应该也不敌一线品牌,但是因为口碑,售后和自己老东家沃尔沃的干扰下,还是退出了大陆市场,我们也就无缘雷诺T系重卡了。不过对于普雷米姆这款车,还是要心存感谢,一个品牌成就东风与霸龙两款车......

还是那句话,老车,且看且珍惜吧。

文图:牛艺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