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理想、小鹏或裁员15%~20%,造车新势力高薪挖人成历史

去年下半年教育行业的动荡仍让人心有余悸,今年一季度互联网大厂的裁员行动还在进行当中,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了新能源车领域。

在某知名职场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发帖称,“理想的裁员计划已经写入李想Q2季度的OKR之中,牵扯到产品和企业系统等部门,预计将裁撤15%左右。目前,理想正在盘点人力成本和工时阶段,下月开始,每个人的工时会按照从高到低排序,采取末位淘汰制。”

虽然从曝光的具体细节来看,按照工时从高到低末位淘汰的做法未免有些儿戏。但如果裁员计划属实,以目前理想11,901名员工数计算,意味着理想这一轮“降本增效”或将波及将近1800人。

有裁员计划的或许不光是理想。

去年8月,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就发表内部信宣布,公司将在9月底前裁员1200人左右。 人力资源,法务、财务等支持性部门成了重灾区,这算是赶在今年年前提前开启了裁员计划。

而在今年年初,笔者就从私人渠道了解到小鹏今年将会有20%的裁员计划,其裁撤的主要目标可能集中在早期为小鹏开荒拓土的员工。因为早期小鹏为了招贤纳士,开出的薪资待遇普遍较高。如今小鹏的业务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在人力上也有了更多选择,启用新人能够有效降低成本。这也是为什么有网友吐槽:为何小鹏一面在裁人,一面又在招人。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蔚小理近年来都有不少高管陆续离场。

去年的时候,小鹏汽车的CMO(首席营销官)熊青云、自动驾驶产品总监黄鑫相继离职。

今年2月初,理想汽车CTO王凯离职,这是理想汽车自成立以来,离开的最高级别管理人员。

4月,蔚来自动驾驶助理副总裁章健勇离职,章健勇掌管400人规模的自动驾驶系统团队也将面临重新整合。

高管离场的结果必然会带动下面团队的洗牌和整合,完成一波“人员优化”。

所谓的降本增效也好,人员优化也好,说到底还是因为业务仍在持续亏损。

尽管新势力都对亏损有着足够的“思想准备”,一直以来都是抱着精打细算的态度。但架不住的是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在研发和营销上的投入也不断增加。

特别是对于已经率先上市的蔚小理而言,持续亏损的财报肯定不会那么好看,更影响着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态度。

2021年的财报显示,这三家头部造车新势力都呈现出营收增长、毛利转好的态势,但是仍陷于亏损泥沼之中。

小鹏的净亏损最大,达到48.63亿元,同比增长78%;蔚来的亏损虽然同比收窄24.3%,但仍高达40.16亿元;而理想亏损额最少,仅为3.21亿元,不过依旧同比增长119.6%。

小鹏表示,亏损大幅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研发、营销、促销和广告开支,以及销售网络及大量相关人员成本和特许经销店销售佣金等费用的增加。蔚来李斌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亏损主要是因为在研发上长期投入。

相比蔚来和小鹏,理想的研发支出和销量管理支出都是最少的,但同比增幅仍然分别达到了198.8%和212.1%。理想汽车解释称,主要是由于雇员增加导致雇员薪酬增加,以及随着公司销售网络的扩大,营销及推广活动及租金支出增加。

作为三家头部势力中,最接近盈亏平衡线的企业,理想如果这一波裁员完成,预计可以为公司节省5亿左右的人力成本。假如今年在营收上继续保持增长,控制成本得当,理想很有可能成为第一家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写在最后:

在补贴退坡、供应链不稳定、疫情反复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之下,新能源车企的运营成本与风险正在与日俱增。而未来的研发投入、产能扩张、营销推广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

于是企业内部通过组织架构调整,优化部门配置,裁撤冗余员工,减少薪资成本,以降本增效的方式强化抵御未来竞争风险的能力,降低亏损,实现业绩增长。

只能说,造车新势力野蛮生长、高薪挖人、挥金如土的阶段已然成为历史。大家都要开始勒紧裤腰带比拼内功了。(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