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2,一众城市放松管控,房地产将何去何从?

作者:暴躁的小数据

如果问什么,就答什么,那么大概这辈子都走不出思维茧房了。

所以,虽然题目问的是房,但我却要从工农剪刀差说起。

以下内容推演很多,而且也比较抽象,如果不想思考,只想要个结果的话直接翻到最后也行。

说起工农剪刀差,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是什么。说白了就是粮食官营,跟古时候的盐铁官营一个意思。当然,粮食官营的目的是用农业产能反哺工业,家里有50年代的老人的话,可以问一下,那个年代,工人这种职业,是不是人们都羡慕得不得了。

靠着当时几亿农民吭哧吭哧种地,新中国完成了基础工业建设。如果要把这个句子扩展一下,就可以说,新中国的基础工业建设是一次国家出面向农民融资补贴工人阶级和国有企业并来发展工业的建设活动。翻译成人话就是,广大农民扛起了基础工业建设的代价。

为什么要从这里说起呢?因为接下来的事情,基本上如出一辙。当工业产能超越农业产能之后,工人阶级就成了当时能够调动社会资源最多的阶级。这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想想工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被羡慕的,是的,工人拿不到足额工资,是因为工人阶级在市场经济建设阶段,扛起了发展的成本。可能很多人会觉得996依然在剥削工人,实际上现在工人的待遇已经有所改善了,不信的话去搜一些上世纪黑煤窑黑工厂的纪录片看看。

那这两个,跟房有什么关系呢?那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逐渐饱和过剩,工人已经不是瓶颈资源了,所以,GOV的融资手段和融资对象,就要相应发生改变。是的,就是现在已经被说烂了的土地出让金政策,我就不赘述了,一搜一大堆。

现在,把房的问题,放在历史的三个不同阶段中看,是不是显得那么的合理?这也是我说的,如果问房答房,那大概这辈子都走不出思维茧房的原因。

如果要问,房价会不会继续走高,不如去思考一下,剪刀差时代为什么会结束,工人什么时候开始慢慢有了保障。如果有可以一直薅的羊毛,为什么不一直薅?

但这也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其他方面的原因还有很多,首先是经济上的。

18年的时候,我师弟问我房的问题,我说一定会管控,他问我理由,我反问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GDP重要,还是产能重要?”

师弟:“产能重要。”

我:“再想想?”

师弟:“还是产能重要。”

我:“那在工业社会下,真正限制产能的实际因素是什么?”

师弟:“需求。”

师弟:“还是需求,除了火箭卫星原子弹这种尖端东西没法儿量产,其他东西机器一开有的是,所以是需求决定了产能。”

我:“那么,国家为了保护产能,就不得不保护需求,现在外需眼见要慢慢减少,所以刺激内需就势在必行,要保护内需,就要保护经济体的流动性。而现在,房地产蓄水池的属性已经渐渐超过了印钞机的属性,再刺激房价,经济体的流动性就会减弱,需求保不住,工厂停产就是破产,产能没有了,基本盘就没有了。”

师弟:“如果我刚才说GDP重要,你会怎么讲?”

我:“那我就说,你说的对,赶快去买房。”

师弟大笑不止。

很多人在争,房地产到底是印钞机还是蓄水池。我觉得这个非此即彼的争论很迷,房地产就是房地产,某些情况下能派生出很多流动货币,但是某些情况下能吸收很多流动性,它就不能既印钞,又蓄水么?

以上就是长远来看,房住不炒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另一个原因,可以从广州说起。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广州是一线城市里面,房价最低的,甚至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如果把当年的青岛和厦门的房价抬出来,都能把广州比下去,甚至有段时间杭州也有一战之力。

乍一看,这一点儿都不合理,毕竟广州能给的机会,青岛和厦门给不了,而广州能给的房价,北上深给不了。但是稍微想想就知道,广州,虽然是一线城市,但是广州的基本盘,是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和贸易。看看广州周围吧,佛山,中山,东莞,哪个不是制造业重镇,如果广州房价炒到北上深的水平,那制造业分分钟转移到其他城市。

而大陆,虽然产业链全了,高科技公司也有了,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依然处于后发追赶阶段,而后发追赶,基本盘就是产能,制造业。广州的制造业可以流入东莞中山,那东莞中山的房价起来之后,又往哪里流呢?所以,于房价而言,神州大地这地方足够大,容得下一两个炒上天的,但是总不能城城都炒上天吧,总得有人做实业吧。

至于为什么后发追赶国家的基本盘是实业,以后我结合英国的衰败史详细说吧。

而短期因素,说来也简单,银行放了太多的款给房企和购房者,房企违约和断供潮的出现,都是银行承受不起的。这也是为什么最近那么多城市纷纷解除了限制的原因。

但是不要觉得短期因素就会推高房价,要知道,所有泡沫破裂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它涨得太高了,刺破泡沫的那个契机,只是一个契机,甚至它一直都有,只是在泡沫足够大的时候才能刺破泡沫。不然的话,限购政策为什么没有刺破当年的房价,按照合理估值,当时的房价泡沫含量和不小呢。

所以,短期来看,房地产的主要调控目标,就是稳,这在各种会议上也说了无数遍了。

而怎么稳呢?山人自有两个锦囊: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现在这种局面,是加水还是加面,加的又是谁的水,谁的面,自己判断吧。

最后,我想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房地产将来会是什么走向,而且大多数人也只想要一个答案。

其实答案挺无聊的,历史上那么多案例,就跟河里的石头一样,直接去摸就行了,估计读到这里的人都不需要,都能自己想出来。但是可能有人懒得思考,我就写出来吧:长期来看,房价会逐渐回归商品价值,并且房产税会逐渐替代土地出让金;而在短期,银行承压,政府缺钱,房价会经历很多波折,就像日本房价崩盘的时候,还屡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