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一衆城市放松管控,房地産将何去何從?

作者:暴躁的小資料

如果問什麼,就答什麼,那麼大概這輩子都走不出思維繭房了。

是以,雖然題目問的是房,但我卻要從工農剪刀差說起。

以下内容推演很多,而且也比較抽象,如果不想思考,隻想要個結果的話直接翻到最後也行。

說起工農剪刀差,現在的年輕人可能都不知道是什麼。說白了就是糧食官營,跟古時候的鹽鐵官營一個意思。當然,糧食官營的目的是用農業産能反哺工業,家裡有50年代的老人的話,可以問一下,那個年代,勞工這種職業,是不是人們都羨慕得不得了。

靠着當時幾億農民吭哧吭哧種地,新中國完成了基礎工業建設。如果要把這個句子擴充一下,就可以說,新中國的基礎工業建設是一次國家出面向農民融資補貼勞工階級和國有企業并來發展工業的建設活動。翻譯成人話就是,廣大農民扛起了基礎工業建設的代價。

為什麼要從這裡說起呢?因為接下來的事情,基本上如出一轍。當工業産能超越農業産能之後,勞工階級就成了當時能夠調動社會資源最多的階級。這個時候發生了什麼事呢?想想勞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被羨慕的,是的,勞工拿不到足額工資,是因為勞工階級在市場經濟建設階段,扛起了發展的成本。可能很多人會覺得996依然在剝削勞工,實際上現在勞工的待遇已經有所改善了,不信的話去搜一些上世紀黑煤窯黑工廠的紀錄片看看。

那這兩個,跟房有什麼關系呢?那是因為,随着生産力的逐漸飽和過剩,勞工已經不是瓶頸資源了,是以,GOV的融資手段和融資對象,就要相應發生改變。是的,就是現在已經被說爛了的土地出讓金政策,我就不贅述了,一搜一大堆。

現在,把房的問題,放在曆史的三個不同階段中看,是不是顯得那麼的合理?這也是我說的,如果問房答房,那大概這輩子都走不出思維繭房的原因。

如果要問,房價會不會繼續走高,不如去思考一下,剪刀差時代為什麼會結束,勞工什麼時候開始慢慢有了保障。如果有可以一直薅的羊毛,為什麼不一直薅?

但這也隻是一方面的原因,其他方面的原因還有很多,首先是經濟上的。

18年的時候,我師弟問我房的問題,我說一定會管控,他問我理由,我反問道:“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GDP重要,還是産能重要?”

師弟:“産能重要。”

我:“再想想?”

師弟:“還是産能重要。”

我:“那在工業社會下,真正限制産能的實際因素是什麼?”

師弟:“需求。”

師弟:“還是需求,除了火箭衛星原子彈這種尖端東西沒法兒量産,其他東西機器一開有的是,是以是需求決定了産能。”

我:“那麼,國家為了保護産能,就不得不保護需求,現在外需眼見要慢慢減少,是以刺激内需就勢在必行,要保護内需,就要保護經濟體的流動性。而現在,房地産蓄水池的屬性已經漸漸超過了印鈔機的屬性,再刺激房價,經濟體的流動性就會減弱,需求保不住,工廠停産就是破産,産能沒有了,基本盤就沒有了。”

師弟:“如果我剛才說GDP重要,你會怎麼講?”

我:“那我就說,你說的對,趕快去買房。”

師弟大笑不止。

很多人在争,房地産到底是印鈔機還是蓄水池。我覺得這個非此即彼的争論很迷,房地産就是房地産,某些情況下能派生出很多流動貨币,但是某些情況下能吸收很多流動性,它就不能既印鈔,又蓄水麼?

以上就是長遠來看,房住不炒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另一個原因,可以從廣州說起。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廣州是一線城市裡面,房價最低的,甚至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如果把當年的青島和廈門的房價擡出來,都能把廣州比下去,甚至有段時間杭州也有一戰之力。

乍一看,這一點兒都不合理,畢竟廣州能給的機會,青島和廈門給不了,而廣州能給的房價,北上深給不了。但是稍微想想就知道,廣州,雖然是一線城市,但是廣州的基本盤,是低附加值的制造業和貿易。看看廣州周圍吧,佛山,中山,東莞,哪個不是制造業重鎮,如果廣州房價炒到北上深的水準,那制造業分分鐘轉移到其他城市。

而大陸,雖然産業鍊全了,高科技公司也有了,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依然處于後發追趕階段,而後發追趕,基本盤就是産能,制造業。廣州的制造業可以流入東莞中山,那東莞中山的房價起來之後,又往哪裡流呢?是以,于房價而言,神州大地這地方足夠大,容得下一兩個炒上天的,但是總不能城城都炒上天吧,總得有人做實業吧。

至于為什麼後發追趕國家的基本盤是實業,以後我結合英國的衰敗史詳細說吧。

而短期因素,說來也簡單,銀行放了太多的款給房企和購房者,房企違約和斷供潮的出現,都是銀行承受不起的。這也是為什麼最近那麼多城市紛紛解除了限制的原因。

但是不要覺得短期因素就會推高房價,要知道,所有泡沫破裂的根本原因,都是因為它漲得太高了,刺破泡沫的那個契機,隻是一個契機,甚至它一直都有,隻是在泡沫足夠大的時候才能刺破泡沫。不然的話,限購政策為什麼沒有刺破當年的房價,按照合理估值,當時的房價泡沫含量和不小呢。

是以,短期來看,房地産的主要調控目标,就是穩,這在各種會議上也說了無數遍了。

而怎麼穩呢?山人自有兩個錦囊: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現在這種局面,是加水還是加面,加的又是誰的水,誰的面,自己判斷吧。

最後,我想大多數人關注的,都是房地産将來會是什麼走向,而且大多數人也隻想要一個答案。

其實答案挺無聊的,曆史上那麼多案例,就跟河裡的石頭一樣,直接去摸就行了,估計讀到這裡的人都不需要,都能自己想出來。但是可能有人懶得思考,我就寫出來吧:長期來看,房價會逐漸回歸商品價值,并且房産稅會逐漸替代土地出讓金;而在短期,銀行承壓,政府缺錢,房價會經曆很多波折,就像日本房價崩盤的時候,還屢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