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广陵王刘荆的陵墓中,出土一个嵌水晶金圈,竟是历史上首个眼镜

眼镜大家都不陌生,它为很多近视的朋友带来了福音,而小编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不知您是否想过,古人如果近视了该怎么办呢?其实,古人也有特殊的眼镜,比如广陵王墓中出土的一件嵌水晶金圈就是古人的“眼镜”。究竟嵌水晶金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

广陵王刘荆的陵墓中,出土一个嵌水晶金圈,竟是历史上首个眼镜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专家们在江苏邗江县甘泉镇一带考察,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古墓群,其中有两座汉墓规模较大,分别位于东西两个方位。1980年春,当地村民在甘泉镇以东的土堆上取土烧窑,结果无意中挖到东侧的最大的汉墓,于是考古专家们就对该墓葬进行了保护性发掘,以免将来遭到更大的破坏。当时,专家们还没意识到,这座尘封了千年的古墓竟然是一座汉王陵。

广陵王刘荆的陵墓中,出土一个嵌水晶金圈,竟是历史上首个眼镜

经过半个多月的发掘和清理,专家们打开了墓室,根据墓室内墓志铭可知,墓主人竟是东汉广陵王刘荆,即东汉光武帝刘秀第九个儿子。对于广陵王刘荆史料中的记载也并不多,但刘荆喜欢密谋造反却有详细的记载。比如,光武帝驾崩之后,刘荆为了篡夺皇位就怂勇东海王刘彊(光武帝长子)取代汉明帝,后来刘荆又勾结术士发动叛乱,但两次都没成功。最后,汉明帝不忍杀刘荆便将其封为广陵王,迁往扬州,但多年后他又起兵叛乱,可谁料事情暴露,因此他就畏罪自杀了。

广陵王刘荆的陵墓中,出土一个嵌水晶金圈,竟是历史上首个眼镜

虽然刘荆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但是他的墓葬却为考古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在刘荆的馆内发现了一枚黄金玺印,长约2.3厘米,厚约0.9厘米,底部阴刻“广陵王印”四个字,不仅佐证的广陵王刘荆的身份,也为南京博物院添加一件新宝贝。除此之外,刘荆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器和丝织品,但其中最让人感到惊奇的,却是一件差点被专家们漏掉的宝贝——嵌水晶金圈。

当时刘荆的棺内有数百件各式各样的随葬品,专家们一边清点一边记录,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件文物。在棺底部的右上方,一位专家用小铲子挑出来一枚金圈,看起来就像一枚戒指,但不过它中间却有一层透明的水晶石。专家们一时间也说不上来它是什么,于是就先将其记录在案,等回到博物馆之后再进行清洗和研究。后来,博物馆专家在清洗这件金圈时发现,它竟然有放大的功能。

广陵王刘荆的陵墓中,出土一个嵌水晶金圈,竟是历史上首个眼镜

经过进一步研究,专家们发现金圈可以将书本上的字体放大5倍,而金圈中间的水晶石正是一块凸透镜,故此,这件金圈也算是一件老花镜了,说明刘荆看东西也不利索,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由此可见,大陆古代先民在1800多年前就发明了眼镜,也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眼镜了。

广陵王刘荆的陵墓中,出土一个嵌水晶金圈,竟是历史上首个眼镜

一直以来,我们或许都认为眼镜是“舶来品”,还冠以“西洋镜”的名头,但其实眼镜最早就是由我们古代先民发明创造的。不仅广陵王刘荆墓出土的嵌水晶金圈可以直接证明,而且一些考古发现也能间接证明。比如,在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有些甲骨文细若游丝,显然不借助放大镜是很难刻上去的。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就研究了小孔成像原理,还有北宋科学家沈括,他也在《梦溪笔谈》中分析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原理,因此按照当时的理论条件,完全可以制作出放大镜。

广陵王刘荆的陵墓中,出土一个嵌水晶金圈,竟是历史上首个眼镜

在国际考古学界,很多人都认为眼镜是英国人罗格·贝肯在1268年前后发明的,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罗格·贝肯之所以能发明眼镜,是因为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之后,将中国制造眼镜的方式带回西方,从而给了罗格·贝肯灵感和启发,并在中国眼镜的原理和基础上加以改进,才制作出我们现在佩戴的眼镜的雏形,因为它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所以贝肯在眼镜发展史上有很大影响。

广陵王刘荆的陵墓中,出土一个嵌水晶金圈,竟是历史上首个眼镜

不管怎么说,中国先民们的智慧是无穷,也为全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不管是“古代四大发明”,还是普通的眼镜,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的探索精神。因此,我们如今也不能妄自菲薄,要继承和发扬先民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为新时代建设美好国家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

《文物·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作者:纪仲庆,1981年第11期

《中国眼镜历史与收藏》作者:赵孟江,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