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于人生“至暗时刻”,要如何应对?

引言:这几年我们遇到了极其特殊的时期,对每个人都是巨大的考验。我们不能够再面对那个熟悉的世界,以前习惯的商业环境、就业环境等都在当下的环境中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应对这些变化产生的问题甚至危机,我们如何做才自我平稳过渡呢?

三年还清6个亿的债务,这无疑是罗永浩创业十几年,在商业上的最好表现。

关于人生“至暗时刻”,要如何应对?

老罗用尽各种方式偿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方式莫过于登陆抖音直播间进行直播带货。在他的助力下,交个朋友公司的业绩获得了惊人的增长。2022年1月交个朋友直播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以50亿元的实际交付销售额位列抖音直播带货第一。

看这积累下这样的好成绩,无疑是面对危机后成功的转型。

当年老罗欠下一身债务之后,面对这个人生中的危机时刻,没有留给自己过多颓废的时间,而是迅速地行动起来想办法赚钱还款。他上综艺,讲脱口秀,拍广告,接受原本不喜欢的采访。

在直播间逐渐步入正轨的时候,他宣布个人直播时长持续降到3%,直播间实现转型去IP化,进而又搞起了直播培训电商学院。

这一步步操作下来,老罗不仅站着把钱给赚了,还攒够了继续做理想主义者的盘缠。

将要还完债的老罗近期打算重返科技界,启动一个关于VR/AR/MR设备的新项目。

关于人生“至暗时刻”,要如何应对?

问题出现时,因为这是现实的规律,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唯有积极应对才能有成功翻盘的机会。

正如哲学家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在他的著作《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What’s it all about?)中写到的那样:面对危机,我们可以成功地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我们只能通过行动来实现这一点。这种成功更多是一种过程,而不只是获得某种成果。

关于人生“至暗时刻”,要如何应对?

一、直面身处危机的现实

只有在人们承认自己所处的危机之后,才有可能积极面对这个危机并寻找解决办法。

1.认识危机

危机学家罗森塔尔提出,危机即指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速决策的汇总。

危机自身就是一体两面,危机与机遇共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因此,面对危机,我们不能因它的的危害而裹足不前,我们更应该看到,在它的危害下面所蕴藏着的发展机遇。抓住了这一机遇,就可能在未来的世界浪潮中占据重要地位。"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生、可口可乐、肯德基、奔驰、华为在危机袭击时,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我们个人角度而言,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危机本质、深入把握危机规律、及时采取科学策略,就能够及时化解危机、化"危"为"机"。

2.承认危机

当我们发现自己面临一个重大挑战,而这个挑战我们没办法用平常的应对方法克服时,就意味着我们遭遇了比较大的危机。

人生中的很多大危机都是突然出现的,这种危机我们马上就能发现,比如突然被解雇、自然灾害等等;但也有很多危机是隐蔽的,比如情感破裂、慢性疾病等。这种时候很多人会麻痹自己,认为自己并没有遇到危机,从而错失解决危机的时机。因此,勇敢地承认危机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只有在承认“我的确身处危机”之后,对危机的解决才有可能取得进展。

3.承担责任

面对危机的时候,最重要的并不是叹气和担心,我们可以依赖自己内心,好好想想真正拥有的是什么。我们最强大的其实是拥有内心的力量。因为当我们遇到危机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没有地图可以依靠去选择一条求生之路,没有经验可以依赖。承认自己身处危机后,人们的下一句往往是:“但我之所以会身处危机都怪别人,是其他人或外在因素导致我的生活如此悲惨。”这样的自我怜悯,以及受害者心态,是人们逃避个人危机时最常用的借口。在承认自己身处危机之后,人们解决危机的第二道屏障,便是主动承担解决危机的责任。“确实存在外在因素和其他人的影响,但他们都不是我。我无法改变其他人,我能控制的只有我自己的行为。如果我希望那些外在因素和其他人发生改变,我就得承担责任,有所作为,先改变我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我都不采取行动的话,别人更不会主动地去改变什么”。

关于人生“至暗时刻”,要如何应对?

图片摘自Unsplash

二、改变危机中的消极情绪

朱利安·巴吉尼在《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中提到:如果你因为任何外在事物而感受到压力,那么并非是这件事困扰你,而是你自己对于该事物的判断困扰你。你有能力现在就消除这种判断。

现代心理学也研究了这种情绪。当我们感到情绪的强度超过应付情绪的能力时,就会进入情绪压倒的状态。在情绪压倒的状态下,由于思想混乱,您的思考和理性能力受到了阻碍。如果处理不当,这种痛苦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日常生活。如果阻止适当的合理化和沟通,它甚至可能破坏关系。

1.提升自己把握幸福的能力

我们不仅会感受到幸福,也会感受到痛苦、哀伤、忧愁等等各种不良的情绪。幸福不仅仅是种感觉,更是种能力,而且是有方法可循的,只要经过练习,幸福都是可以获得的,幸福的来源在于:幸福工作出色巨大成功,"世间万物本无好坏,乃思想使然",就像著名的半杯水的实验,同样是半杯水,乐观的人说"太好了,竟然还有半杯水",而悲观的人就会说"天啊,只有半杯水"。把握幸福真的是一种能力,跟很多外在的东西关系不大,需要环境的培养,需要内心的强大,需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每个人自身都有优点,也都有缺陷,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然后坦然接受自己的各种不完美,努力去发扬自己的优势,并让自己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其实每个人都能作到。

2.从负面情绪解脱出来

很多人觉得负面情绪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认为如果是一个自我控制能力好的人,就不会有负面情绪。实际上,不管心理多么健康的人,都会遇上负面情绪。大多数时候,它的出现是悄然无声,也就是说别人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只有自己感觉到心里的变化。所以,我们每个人处理负面情绪的方式,常常也不为人知。

当负面情绪不易显露出来时,很多人都会觉得负面情绪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难以接纳自己存在负面情绪,但其实只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对待他们。

用同理共情能力,理解他人和自处,消无助与危机感于无形。无助和危机感说到底,本质上是一种对人对事的负面情绪,当我们放下怨天尤人的心态,用同理心去解读人和事,心中多一些理解和感同身受,用共情的方法,去设身处地去反省一下,还有什么不能包容和释怀的。有了共情能力,自然想得开,放得下,心中坦然,无助和危机感便减少了。

关于人生“至暗时刻”,要如何应对?

三、行动是应对危机的阶梯

面对危机,有些人成功跨越过去,也确实有人没有成功,那么原因是什么?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缺少行动,行动是解决危机的因素。在与年轻人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很多人不太喜欢行动一直做思想的巨人,而比较喜欢去设想和梦想,甚至幻想。但是,应对危机的关键决定要素是行动,也就是说,不行动,我们一定不没办法处理危机。

1.打破认知误区“我天生意志力薄弱”

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质疑和干扰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不要理会,坚定去走自己选择的路。如果我们的信心总是被这些声音所动摇,不仅行动力会大打折扣,还会产生自我怀疑的情绪。有的人会因此给自己贴上负面标签,比方“我就是个意志力薄弱的家伙”“我有性格缺陷”,一旦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人们就会陷入自责的恶性循环,从而让人生越来越沮丧。但实际上,意志力不是行动的障碍。就像坐汽车副驾驶要记得绑安全带一样,在之前,很多人嫌麻烦而不系安全带,但现在,大家一坐上车就很自然地把安全带系上,然而这靠的并不是意志力。石田淳说,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并非是意志,而是行动。在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不妨先行动起来,边做边调整,梦想的蓝图自会浮现。用行动来度过至暗时刻,就可以离梦想更近。有想法,就去做,而不是想着到底可不可以。行动力,比空想更重要。只要想开始,任何时候都不晚。

2.如果想做的事情太多,找出那件最重要的

重要的事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事永远只有一件。就如成功,它总是逐步获得的,我们只能一步一个脚印,一次做好一件事。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当想法和现实相违背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感到沮丧。使用简单的人任务清单,任务清单虽然简单但是却是我们记得自己要做的事的绝好方式。我们在写任务清单的时候往往过于热情,写上很多条目。然而,当看着这长长的任务清单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精力有限进而开始拖延。但是这些事情真的都需要做吗?当想做的事情太多反而会对自己造成很多干扰,这个时候,把所有的事情都按照优先级列下来,选出最重要最急迫的事情先做或者有个很经典的原理,把摆在眼前的事情进行分类,想想任务清单上哪些事是特别重要的,挑选两到三个重新写在另一个任务清单上,这个清单就不会那么吓人了,而且我发现,这样更容易采取行动,完成任务清单。

3.简单原则,轻松开局,减少阻力

很多时候面对危机,我们迟迟不行动的原因就在于:行动的阻力太大,或者说难度过高,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了。

从最容易的地方开始

做事之前,要学会降低行动的阻力,减少抗拒心理,让自己能够轻松地开始。把一项复杂的任务拆分成一些毫不费力就完成的行动单元。即使有再远大的梦想,也请尽量先从一个最简单,自己最容易完成的动作开始迈出一步,最好是心理上有一种易如反掌,顺手就能完成的感觉。营造良好的氛围,轻松地开局。就好比玩游戏,当我们在新手村,能力,意志力还不够强的时候,一上来就不要给自己一个充满雄心壮志,难度太高的任务,非常容易劝退。

1分钟法则,快速动起来

很多时候,从“想”到“做”的这个过程之中,最难熬的就是开始的那一会儿。实际上,一旦我们动起来了,后面的很多工作反而就是水到渠成的了。打算开始做了,就不要多想,先行动起来,我们就超越了大多数的人。因为有时候,越想,我们可能就越不想行动。我们去做了,就值得肯定,即使失败了,我们也迈出了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尝试着对自己说:先做1分钟,如果1分钟时间到了,真的不想再做可以马上停止。1分钟时间很短,我们不会有太多的想法,顺手就可以开始行动起来了。

在做的过程中,慢慢我们就习惯了这种感觉,接着1分钟时间到了,我们可以再对自己说,“好简单啊,看起来毫不费力,再来3分钟吧!"。甚至于有的时候,我们可能都忘记了时间,一直都沉浸在了做的过程之中。

关于人生“至暗时刻”,要如何应对?

我们常常会告诉别人我愿意担当,但是大家不是通过我们的理念或者我们的观点评判我们的履职能力,而是通过高效的行动力来判断我们是否尽责。我们面对变化时,要有高效的回应速度,能够在危机当中比别人更快找到方向和调整节奏。在一个完全变化的环境当中,看我们的整个行动力和响应的速度。很多人想在应对危机当中快速调整过来,如果不具备快速行动的能力,可能就没有办法调整过来。要有能力对整个资源进行整合,有能力打开边界去寻找合作,能够寻求彼此合作的可能性。

这正如俗话所说:“你若在患难之日胆怯,你的力量就要变得微不足道。”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在艰难和不幸的日子里,要保持斗志、信心和忍耐。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绝不会被失败击倒的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