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能源车“快速增长”VS“不及预期”

作者 | 贾卫中

来源 | 选车网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爆发期提前了五年。”

“今年初,各大机构预测新能源汽车销量至少增长50%左右,如今突如其来的三大‘利空’因素,给今年车市增添了不少变数。”

近期,部分专家对新能源汽车走向预测似乎产生了分歧。

提前爆发

近期,2022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指出:“我们过去的预计偏保守了,2021年新能源汽车从成长期进入快速增长期,比预期提前了五年。”

新能源汽车去年之所以出现高增长,欧阳明高认为有三重因素:“首先是市场因素,表现为新能源车消费吸引力高,车型不断丰富和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成本降低。其次是技术因素,电池续航里程,安全寿命等问题2021年基本得到解决。电动车驾驶操控技术逐步开始智能化,综合性能超越燃油车。第三是政策因素,双碳目标石油安全加快电动化转型,2035电动车将成为负碳排放的单元。”

展望未来,欧阳明高指出:“2022年燃油车销量基本接近峰值,然后持续下掉,同时电动车销量爆发,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与燃油车销量持平。”

尽管欧阳明高对新能源车发展前景充满期待,但抢先报道的媒体关注焦点却明显“跑偏”了。于是我们看到《恐慌是暂时的,2025年电池产能会周期性过剩》,以及《要建立一个“炒电”的股市,每辆车就是一个散户》等标题率先出现在门户网站上,并被快速转载。

显然,相对于电动车未来的高增长,媒体更关注时下供给侧和需求侧亟待解决的问题。原因是电池原材料价格飞涨已经从供给侧传递到消费端,部分企业不堪重负不得不上调新能源汽车售价。

对此,欧阳明高认为:“从需求侧来看,恐慌性库存储备带来的需求放大是暂时的,随着碳酸锂供应能力的提升,将逐步回归基本需求面。预计两三年后有可能恢复完全的供需平衡。”

简言之,虽然专家勾画出电动车发展的美好愿景。但在部分媒体看来,解决目前供给侧、需求侧面临的难题是实现美好愿景的重要前提。

不如预期

与欧阳明高给出“2022年燃油车销量达峰、电动车销量爆发”形成对比的是,市场分析人士看待目前的情况更为冷静。

近期,知名汽车评论员孙勇撰文称:“今年初,各大机构在预测今年车市走势时,普遍持一种比较乐观的态度,最保守的预测也是汽车总销量将增长3%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至少增长50%左右。但是,世事难料,如今突如其来的三大“利空”因素,给今年车市增添了不少变数。”

在孙勇看来,第一个利空是多点散发的新冠疫情。尽管政府有关部门正竭尽全力,力争用最小的管控代价减少其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但是对人们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服务业,不少中小企业经过多次关停,目前经营已十分困难。这将直接导致一部分普通老百姓收入的减少,而收入的减少对新购车或换车来讲,都是利空消息。

股市大跌是第二个利空。孙勇认为:“面对股市的大跌,政府紧急召开会并出台相关措施,稳定了市场。但是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要让股市重拾快速上升的势头,大多数的账户转亏为盈,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将直接影响到一部分人的消费能力。”

“第三个利空是车价上涨。”孙勇指出,“新能源汽车厂家,由于难以承受芯片、电池价格的接连上涨,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普遍上调终端售价,相应地,燃油车也减少了优惠幅度。终端成交价格的上涨,毫无疑问削弱了消费者的购车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销量造成影响。”

展望未来,孙勇表示:“尽管从长远看,中国车市有增长潜力,但三大“利空”因素交互作用,将会使今年车市的需求端受到较大影响。”

如果说技术专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来自于对未来技术进步的信心;那么分析人士持谨慎乐观看法,则要归因于目前受内外部错综复杂的因素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居民消费不足。

谁对谁错?

客观讲,技术专家放眼长远,市场分析人士关注当下,二者出发点不同,似乎没有对错之分。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指出:“比如,技术专家在谈到电动车排放问题时,没有把动力电池回收环节的碳排放加入其中,难道是对这个情况不知情吗?再比如,专家建议把亿万辆电动车车聚合起来,建立一个‘炒电’的股市,每辆车都是一个散户,通过供需撮合入市交易,用户可以通过波峰、波谷的电价来实现收益。他难道不清楚,之所以目前民用电价这么低,原因是国家在补贴吗?”

如果以上问题涉及专业知识的话,下面的问题就是对最朴素消费观的冒犯。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每年汽车销量多少,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比重变化,他们并不关心。他们最关心的是买哪种车更放心、更好用、更省钱,这是最朴素的消费观。但如果有人告诉他们,现在买电动车虽然电池涨价了可能会多花一点儿钱,但是两三年后这种局面将会缓解。换句话说,到时候换电池可能就不贵了。并且,现在油价越来越高了,你充电显然更便宜,这本身就省钱,用电动车不仅省钱,而且以后一旦可以“入市炒电”或许还能赚钱……上面一套道理讲下来,相信会有一部分消费者去买电动车。

但“入市炒电”什么时候能实现?炒股有赚有赔,炒电就一定是稳赚不赔吗?如果拿着国家补贴的电价“炒电”的做法不被允许,这种提法可不可以看作是欺骗消费者?

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让行业内对今年充满乐观预期,但目前看疫情波动、股市低迷、车价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或将在二季度集中爆发,叠加经济下行压力,让消费者头脑更加清晰,或许不是那么容易被忽悠。

因此上,对于全行业而言,尽管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增长期比预期提前了五年”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消息,但要维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目前必须同心协力解决今年可能“不及预期”的现实问题。

(图片来源:互联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