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立功朝鲜的陈建南

作者:湖畔风雷
立功朝鲜的陈建南

陈建南,1927年3月16日,出生于泗洪县孙园镇张塘村一个农民家庭,幼时随父亲陈明盘讨饭,童年时给地主放牛,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全民族抗战的1939年,时为豫皖边省委书记的张爱萍在洪泽湖特区区长赵敏的陪同下考察了张塘村,设立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在开明地主陈运举家办公。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的建立标志着洪泽湖畔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金明、刘瑞龙等共产党人也相继率部到达张塘。以此为领导中心的皖东北的抗日烽火随之越烧越旺,周围贫苦农民也纷纷参加党的组织。 陈建南的父亲陈明盘参加了农救会,并成为骨干,和孙园杜大娘、王三娘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减租减息。

1940年4月28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书记应张爱萍处长的邀请视察皖东北,曾多次到达张塘指导工作。此时的皖东北根据地尚处于日伪顽犬牙交错的动荡时期,一次在张塘视察工作中,刘少奇遭遇敌人扫荡,在杜大娘的掩护下巧妙突围。张塘的陈明盘因参加农救会,被当地伪军刘其山勾结日本鬼子逮去,拉到张塘东边松树林里惨遭杀害。父亲的被杀,这在13岁的陈建南心中心埋下了不可磨灭的仇恨种子,他参加了儿童团。后来那个勾结日寇杀害其父亲的伪军受到了应有的惩处,被专署公审枪决。

报了杀父之仇的陈建南,在革命队伍里干的更带劲了。当时的张塘早已成为了人心所向革命摇篮,到处是人群,到处是歌声。儿童团里陈建南最为熟悉的一首歌谣是:“儿童团很重要,共产党领导我们走正道,打鬼子求解放,革命斗志最高昂;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刷标语搞宣传,演戏唱歌处处到,儿童团作用真不小。” 陈建南非常勤快,常从张塘西砖井里挑水给住在张塘的首长们喝,大家都非常喜爱他。这口远近闻名的水井,就是1942年春为解决群众吃水难,由行署主任刘瑞龙等带领军民重新翻建的‘爱民井’。现在成为宿迁泗洪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基地一处重要场所,也是淮北区党委、行署在张塘的力证。

立功朝鲜的陈建南
立功朝鲜的陈建南

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 而陈建南也正是从支前参加革命,走向抗美援朝战场的。

1944年春,陈建南参加了地方武装,为新四军抬担架,并用自家唯一值钱的一头小毛驴给部队驼粮运草,舍生忘死支援前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46年,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内战,淮北根据地的中心区陷落。陈建南在陈建邦(地方干部后任泗洪机关党委书记、民政局长等职)的率领下就地坚持打游击。他们为躲避还乡团的搜捕,游走在洪泽湖边王沙、二河口和南大王庄王存华家,以挖藕逮鱼砍草为生,吃尽了苦,受尽了罪。直到饶子健率淮北挺进支队打回淮北,形势好转,才得以回家从事地方和淮海战役支前工作。

1949年底,陈建南在支前途中,响应党的号召应征入伍,被编入安徽省宿县总队25团2营6连,任步机枪手,在徐州集训。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党中央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令,陈建南请战,1951年4月,光荣赴朝,11月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兵站十三大站三十七分站七连。在朝鲜战场上,一次守护物资作战中,击退敌人光荣负伤,荣利战功。

在陈建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明书”里这样记载着:1952年6月29日立壹等功一次,1953年7月15日立贰等功一次,1954年4月20日立叁等功一次……”前两次授奖单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兵站十三大站政治处”,第三次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兵站十五大站政治处”。另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三枚军功章,在朝鲜战场上,他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美援朝胜利后,陈建南没有居功要求组织上安排工作,1956年10月主动要求复员回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张塘先后任生产队长、支部副书记等职,由于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不怕苦累,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60年10月出席了江苏省农业社会主义先进代表会议,荣获劳动奖章,编号为3935号。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华日报记者曾专题采访报道陈建南的光荣事迹。

1996年8月,已步入晚年的陈建南参加了泗洪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经常为青少年讲革命故事,进行传统教育,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2004年4月19日辞世。

立功朝鲜的陈建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