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昨晚在朋友圈分享他的人,都有故事

前几天,韩国男子组合BIGBANG正式回归,时隔4年发行新曲《春夏秋冬(still life)》

昨晚在朋友圈分享他的人,都有故事

我并不是BIGBANG的粉丝,但在新闻上看到这个熟悉的组合名字时,还是感叹了一句“爷青回”,朋友圈里也都是“爷青回”or“爷青结”的感叹。

第一次听说这个组合,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当时我的同桌是他们的头号粉丝,每天向我安利他们的歌。

毫不夸张地说,BIGBANG就是她的整个青春。

或许每个人在青春期,都会有过喜欢谁、追逐谁的经历。

青春期喜欢过的那些人,长大后,都反过来成为了我们曾经青春的证明。

青春期喜欢的人,叫韩庚

@豆柴没有豆

上初中的时候,我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一个滴眼液的广告。

广告上的男孩子,脸蛋清秀,温温柔柔,和平日里班上那些臭屁男生完全不同。

“一瞬间被击中“,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我好奇问朋友,这个明星是谁,她一脸惊讶地说“这你都不知道??是super junior的韩庚呀!特别火!”

“韩……庚”,从知道他的名字起,我开始了一场长达十年的追星。

昨晚在朋友圈分享他的人,都有故事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智能手机,只能等到每周末仅一小时的“放假时间”,打开电脑,疯狂查找他的信息,贴吧、视频软件、百度……只要是能搜索的地方,全部都要来一遍。

那个时候,追星更多依靠于“线下氪金”,买贴纸贴在本子上,包书用的书皮也是他,还有海报、挂件儿……从书包外到书包里,从学校到家里,全都与他相关。

那个时候,我还经常和同桌一起,打开mp3,一人一边耳机,仔细在一首歌、13个人中的声音里,找到他的声音,“这句是他唱的!他的声音好好听诶”。

我就这样喜欢着他,从初中、高中,到了大学。

大四毕业那年,他来到距离我学校3公里的商场,宣传新电影。

知道这个消息后,我的心脏开始砰砰跳,喜欢了十年的人,终于可以见到了。

我认真画好了妆,穿上漂亮的裙子。打车去商场的路上,我还在心底里模拟着,如果能和他说上话,我要说什么,我该如何控制我的情绪……

在商场门外的巨大场地里,我终于见到了他,隔着很远的距离,把相机放大放大再放大,才能看清他的脸。

昨晚在朋友圈分享他的人,都有故事

宣传活动很短暂,大概只过了半小时,他就转身进了一辆车离开。

回到宿舍之后,我捧着手机,看着屏幕上的电影海报,对比着脑海里他的真实模样,“原来,他和十年来,我在屏幕上见到的那个人,真的一模一样。”

很有趣的是,从那一次见到他真人后,我对他的喜欢并没有疯狂膨胀,而是逐渐趋于平淡。

这与他本人无关,只是好像自那以后,一个小女孩十年的粉红色泡泡,就该有一个结局了。

现在,我看到他的新闻,看到评论区有人喊他“庚哥”,还是会觉得很熟悉,很怀念。

但我怀念的,或许更多,是我的青春吧。

用十年,喜欢一个人的青春。

青春期喜欢的人,叫郭敬明

@一颗喜欢读书的茄子

我高中喜欢过的人,是郭敬明,以及他的《小时代》……

我还记得那天,妈妈带着我去书店买《5年高考三年模拟》的数学练习册。

快走出书店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柜子上摆着一本《小时代1.0:折纸时代》。

“这是最近特火的一个作家写的小说,很好看,带一本呗。” 书店的人一边结账一边搭话道。

我妈听到“小说”二字之后,坚决摇头反对。最后我软磨硬泡,以下次月考肯定进步10名为交换,说服了我妈,买下这本书。

回家后,我打开那本书,看到一个城市——“上海”。那个时候,我连上海在哪里都不知道,只是听说过这个城市的名字,听说是一个很繁华的地方。

对于一个16岁的小镇女孩来说,《小时代》让我第一次触及到了外面的世界——地理意义上外面的世界,以及认知意义上外面的世界。

我捧着那本《折纸时代》翻来覆去地读,《虚铜时代》《刺金时代》出版后,我也立刻跑到书店把它们捧回家。

《小时代》三部曲,陪我度过了高中。

这三部曲后来被拍成了电影,有很多人给了差评,有很多人说他的文字是”青春伤痛文学”,“发烂发臭” “一盘散沙”成了搞笑梗,看过郭敬明也成了一种“自嘲”。

但我反倒觉得,这事儿没什么可自嘲的。

昨晚在朋友圈分享他的人,都有故事

严肃一点说,《小时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写作”“小说”这类东西。

「我觉得自己像是一座超过水位线的巨大水库,整个身体都是满满的泪水。」

「人真的是一种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动物。」

「我们的痛苦来源于爱,但我们的幸福也来源于爱。」

当时我看到书中这些话时,只会感叹,原来文字是可以被“玩弄于手指之间的”,文字是可以被组装的,文字是可以拿来做隐喻、传递更深情感的。

那个震撼感,远大于现在所谓的“矫情”。

后来,在那个老师一板一眼教学“议论文”该怎么写的时代,我是班级里唯一一个每次都会写散文、写随笔的那个,也是每一次作文分数、语文分数的第一名。

再后来,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和我说,「虽然不知道以后你会做什么,但文字或许是你可以尝试的方向。」

现在,我如老师所说,成为了一名编辑。

但我仍然觉得,即便我最后没能走写作这条路,即便它终究没能在我身上留下什么影响,青春期喜欢郭敬明这件事儿,都没什么好羞耻的。

青春期喜欢的人,叫……

@我不叫耙耙柑

提到青春,一定得说说暗恋了!谁年轻的时候没暗恋过呢……

我的青春,从六年级莫名喜欢那个小男孩开始,直到高三毕业结束。

青春,就是用7年的时间,暗恋一个人。

我遇到他的故事情节真的很偶像剧:我转学到他的班级,在讲台上自我介绍的时候,往下一瞄,一眼看到了他,和旁边灰头土脸的小屁孩完全不同,他干干净净的,安静坐在窗边。

没有什么情节,比这个开头,更适合开启一段暗恋了。

当然,六年级的时候我不懂爱(现在也不怎么懂),他干净,就是我喜欢的理由。

后来,我们初中也在同一个班级,而且他就坐在我的身后,又是一系列很偶像剧的情节:偷偷拽小辫子、从背后突然拍肩膀、回过头问他题目的时候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眼睫毛……

他学习非常好,班级前五名,而我只是在30名左右徘徊,为了赶上他,我拼命学习,拼命到,我妈都受宠若惊的地步……

经过一年的时间,我从30名进步到了第十名,那次月考成绩下来的时候,他拍了拍我的头,说了句“行啊你”,我很用力的打了他的手,假装生气。

但他不知道的是,那一刻,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幸福。

中考很顺利,我和他考进了一个高中,但分班不怎么顺利,他去了二楼的八班,我去了一楼的四班。

不能一转身就见到他的日子,属实有些难熬,只能偷偷在qq上看他是否在线、在听什么歌,或者更抓马一点,在楼梯“制造”偶遇。

而上了高中的他,不再是一个乖学生了。他跟着社会上的“小混混”抽烟喝酒打架,和班里的女生勾肩搭背,有了一个又一个的女朋友……

他逐渐变成了我不认识的样子,但不重要,对于一个青春期上头的女孩来说,他永远都是我喜欢的那个人,永远不会变。

昨晚在朋友圈分享他的人,都有故事

高三的时候,我参加英语比赛获得了省级第一名。全校表彰会上,我站在领奖台,看向他,但他并没有在看我,在和朋友说笑。

表彰会结束后,我在人群中找到他,逐渐靠近他,试图用得奖这件事,获取他的注意。

我走在他身后,看着他的背影,正在纠结着要不要和他搭话,这时候,他和同伴说了句话。

「刚台上得奖的那女的,贼胖那个,以前还喜欢过我呢,就她?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没哭,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没哭,我只是有点失望。

我被上了一课,那堂课的名字叫做「人是真的会变的」。

但那堂课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但没关系,喜欢过你,才叫青春。」

青春期的时候,“喜欢”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TA很干净、TA让我见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这些都可以成为喜欢的理由;

但长大后,喜欢这件事,好像反而变难了。

遇到谁、对谁有好感、和谁确立关系、和谁有了分离、追逐谁、为谁付出……喜欢似乎变成了一整套复杂繁琐的体系。

这种复杂,愈发让人怀念青春期的喜欢。

在写稿前,我去问了很多人,青春期喜欢某人的经历。

回忆起这些的时候,我看到他们脸上有同样的表情——微笑着,羞涩但幸福。

而他们的回答,结尾处,也都有相似的部分——哎,那个时候真好呀……

所以,希望这篇,也可以让你回忆起,你的青春。

我相信,你的反应,或许也和他们一样。

“哎,那个时候真好呀……”

你青春期的时候喜欢过谁?

有哪些温暖的小故事?

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关注并为七门点亮星标

每晚9:30,等你一起用观点撕开世界!

作者:婧婧君

视觉:麻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