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庆文:乘新汽车时代之势 创世界智能汽车评价品牌

汽车评价:4月2日,“地平线杯”第三届中国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结果正式发布,中国智能汽车品牌高峰论坛同期举行。活动由汽车评价研究院主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发明协会等行业协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领导,多位高校学者、行业专家,以及理想、地平线等科技企业参与活动,与会嘉宾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对智能汽车的发展和技术趋势进行精彩演讲,网友通过易车直播观看了活动。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出席活动并致辞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庆文:乘新汽车时代之势 创世界智能汽车评价品牌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

在新冠疫情严重扩散期间,我们克服重重困难,今天,在这里成功举办地平线杯第三届中国智能汽车年度车型颁奖典礼。

首先,我代表汽车评价研究院,代表中国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选委员会,对支持评选活动的相关行业机构,专家学者,参评企业,合作媒体表示衷心感谢!借此机会,我要特别感谢地平线机器人公司对活动的鼎力相助!特别感谢专家顾问和专家评委的智力支撑!

中国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选活动,是我们汽车评价研究院,顺应世界汽车技术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客观理性评价智能汽车创新阶段性进展和突破,洞察智能汽车市场,敏捷判断,智能汽车即将成为世界汽车行业发展的制高点,成为汽车企业创新的重点,成为消费者追逐的热点,成为重构世界汽车版图的主要动力,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大国竞争的主要战场,成为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领域。

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的判断,得到了业界专家的肯定和积极参与,得到了汽车企业的热烈响应,得到了有理想有情怀的地平线机器人公司的支持,得到了媒体的持续报道和追捧。

尽管中国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选活动,已经有了较高的品牌影响力,有了令人满意的号召力,有了引导智能汽车创新与市场趋势的功能,积累了一些具有开创性的评价标准和模式。但是,我们清楚知道,这些仅仅是刚刚开始,仅仅是起步,不完善的地方很多,缺欠和不足很多,未知的领域和变化很多。这不完全是由于智能汽车创新,正在剧烈变动,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所致。

我们不能过分强调客观原因,也不愿意这样面对问题和挑战。我们的初心,就是要做过去没有的,现在即将发生,但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首创,是我们的追求和理念。我们这样要求自己,这样鞭策自己,这样启发自己。打造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品牌,是我们锲而不舍,不懈追求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样的奋斗目标,在追求创新理念的引领下,在中国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选活动进行了三届的基础上,我们决定,把中国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选更名为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选。

在传统汽车时代,世界上有影响力的车型评选品牌,基本产生在美国和欧洲。日本虽然是汽车制造强国,但是,并不是汽车文化强国。

传统汽车品牌的评价和汽车文化的创造,主要来源于欧美,这是由传统汽车发展和创新的历史演进决定的,具有历史客观性和必然性。

风起云涌的汽车颠覆性创新,正在重新定义汽车,重构汽车版图,重塑汽车文化。新汽车时代,正披着霞光,踏着波浪,乘着春风,击水三千,扶摇九万,磅礴姿肆,风流倜傥而来。新汽车时代,呼唤新汽车文化,呼唤新汽车品牌,呼唤新汽车评价。

中国在新汽车时代历史演变中,已不是闭关锁国,游离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外的落后国度。改革开放的中国,紧跟世界潮流,顺应科技革命大势,勤奋好学,海纳百川。

中国汽车虚心傲骨,既开放合作,又自强自立,成为新汽车时代重要的建设者,勇敢的探索者,领先的开创者。

所有这些,就是我们决定把中国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选,更名为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选的历史依据和时代背景。

如果进行具体分析,我们认为有以下四点理由:

一、最大的智能汽车市场,是在中国培育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品牌的优越条件。

2021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608.2万量和2627万量,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140.8万量和2148.2万量,同比分别增长7.1%和6.5%。商用车467.4万量和479.3万量。表现最突出的是,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54.5万量和352.1万量,同比增长均为1.6倍。

在这庞大的世界第一的汽车销量里,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渗透率的判断很多,但基本取向都是乐观积极的。比如:国家发改委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渗透率可能达到80以上%,2030年可能达到95%。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判断,目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已经超过千万量,渗透率超过50%。比较多的机构预测到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可能达到近3000万量。

总而言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未来也必将是世界上最大的。2021年,中国虽然人口总量从第一的位置上退到第二,印度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但是,无论从汽车市场规模上看,还是从汽车产业的实力上看,印度与中国的差距还是巨大的,既不在一个数量极上,也不在一个层次上。中国智能汽车市场,是世界智能汽车引擎的地位和作用,依然是世界汽车业界的共识。

二、最大的智能汽车市场,开放包容了几乎世界全部智能汽车品牌,为在中国培育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品牌奠定了公认基础。

仅有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汽车市场规模,没有世界各国汽车品牌的广泛参与,就不会有世界范围的认可,也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品牌。只有在高度开放的并且规模足够大的汽车市场里面,才会容纳下世界上几乎全部智能汽车品牌同场竞技。

当今世界,具备这个条件的,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市场。而中国和美国两个智能汽车市场相比较而言,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在品牌数量上多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汽车在中国智能汽车市场上投放品牌的数量都多于美国,更不用说,中国汽车新涌现出的智能汽车品牌,在美国几乎没有投放,而在在本土全力以赴投放,并且开始向欧洲进军。

反之,美国的智能汽车品牌在中国却非常活跃,比如:特斯拉在中国智能汽车的数量几乎超过本土。日前,特斯拉公布的2021年93.6万辆的交付成绩单上,中国市场占比高达51.7%,达到48.413万辆,占据其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在美国本土特斯拉交付了31.34万辆,比在中国少交付了17.073万辆。

三、中国年度上市的智能汽车新车型数量和品类世界第一,为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评价对象。

没有一定数量的年度新上市的智能汽车新车型,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无从谈起。近三年来,我们在中国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过程中,看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趋势,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快速从传统汽车新车型的竞争转向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型的竞争。2019年第一届中国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时,新车型有38款,2020年陡增到103款,2021年达到106款。

现在,汽车企业向市场发布新车型时,可以没有电动化内容,但是,万万不能没有智能化内容。智能化缺失就意味着新车型不新,意味着没有竞争力。

按照权威专家的说法,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不是替代关系,是竞争关系。那么,智能化则是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所谓的智能汽车是产业变革竞争的下半场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并盛行起来。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汽车市场上的新车型不但少的可怜,而且那些所谓的新车型,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老旧车型了,有的甚至在跨国汽车公司本土市场上已经是淘汰车型了。尽管如此,价格还比他们的本土贵。这种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以用往事不堪回首来形容。

在那时,怎么可能在中国开展世界级的年度车型评价呢?怎么可能由中国的汽车评价研究机构,率先提出世界级的年度车型评价标准呢?怎么可能为世界汽车文化做出中国贡献呢?我们今天提出的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还不完善,还有许多缺点,但是,我们今天确实有了可以进行探索的条件,可以进行创造的基础,有了为世界新汽车时代品牌评价和塑造的起点。如果我们不去开风气之先,裹足不前,错失良机,就会辜负了时代,愧对自己和历史。我们不骄傲自大,不盲目自信,但是,我们要勇于尝试,善于发现,虚心学习,努力创造。

新汽车时代发展历程中,不仅要有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领先的中国汽车企业,也要有在新汽车时代文化创新上的中国评价研究机构的贡献者。

四、年度智能汽车新车型承载的新技术,是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的硬实力。

新一代汽车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新技术的喜爱程度超出想象,熟悉程度也超出想象,挑剔程度更超出想象。智能汽车新技术对新时代汽车消费者的吸引,胜过美味佳肴,媲美靓妹俊男。

连续三届的中国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选,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当下,世界智能汽车新技术,几乎都率先搭载在中国智能汽车年度新车型上。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汽车企业;无论是国外汽车品牌,还是中国汽车品牌,都成为智能汽车新技术的率先使用者。

比如:世界汽车智能芯片领导者英伟达,近几年推出的大算力智能芯片都是率先搭载在中国智能汽车品牌上。

与英伟达展开竞争的地平线机器人公司的智能汽车芯片,也率先搭载在中国智能汽车品牌上,他们连续三年,每年推出一款新的智能汽车芯片,为世界智能汽车创新赋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