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读后感第二季 第03集

作者:鹏翼

鹏翼

2022年 4月 5日 夜

月朗星稀‬

上集我们提到了“文字”,其实,人们在关于如何认识“文字”在西方、东方思想史、哲学、科学思维体系、西方近现代工商业文明中的分量方面,往往因为我们自认为的熟悉,而忽略了对其深层次的追问和反思。

约‬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人‬发明了‬文字‬书写‬‬,古巴比伦‬也‬紧随其后‬。

人类‬各民族‬文明‬‬起源‬‬所‬创造‬的‬文字‬‬,至少‬已知‬的‬文明‬无一例外地‬,最初‬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开始‬,‬所画‬的‬往往‬都是‬和‬具体‬的事物‬相关‬‬,这些‬图形‬或‬绘画‬的‬形式‬很快又演化‬‬‬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字‬系统‬,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表意‬”文字‬,或者说‬象形文字‬。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读后感第二季 第03集

我们的汉字,就是“表意”文字,并且自仓颉造字,传承今天。这一点在人类各文明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这不仅表现在文字系统的一脉相承,也表现在文字系统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

但是,与汉字系统不同。西方文明在漫长的几千年过程中,其文字系统逐步发展成为了如今的字母体系文字,或者说是表音文字系统。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读后感第二季 第03集

东西方文字系统的这一差别,其原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超出了人类学、语言学等等单一探讨范畴。

这个看似自然而然的文字系统演变结果的差异的背后,却十分值得我们的注意。甚至可以不夸张的说,理解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过程、脉络,是融会贯通东、西方哲学思想史、读懂东西方文化差异、乃至理解当今世界格局的一把“万能钥匙”。

系统论述似乎并非易事。

其中,古代西方海洋文明和古代东方大陆文明的特征属性,或许一直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时至今日,亦是若隐若现。比如,我们有句古话说得好,“四海之内皆兄弟”,这里的“四海之内”,深刻体现了这种群体自我认知和文明互动中的底层意识差异。

同时,相信有国际商业活动经历或有法学基础的人士,一定对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的区别不陌生。从某种意义上看,商业规则抑或是法律体系,或许是文明演进中各种规则范式和自我约束机制的一种显化,而这种显化几乎必然地与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长期沉淀有关,而哲学作为指导思想活动的思想,无疑是内核般的存在,而西方近现代工商业文明的成果,无一不能追溯至伴随着哲学思想发展进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衍生出的种种成果上。

这似乎在昭示我们一个问题,即我们看似在探讨晦涩的所谓哲学,其实何尝不是在盘点我们的触手可及的社会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这个角度看,哲学是那么的鲜活而具体,不是吧?到底多么的鲜活具体,这或许取决我们的哲学思维的张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这不有恰恰应了我们祖先造就提醒过我们的:万事万物皆有联系吗?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读后感第二季 第03集

试想,象形文字起源的相似性,从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让人深思一个东西方文化的同源性的命题。这个命题过大,此处只能点到为止。

本集完,更多内容,即将更新,敬请期待。本文仅为笔者读后感,并不代表原书作者观点。欢迎关注、评论、分享。

期待更多‬观点的‬碰撞‬,以‬及广大‬读者‬的批评与指正‬。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动力‬[给你小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