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影像拍卖市场如何“与时俱进”(3)

(影易编者按)影像艺术品拍卖市场如何“与时俱进”第三部分“市场的潜力与活力”,首发与3月28日《藏书报》,记者王琨与影易时代艺术总监曾璜谈摄影收藏市场。因版面限制,在《藏书报》发表时略有删节。(续上第二部分“市场的发展空间”)

现当代影像艺术品,两极分化严重。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的经典著名代表作的价格都非常的高,有些甚至已近天价,曾璜叹道:“其实这些艺术家自己本身也难受,为什么呢?著名艺术家被大家认知的那些代表作品的价格居高不下,他们创作的新作品,如果参考这种泡沫高价入市,让逐渐了解了影像艺术品价格体系的藏家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艺术家的经典代表品也多已售罄。有些艺术家另开发制作一新版本,这样对艺术家的信誉,对作品的信誉都产生了不小的伤害。因此著名当代艺术家现在的处境尴尬。”

年轻的一批艺术家,受到原来的价格参考体系的影响,价格高了,市场不接受,价格低了,又无法满足自己内心里预期。导致年轻艺术家群体在市场中也很尴尬。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前些年随当代艺术市场繁荣而虚高了的影像艺术品泡沫,透支了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市场的成长。曾璜建议,考虑到影像艺术品的复数特性,建议年轻一代的影像艺术家,将作品定低一点,万元以下会有一定的市场。

影像拍卖市场如何“与时俱进”(3)

《摄影180年在中国》展出的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家的原作,均价格不菲

(王春辰策展,银川当代美术馆供图)

比起两极分化的现当代影像艺术作品,纪实性摄影艺术显得不温不火。但是,曾璜特别强调了国家层面的文博机构已经非常清晰地意识到了影像收藏的价值。比如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的范迪安,启动了“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系列”收藏,通过举办展览已经比较系统地、抢救性地收藏了大约十位20世纪中国摄影大师的作品,从郎静山开始,到吴印咸、石少华等多位第一代红色摄影人。而那些在美术馆举办展览的当代摄影家通常以捐赠的方式让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摄影作品是复数真迹,可以通过在进入市场的其他版号上,增加价格来弥补捐赠部分的损失。中国美术馆收藏部的赵辉女士曾表示,正在筹建的中国美术馆新馆将设立摄影馆,目前投入最多的是摄影作品的收藏。

影像拍卖市场如何“与时俱进”(3)

2021年12月在中国大饭店举办的影易2021年秋拍纪实性影像艺术作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影像收藏也有大动作。一方面是往下走,大量收藏贴近民间的、比较有意思的收藏,比如早期的中国凡人肖像。此外,“近些年出现的一些较好的纪实摄影,如对蒋建雄《尧告村》的收藏,对占有兵“深圳打工仔”的整体收藏,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曾璜介绍说。另一方面,中国国家博物馆也开始着手对国外摄影名家拍摄的中国题材作品的整体的收藏。有一点,提醒国内外的艺术家、代理人和收藏家,中国的摄影收藏,会注重本土的摄影文化和历史,不会跟着西方的摄影收藏走,不会跟着西方的摄影史走,中国最终会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摄影收藏文化和体系。

影像拍卖市场如何“与时俱进”(3)

2021年1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海外华人摄影家作品收藏展

总体来说,影像收藏所有的品种都在发展,曾璜对此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其实整个影像收藏市场是非常有活力的,只不过因为藏品单价相对比较低,很多人觉得看着不起眼,甚至得不到一些大拍卖公司的重视,但影像拍卖是非常有活力的,国内外最少有几十家拍卖行在经营着中国影像艺术品。尤其在向下发掘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藏品,比如近年来为中国摄影史挖掘出几十位外国来华的摄影家,特别是他们所拍摄的晚清民国的摄影作品。我们常常看到一件价位不高的藏品,经过研究、考证和赋值,就是一件国家博物馆收藏级的藏品。”(待续)

影像拍卖市场如何“与时俱进”(3)

在中国大饭店举办的2021年影易秋拍预展,与15年前中国影像第一拍相比较,无论在拍品数量,还是质量,买家卖家,交易总额,都出现有较大的增长。

继续阅读